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逝者骨灰集体自然安葬(一场集体公益花坛葬)

上游新闻·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周荞/文 图 视频

逝者姓名篆刻于花坛墙壁,可降解骨灰盒埋葬于花坛。不设墓碑、不建墓基,作为目前殡葬改革中的一种全新方式,花坛葬逐渐走入人们视野,并愈发被接受。

今(1)日,重庆龙居山陵园举办了第四届公益生态区集体安葬仪式。祝求福果、诵读祭文、花瓣送行……经庄严肃穆又不失人文关怀的落葬流程,15名逝者终安葬于花坛。

一方面倡导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贫困人群的入葬问题。记者了解到,陵园自2013年开创免费生态环保葬,至今已有50余位为逝者安息在生态环保葬区以及花坛葬。

可降解骨灰盒

3个月后与鲜花大地融为一体

记者了解到,公益花坛葬是一种惠民公益环保的安葬方式。15名逝者的所有丧葬费用,从祭祀仪式、墓地、可降解骨灰盒、墓地永久管理费等皆被免去。骨灰被全部装入可降解骨灰盒埋入土中,在满足了人们传统观念,入土为安的同时,不立石碑,节约土地,骨灰盒3个月即可降解,真正融入自然,保护环境。

当天小雨淅沥,一位22岁的女孩特意从天津赶来重庆,参加父亲张光兵的花坛葬礼。“对于这种生态葬,一开始我的家人是很难接受的。”周女士告诉记者,她故去的父亲十分喜欢种植花草,还对花草知识很有研究。“选择花坛葬礼,也算是魂归自然,永享安宁了。这或许可以让父亲在天堂都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周女士说服了家人。

“我们认为,让每一个生灵落叶归根,反哺大地,让土地资源得到更加充分利用和保护,也是一个对逝去亲人很好的纪念方式。”重庆龙居山陵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邹渝介绍,近年来,草坪葬、花坛葬、壁葬等安葬方式逐渐被市民认可,10个人中约有1个人便会选择生态节地安葬。在未来,陵园也会推出更多小而精的节地墓型,价格或可能降至万元以下,以满足市民的不同需求。

31位逝者骨灰集体自然安葬(一场集体公益花坛葬)(1)

举行安葬仪式

鼓励生态节地安葬

中心城区已达40%

“从过去的土葬到火葬,再从火葬到现在的节地生态安葬。这个‘飞跃’能树一代新风,但并非一蹴而就,也需要时间的磨合,需要社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龙居山陵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陵园希望通过文明绿色的安葬方式,既贯彻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实现“逝有所安”,又能倡导和谐美丽家园的建设。

31位逝者骨灰集体自然安葬(一场集体公益花坛葬)(2)

骨灰盒撒上鲜花

据殡葬事业管理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民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行节地生态安葬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市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积极倡导和推行节地生态安葬,鼓励和引导人们采用树葬、草坪葬、花葬、深埋、格位存放等不占或少占土地、少耗资源、少使用不可降解材料的方式安葬骨灰或遗体,安葬活动较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据统计,在生态节地葬方面,重庆市中心城区已达40%左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