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多近(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使家庭和社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但生活中很多人甚至是部分医师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导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那么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有哪些?又如何治疗?听听专家怎么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多近?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多近(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阿尔茨海默病离我们多近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展性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它使家庭和社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但生活中很多人甚至是部分医师对于该疾病的认识仍存在误区,导致我国阿尔茨海默病就诊率和治疗率非常低。那么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有哪些?又如何治疗?听听专家怎么说。

阿尔茨海默病是什么?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以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征,65岁以前发病者,称早老性痴呆,65岁以后发病者称晚发性痴呆。65岁以上老人,每超过5岁,发病率翻一倍。85岁以上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三分之一。

危险因素在人的一生中皆存在,不同生命阶段,有不同的重要危险因素。年龄大了,家族成员中有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等)已患阿尔茨海默病,患有疾病,包括但不限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癫痫等,都是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总体认识不足。目前现状是,认知程度低,就诊率低,接受治疗比例更低,仅5%在接受治疗。85%的患者家庭认为老人记忆下降是自然衰老过程,没有必要治疗,从而延误就诊。提高全社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知,改善患者的社交和生活环境,让患者拥有尊严的、有质量的生活,刻不容缓。阿尔茨海默病是不可逆的,早发现早治疗的效果远远大于后期发现和治疗的效果。

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误区有哪些?

大多数家属认为,老年人岁数大了,记忆力减退是很自然的事情,无法保持头脑敏锐,这很正常,很多家属都是等患者病情严重了才会陪同就医。有的家属会认为,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病一样,去医院吃吃药、打打针就好了。也有不少家属会问,治疗1个月了,还是没效果,是否诊断错误,服药还有效吗?其实,患者不仅需要去医院治疗,也需要患者和家属的积极配合,家庭护理非常重要。并且,治疗是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药物,还需要康复锻炼、合理饮食、压力管理等健脑生活方式才能恢复部分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可以根治吗?会影响寿命吗?

我们无法规避衰老,现阶段也无法根治阿尔茨海默病。但是,我们完全可以给予老人更多的关爱,让他们更有尊严、更加体面地度过这段“最长情的告别”。阿尔茨海默病最后都表现为失能和失智。晚期表现为进行性认知障碍和精神行为症状加重,进而表现情感淡漠,哭笑无常,言语能力丧失,以致不能完成简单生活事项,逐渐丧失行为能力,终日卧床。晚期常并发全身系统性疾病,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危及生命。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家庭来说,仅仅安慰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更多的照护资源,提高家庭的照护能力。

阿尔茨海默病的精神行为症状是导致患者入院治疗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因其拒绝照料,管理困难,明显加重家属的照料负担。目前的抗痴呆药能够获得30-40%的疗效。经过专业医生的风险收益评估,积极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也能延缓痴呆发展的进程。

特别是近些年随着干细胞和再生医学技术的发展,老年痴呆的治疗有了新的治疗思路。在一些临床研究中,通过干细胞移植来恢复退化的神经元网络和认知功能,干细胞可以作为细胞输送系统,利用旁分泌机制来达到修复的目的;或利用干细胞的分化和促进神经回路再生的功能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近期,吴景文课题组在临床前研究基础上,采用经鼻腔滴入神经干细胞方法,免费对5例AD受试者进行了临床探索性研究。初步研究证实,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首先,所有参与研究的AD受试者均未表现出任何不良反应;同时,经3个月的观察和随访,5例AD受试者的认知功能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主要表现为,记忆力和定向力获得显著改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偏执、执拗等性格向听话、服从等方向转化;脾气暴躁易怒转变为安静、祥和;从整日呆坐变得活泼好动;个别AD受试者的躯体疼痛症状消失。

尽管上述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由于实验观察的样本数量有限、时间较短,尚需要进一步随访与总结。我们相信,今后随着AD受试者人群的不断扩大,课题组专家将会获得更加翔实的临床研究数据。

多数科学家认为,干细胞疗法是目前治疗老年痴呆症的研究热点,也是当前和未来的治疗方向,也是最有可能成为对抗脑健康杀手的有力武器。我们相信,随着医学

致广大读者:

你们好,我是吴景文医生,在此非常感谢大家阅读我的文章。若您有疾病向我咨询,可以通过平台“私信”方式联系我。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我会尽快解答您的疑惑。

相关阅读

干细胞有望让老年痴呆症患者重获新生

老年痴呆症,我们如何对抗这个脑健康“杀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