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

西晋王朝何以短命?暨西晋士人放纵与逍遥的历史背景。

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士族势力的崛起与西晋的社会经济基础

秦朝以后,每一个大朝代是以编户齐民为统治基础,豪强、仕宦,都是受打击的对象;

而西晋却是以士族为统治基础,编户齐民的力量相对薄弱。

原因:

东汉末年,士人借助现成的社会声望,以及汉灵帝赋予的征讨黄巾军的权力,形成凝聚核,聚集士人的宗族、乡党、部曲、流民,形成了政治、军事、经济三位一体的组织结构。

所以,三国政权大体是都以士人为统治基础。

曹魏后期,编户齐民由军屯、民屯转化而来,但是徭役、税负很重,而士人肆意占田,且田客不纳税不服徭役,成为编户齐民的庇荫。

于是士族经济繁荣昌盛,一直维持到西晋。

历朝历代开国,往往会压制功臣,打击豪强;同时实行轻徭薄赋,笼络编户齐民。

但司马炎开国以后,实行的是反向操作,一手加官进爵笼络士族;

另一手大开奢靡之风,这就导致西晋缺乏轻徭薄赋的条件。

于是,编户齐民反向流入士人的田产,寻求庇护。

西晋名士广置田产、广招田客的事迹比比皆是,且这些田客对士族有人身依附关系。

导致这种恶性循环维系下来。

编户齐民不足,士人经济实力强大,中央不得不向他们妥协。造成西晋开朝就根基不稳。

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1)

2、九品中正制弊端的延续

九品中正制本是曹丕适应战时状态,对两汉察举制的变通。

二者的共同点:都是“民主集中制”,其中的“民主”,即选举官员要参考“民意”------声望,择优录取。

二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民意”的来源不同。

察举制是根据士人所在基层乡里的清议,即士人所在的乡里熟人社会中国形成的声望,士人必须顾言顾行,较难作伪。

而九品中正制则是根据首都洛阳的上层士人群体中的口碑中得来的声望,这个口碑往往比较虚。

这导致两个结果:

第一,聚集京城,混圈子,走关系,得浮名成为入士的关键。

导致如此晋升上来的士人往往没有诚恳实干的才能和精神,并且形成恶性循环。

这就助长了士人的骄纵、虚浮的风气。

第二,越是世家大族,世家子弟的风评就越高;

反之,越是寒门,越是没有声望,即使晋升,考课评分也低。

因为评审官员------“中正”------不愿意得罪世家大族。

于是就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

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2)

3、司马氏倡导孝道,却不敢于倡导忠诚

从司马昭开始,天下大定,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秩序,开始倡导名教。

但是,他只敢倡导“以孝治天下”;却始终不敢倡导忠诚。

原因是曹魏是从刘氏手中篡权;而司马氏又是从曹魏手中篡权。

司马氏想倡导忠诚,开不了这个口。

又,忠诚于司马氏的大臣,没有机会得到检验,究竟是忠诚,还是投机分子。

因为司马氏的权力主要是利用权势篡夺而来的,不是如刘邦、刘秀,是从底下打上来的。

在此情况下,所谓的忠诚,主要就是看司马昭做权臣的时候,是否站在他一边;

或者在后来的司马炎夺嫡卡位时,是否拉了司马炎一把。

但自从249年司马懿“高平陵之变”以后,司马氏掌控权势,权力的天平之倾斜方向是显然的。

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3)

所以,投靠司马氏的忠诚,几乎等同于投机。

反倒是真有点正义感、或者至少不屑于“投机”的士人,反而会对此冷眼相看、袖手旁观。

所以,如西晋的开国大臣,大都是投机分子,如贾充、荀勖、何曾等人。

这类人受到重用,朝廷的风气就被带坏了。

【按:如此说来,一个人要想看他人对自己是真情还是假意,身上所拥有的势力,反而是个重要的扰乱因素。】

4、开国皇帝司马炎挖下的六个大坑

司马炎本来就是个红三代,不知时艰。

热衷于关心琐事,没有深谋远虑。

他爷爷司马懿的老谋深算,在他身上留下的遗传基因已经很少了。

司马炎开朝,不仅毫无长治久安的创制,反而给后代挖了六个大坑:

(1)第一,奢靡。

凡是大的朝代,开国皇帝少有不艰苦朴素的。

奢靡之风不仅不利于国家休养生息;而且在精神上让人精神涣散,不思进取。

国家事业也罢,个人事业也罢,奢靡都是大忌。

司马炎在280年平吴之前,还能适当收敛自己;平吴之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2)第二,一味地宽容。

在现代一些学者眼里,“自由”几乎成了“政治正确”、“普世价值”,甚至“公理”。

但在天地法则当中,它只是事物的一极,还有另一极是“严酷”。

所以,历代皇帝都秉承二柄:恩威并施、宽严相济。这是施政、管理的不二法门。

红三代司马炎是个好人,他对好人也好,却也舍不得对坏人坏。

对好事包容,对坏事也包容。这就乱了纲纪。

(3)第三,大肆封王。

曹魏祖孙三人,对皇族刻薄寡恩,对臣民也刻薄寡恩。

到了司马氏篡权的时候,没人愿意为了曹魏政权效死。

司马炎吸取了这个教训,就对皇族大肆封王,藩王们不仅拥有封地,而且手握重兵,参与朝政。

可惜他忘掉了西汉前期的“七国之乱”的教训。最后终于来了个“八王之乱”。

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4)

(4)第四,罢兵。

公元280年平吴之后,司马炎觉得从此天下晏安,于是就大规模裁军。

他忘记了“忘战必危”,造成中原兵力空虚。

(5)第五,让胡人内附。

自从汉武帝以来,汉朝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北方胡人威胁。其中一部分胡人逐渐内附。

但这些胡人,在生产方式上、文化上、血缘上,并没与完全融合,尤其是一部分胡人还保持着部族的“建制”。

司马炎让这些胡人成建制地进入长城沿线以内。埋下了大患。

(6)第六,选了个傻儿子做皇帝。又给他找了个淫荡的悍妇贾南风。

司马炎身后留下25个儿子,却死活舍不得废掉傻儿子司马衷。司马衷的智商怎么样呢?

后来天下大饥,官员报告老百姓没有饭吃,司马衷问:“何不食肉糜?”

傻子司马衷成了晋惠帝,实际上等于皇权缺位,引起外戚杨骏、淫后贾南风,和八王争夺。

司马炎又给傻儿子选了个荡妇家悍妇贾南风。

司马炎最没用的开国皇帝(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5)

贾南风是西晋大奸臣贾充的女儿。

贾充苟且贪安,极力阻挠南下平吴大业;

平吴成功以后,贾充无地自容,为了冲淡自己政治上的污点,维持自己家族的地位,

就纠和奸党,哄骗司马炎,把女儿嫁给傻子太子做了太子妃。

司马炎死后,贾南风凶悍残暴的本性暴露出来,为了满足自己的淫欲,引爆了一系列政治祸患。

以上是我们考察魏晋风度第二期------西晋时代的重要参考背景。

作者:专栏《探寻魏晋风度的心迹》主讲人——徐华

更多精彩讲解,进入专栏观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