致青年胡适(自由主义者胡适)

百度百科对胡适身份的定义是“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

唯独没有“政治家”这一定义,

因为胡适毕生在政治上的表现的确让人充满争议,

有人说他天真,

也有人说他无知,

实际上,

他只不过是个自由主义者而已。

致青年胡适(自由主义者胡适)(1)

青年胡适

1922年5月,

由胡适亲笔起草的《我们的政治主张》发表于《努力周报》第二期,

胡适在文中亮出的观点是主张“好人”(特指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从政,

他们认为,

好人应该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出来跟恶势力奋斗,

以革新政治、建设国家,

如果寄希望于现政府中的衮衮诸公,

那么,

政治将永远无法清明。

胡适认为,

坏人在台上唱戏,

好人在屋里叹气;

好人不出手,

坏人扛着世界走。

到了彻底改变这种局面的时候了。

但胡适多少还是清醒的,

他知道自己不是做政治家的材料,

不宜从事实际的政治,

只能是说归说,

他此举不过是指斥现政府多为坏人,

过了一把嘴瘾而已,

所以,

最终“好人政府”的论调无疾而终。

8年后的4月,

习惯品评时政的胡适又在《我们走那条路》一文中抛出他的观点,

他以“五鬼闹中华”的形象点评指出危害中国的五大祸源,

第一是贫穷,

第二是疾病,

第三是愚昧,

第四是贪污,

第五是扰乱。

乍一看似乎有几分道理,

但实际上这种观点是经不起推敲的,

因为他只看到表象,

却根本没有看到祸害中国的真正祸源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祸源不除,

中国岂能强大?

所以,

胡适这种只看表现不及根本的观点总是遭人诟病,

当时甚至有人说他是存心“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作辩护”,

由此可见,

胡适在政治方面的见解的确过于天真或者无知,

总是授人以柄,

这只不过是他自由主义者的惯常表现而已。

1917年,

胡适曾放言二十年不谈政治,

但他终究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

对政治这个东西,

他有时候想下水,

又担心弄湿了鞋,

在这种矛盾的心情当中,

他终究是心血来潮下了水,

二十年不谈政治的诺言不攻自破。

致青年胡适(自由主义者胡适)(2)

驻美大使胡适

当日本帝国主义无耻地用飞机大炮打破了中国的国门,

胡适果断走出书斋,

决心为国民政府效命。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

胡适放弃了长达6年的主和论调,

认为现在“和比战难”,

只有苦撑待变。

1938年8月,

胡适连续接到蒋介石的2封电报后,

经过一番慎重考虑,

决定从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义出发,

响应政府对他的征调,

他写信给夫人江冬秀,

坦承违背不做官的初衷,

但他表示,

这是为了救国家于水火,

解民族于倒悬,

使命一旦完毕,

他必定会再返讲台和书斋。

就这样,

1938年10月6日,

胡适出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

耐人寻味的是,

胡适的到任竟然令日本颇为紧张,

认为必须派出3个人(文学家、经济学家和辩论家)一同去美国,

才能抵抗胡适,

由此看来,

胡适出任驻美大使或许是当时比较合适的人选。

4年后的9月14日,

胡适卸任驻美大使一职,

受到当时美国朝野的一致好评,

他这4年在美国读书、旅行、演讲、交游,

悉心了解美国文化,

尽量多接触美国的名流政要,

向他们描述中国抗战中军民的惨烈情况。

当初胡适初上任不久时,

中国抗战正处于最艰难时刻,

胡适的心脏病也犯了,

美国当时奉行的是孤立主义,

因而对华援助的声音忽强忽弱,

胡适抱着病体利用自己的影响为中国抗战造势,

引起美国朝野的关注,

让日本军国主义政府颇为恼怒。

胡适作为驻美大使不大经营使馆的日常事务,

却多在一些场合演讲,

这令时任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颇有些不满,

但实际上,

胡适利用自己影响以争取美国对中国抗战的同情和支持,

干得并没有错。

客观而言,

胡适作为国民政府驻美大使可以算是称职的了。

抗战胜利后,

西南联大解散,

胡适继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7年12月,

正在热衷于打内战的蒋介石渴望得到更多美国援助,

决心再度起用胡适担任驻美大使,

但这一回,

胡适再也没有像上次那样“不敢推辞”,

而是托外交部长王世杰向蒋介石婉言辞谢,

理由是他接任北大校长一年半以来毫无建树,

如果撂下这个挑子实在是对不起国家、学校和自己。

蒋介石见此情景,

也就没有再勉强他了。

致青年胡适(自由主义者胡适)(3)

老年胡适

再来说说一直以来有个观点,

说胡适是冥顽不化的反共分子,

其实是有点不了解胡适本质上是个自由主义者,

他对很多政治派别和观点总是抱有了解的兴趣和热情。

早在1926年7月底,

胡适曾去了趟莫斯科,

与著名的共产党人蔡和森纵论过无产阶级的前途和命运,

他对苏联的现状表现出相当的满意,

他甚至在给朋友的信中表示“我们这个醉生梦死的民族怎么配批评苏俄”?

他认为自己是个实验主义者,

对苏俄大规模的政治试验不能不表示佩服。

20世纪30年代,

胡适曾经撰写文章,

建议国民政府把东北某个省份划给中国共产党,

由他们去试验共产主义的治国方略,

如果能成功,

再加以推广。

客观来看,

胡适之所以会提出如此建议,

一来无非是对国民党颇为失望,

二来也因为他向来奉行自由主义,

想到了什么就提什么。

胡适眼中的蒋介石并非理想的领袖人物,

因为他觉得蒋介石亲近英美无非图的是英美的军事援助,

对英美的政治制度,

蒋介石是敬而远之的。

至于胡适提出的共产主义试验,

蒋介石自然视为洪水猛兽。

1948年冬,

一名身为中共地下党员的北大学生传话给胡适,

只要他能留下来,

中共就会让他做北大校长和北京图书馆馆长,

但胡适认为,

人家会信任我吗?

他终究还是没有留下来,

于12月15日仓促离开北平飞往南京。

后来,

蒋介石派飞机前往北平想要接走学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

胡适在南京机场恭候多时,

但飞机接来的人却寥寥无几,

胡适当时就忍不住潸然泪下。

1954年2月,

蒋介石推荐胡适为“总统”候选人,

胡适这回心如止水,

没再上当,

他表示,

他的心脏病已经十几年了,

就连人寿保险公司都不愿给他开具保单,

还怎么可能当得起“总统”的职责?

有人戏谑地问他,

如果你被提名又当选了,

那该怎么办?

胡适说,

如果有人提名,

我一定否认;

如果当选,

我宣布无效。

我是个自由主义者,

我当然有不当总统的自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