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档案馆馆长接触的官员多吗(国家档案馆长为何弃官归隐)

国家档案馆长为何弃官归隐上篇谈到老子入周担任守藏室之吏,以博学而闻名也就是说老子官至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图书馆馆长,其学问不仅享誉周朝上下,而且闻名于当时各国可是老子后来为何选择了离宫归隐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县档案馆馆长接触的官员多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县档案馆馆长接触的官员多吗(国家档案馆长为何弃官归隐)

县档案馆馆长接触的官员多吗

国家档案馆长为何弃官归隐

上篇谈到老子入周担任守藏室之吏,以博学而闻名。也就是说老子官至相当于今天的国家档案馆、图书馆馆长,其学问不仅享誉周朝上下,而且闻名于当时各国。可是老子后来为何选择了离宫归隐呢?

(一)老子不喜欢他的工作吗?

老子入周守藏室,可谓是鱼入汪洋、鹰翱太空,“化解”了他所有的困惑;担任吏官也是老子梦寐以求的好归宿。接地气的房舍,浓浓的书香气,简直是天赐!

老子得以饱览古籍经典,神交伊尹、太公、晏婴、叔向、师旷、子产、蘧伯玉、王孙贾等;梦中与尧、舜、禹、汤、文王、武王、周公、管仲等对话;还可以陶醉在当朝正殿议事的记录及各个时期的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的著作,老子每天都感慨自己是幸福的!所以,他每天除了读书,就是把大量的时间、精力用于图书分类、吸纳新的知识,甚至还津津有味地修补竹简、木简、绢书、麻布书等。老子有多爱岗、敬业,估计现代人也很难媲美,有例可证!

宫中的大臣和官员要到守藏室借书,必须落笔记账、定期归还。图书进进出出,工作十分繁琐,有时候会很难应付,不管多么累,老子都会把每天的工作做到万无一失,尤其对那些十分珍贵、只有一份的书籍文献,一些权臣来借就必须借给他们,但又不能让他们把珍籍拿走,老子便会亲自给他们抄写一份使用。

有时候,图书馆需要添置新书,老子就会为了买书东奔西跑,还有一些古书,都是经过老子的查阅、分析、考究过后才会放到图书馆里。有些书简缺片,补齐之后,他用狼毫小笔将蝇头小字细心地写在竹片之上。一次,因几个小字写得不工整、不美观,他十分不满意,于是就把它们擦去重写,重写之后,还不满意,又擦去重写,擦了写,写了擦,一连擦了很多遍,才动刀子去刻。在刻写中,如果因为一个字造成一点错误,他就把整个竹简换掉,重写重刻,有时候需要十几次返工,直到写得、刻得整齐美观、没有一点瑕疵,他才心满意足地停止修改!

周朝图书馆也对其它诸侯国开放,便于各诸侯国之间在文化上的交流。有一次,秦国文官派人送来一批书籍,临走的时候,他要求取一卷周朝《王制》拿回秦室保存。前一天晚上,老子把自己亲手誊写的一卷《王制》交给他的手下,并且安排说他第二天要外出做事,记得把那份抄写的《王制》拿给那位秦国文官。一切安排妥当后,老子便回家休息了。可是到半夜,他从梦里惊醒,忽然想起《王制》上抄错了一个“男”字!虽然秦国只是拿去保存,并非照此进行分封,可是老子并不这样想!他认为一字之差就会误了大事,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而问题出在自己的身上更严重了!于是老子越想心里越是着急,越是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后来他硬是在半夜三更,冒着黑夜步行去找手下更改,然后才安心回家继续休息。

这份吏官的工作,老子十几年如一日,即使放到现代,这也是很多人很难做到的!

(二)老子没有其他就业渠道吗?

1.老子可以设坛讲学

老子师从常枞(商容),学习极为认真,深谙教育教学之道;同时,老子饱览群书,深谙天道、地道、人伦,博古通今,举世闻名,常常有人慕名而来求教,老子如果设坛讲学、说礼、传道、解惑,应该国内、外都受欢迎的。更何况,孔子向老子问礼后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这样的“名人效应”:神一样的存在,崇拜者、云云求教者何愁!

2.老子可以开办养生馆

司马迁在《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说:“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可见,老子深谙养生之道;老子以己之身、言、行、神等传授养生之道不是很有说服力吗?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故贵以身为天下者,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我们重视自己的身体要像重视荣辱(功、名、利、禄)一样;而我们如果更看重自己的身体自然就会看轻功名利禄,而“贵身”就会“有身”,就值得托付治理天下。这样的以大德养“生息”之道,何患之有?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除了客观原因导致的生死之外,还有一些原因可以导致生死:过分享受、奉养过厚者死;而善于养生的人不用躲避犀牛、老虎、刀枪剑戟而可以活,因为去除执念、贪欲、私心回归到纯朴、清净的“道”的状态,身上没有致命的部位可以区别生与死。其实是告诫人们生死是遵循自然规律,而想改变自然规律获取长生反而走向死路,其实就是过“度”!同时,也说明养生之道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条件有多么丰富,而少私寡欲自然就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伤害到身体,也就是“外其身,而身存”。以这样的“无心”养“存身”之道,何患之有?

看来,老子如果想继续就职,道路应该千万条!

然而,两千多年前,历史就那样发生了!

到了周敬王四年,即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王子朝率兵攻下刘公之邑,周敬王受迫。当时晋国强盛,出兵救援周敬王,王子朝势孤,便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大量典籍丢失,所以老子蒙受失职之责,想起亡故不久的母亲,看着周朝政权衰落,田地荒废;战马惊奔,哀鸿遍野……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老子,不禁悲从中来,自己深谙王朝兴衰成败之道,百姓安危祸福相依为史鉴,老子脑海里想起尧舜禹,想起他的老青牛,于是决定离宫归隐,西出函谷关而游......

而公元前500年前后,历史又似乎不是一个偶然!

老子作为将门之后,国家档案馆、图书馆馆长离宫归隐,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作为释迦族的王子,29岁出家修行,80岁时在拘尸那迦涅槃,得道成佛,成为佛教的创始人!

苏格拉底,对现代哲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伟大人物生活在这个时代!他30多岁时选择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

这个时期,古希腊文明空前繁荣,民主与法律的原则被确立!

几个500年后的今天,想必历史也不是一个偶然!

今天,人类文明进入了新时代,却也出现了一些高智商、高情商、高学历、高职称、高资历的人群选择离开职场,或者暂时离开职场,他们或许小隐于深山,寄情于高山流水;或中隐于市井,寄情于空灵幽静......

然而,人们又常常感动于保尔的“人应该怎样活着”;也常常感动于马克思“青年职业的选择”......

这是个人选择的结果吗?还是时代、人类、社会发展使然?

阅读原文见微信公众号《学思而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