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

她是“样板戏”《杜鹃山》中柯湘的B组演员;她谭富英亲点的孙媳;她是谭孝曾的妻子;她是谭正岩的母亲;她是北京京剧院著名的青衣演员,她就是阎桂祥。她的艺术之路是怎样的?且看下文。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

柯湘的旋律震荡黃浦江

1997年的晚秋,北京京剧院来沪上演《杜鹃山》。那一天的逸夫舞台内座无虚席,戏一开幕,剧场内就是一派热烈气氛,观众盼望柯湘出场的心情,就像张开弓弦上的箭。

随着“带共党——”的一声吆喝,柯湘上场前的霎那,台下竟然出奇的静。待“无产者等闲看”这六个字一传出,立即被掌声的热潮吞没了,不负众望!

嘹亮,清新,醇厚……又是一阵喝采的热潮压过来:阎桂祥出场了!果然光彩照人。“惊涛骇浪!”——优美甜润的声音,纯正清晰的吐字,声情并茂的拖腔!观众沸腾了,兴奋了。

全剧两个多小时,剧场的沸点竟有涨无落。谢幕的掌声达七八分钟,这在上海的舞台上,是多年没有的盛况。

说实话,开演前不少观众都为“阎桂样演柯湘”而遗憾,出剧场时,遗憾变成了兴奋,听到的都是争先恐后的称赞:

“我老早就晓得阎桂样”“谭元寿的儿媳嘛,演李石坚的谭孝曾是伊个老公”“全国唱得最好的青衣嘛”“表演也老好,拜过赵燕侠的,花旦戏也演得好”……

这些议论也确实不假,阎桂样确实把柯湘这个人物演得栩栩如生,尤其在唱腔的表现上,有超越常人的感染力,给我的感觉是胜于二十年前!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2)

步入艺术殿堂的日子

阎桂样在两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靠着当保姆拉扯着她和哥哥。

1959年逢北京戏曲学校招生,听说可以免费培养孩子,母亲拉着阎桂祥的手说:“上戏校吧,现在是新社会,学戏照样不耽误念书,学好戏照样有出息。”

阎桂样深知家境的艰难,懂得母亲的心思,点头说:“我听妈妈的话,好好学戏,好好念书,将来给您争气。”就在那一年,11岁阎桂祥步入了学艺的道路。

阎桂祥:我能有今天,首先要感谢母校的培养,老校长对我的关怀,华世香、贾世珍、赵荣琛、张君秋这些者名艺术家和老师对我的耐心雕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小桂祥有一副得天独厚的好嗓子,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床受校长和老师们的喜欢,一入校就被列为59班重点培养的尖子。

阎桂祥:在学校的七年当中,梅、尚、程、荀、张几大流派我都学到了。武戏排演过《扈家庄》,老师还要坚持练“出手”,在《全部白蛇传》演出时,我在“金山寺”开打中就是自己踢十杆枪。戏校的七年学习,是我国步入艺术殿堂的最扎实的起点。

三年级,小桂祥首次登台演出《玉堂春》,面对满满腾腾的观众,小桂样紧张得唱不出声音来,老师们都在后台着急,跺着脚议论,对她几乎失却了信心。

当台上的苏三大段“慢板”唱到了最后一句,突然,嘹亮甜润的声音如一道彩霞破雾而出,观众立即以热烈的掌声鼓励这个初登舞台的小演员,老帅惊呆的脸上立刻“阴转睛”了,看戏的母亲也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演出结束后,小桂祥拉住母亲的手说:“我以后上台不会再紧张了。老师说了,我还要演出好多好多的戏。您就放心吧!”

果然,阎桂祥相继演出了在这三年内所学的梅派剧目《霸王别姬》《醉酒》《虹霓关》,张派剧目《望江亭》《审头刺汤》《赵氏孤儿》以及《全部白蛇传》等,从此,阎桂样的名声就在戏曲界和观众中传开了。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3)

阎桂祥 谭孝曾演出《海瑞罢官》 吴翰生摄影

张君秋老师领我进入演唱新境界

京剧艺术博大精深,没有止境。入学前三年是打基础阶段,少年时期的阎桂祥对于唱的艺术只是机械地学唱,还不能完全理解,直到她接触了张(君秋)派艺术。

阎桂祥:四年级时,张君秋老师教我《望江亭》时起,我豁然感觉到“唱”并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就像小鸟儿飞入了广阔的天地,展开翅膀自由飞翔,舒服极了。

此时才十五岁的阎桂祥,以她特有的灵感悟出了张派演唱艺术的境界。

阎桂祥:张派的唱中竟有这么丰富的天地,小腔小擞儿含于每个字,可以说字字有旋律,一个很平常很传统的腔,在张老师唱来,加大了高低错落的变化,音域似乎都拓宽了,其实那正是融入了当代音乐的美感。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4)

张君秋

张派的唱腔丰富,在唱法上有许多独标一格的新创造。张君秋演唱时气息舒展,用气自然,气息的运用无处不在。

刚开始学习时,阎桂祥只知道什么时候换气,什么时候偷气,什么时候控制音量……随着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潜心地琢磨和钻研,阎桂祥领悟和掌握了张派演唱艺术的吐字的特点。

阎桂祥:字如针,腔如棉,似绵里藏针,腔行于外,字含其中。

对于张派唱法的用气特点和技巧,阎桂祥也有自己的体会。

阎桂祥:后来我看张老师的示范演唱,并不是一种刻意的分解,而是一种总体的状态,张老师前后上下微动的形体,那是一种演唱时气息滚动的状态。在模仿的过程中,我琢磨到演唱的关键是要永远使自己保持“吸气状态”,保持气息在丹田——胸腔——头腔——鼻腔——口腔不断地滚动,那真是一门气功,小时候,没少下功夫。张老师总是表扬我对他的唱理解得好。后来我自己处理唱腔中的断、带、偷、裹的用法,都离不开那时打下的基础,“腔是枝叶气是根”嘛!

阎桂祥自从学了张派的唱,真是兴奋得了不得,走到哪里,唱到哪里,使她顿悟到这就是艺术上的“融会贯通”和“继承中神似胜于形似”的真谛!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5)

阎桂祥演出《桑园寄子》

唱腔艺术上深化的第二阶段——现代戏时期

“样板戏”时期是京剧的发展史上的一个畸型时期:一方面腰斩了传统京剧艺术,另一方面用专制的手段集中了一批优秀创作、表演人才为京剧的唱腔、表演开辟了新的途径。阎桂祥既受其害,又得其益,成为她唱腔和表演艺术走向成熟的第二阶段。

1967年,阎桂祥从北京戏曲学校毕业了。但是,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两岁时便亡故了的父亲的身份在当时却成了她的紧箍咒。二十岁,正当青春年华,她却必须改行当农民——延庆县松山林场成了她落户的地方。

阎桂祥并没有因此而消沉。林场每天的劳动就是上山砍柴,没人监视,也没人知道她,这就给阎桂祥练声、练唱提供了特殊的方便,于是她趁此机会将过去所学过的戏和唱腔一出一出地复习,对张君秋的唱逐字逐句地琢磨。

阎桂祥:上山喊嗓子,练声,真是难得的好条件,空气好,最适宜练气,空谷的回声使我悟到了人体各部位的共鸣腔的使用来自于大自然。所以,那一年半的时间,我每天都急迫地上山——可以练声练唱练气啊!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6)

阎桂祥在访谈节目中

一年半后,阎桂祥以“优秀尖子人才”的名义,被破格调到北京京剧团《沙家浜》剧组,成为阿庆嫂的 B 组人选。可惜时间不长,在又一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出身”的禁锢,又把她下放到干校去种水稻了。

种水稻,一干就是三年。可是,干校里再也没有上山砍柴时练声练唱练气那样好的环境了。阎桂祥心想专业不能丢,于是她每天抽空小声练声。椅角旮旯、庄稼地……都成了她练唱的好地方,许多演唱方法上的规律也是那时候琢磨出来的。

阎桂祥:不过在《沙家浜》剧组的年多没有白呆,阿庆嫂这个人物我掌握了,还领悟了现代戏表演与传统戏的差异。也是为我的艺术成长增砖添瓦哩。

重登舞台的机会又一次降临了。1973年,北京京剧团《杜鹃山》剧组成立,阎桂样再次被调回试演柯湘。最终,由于她的个子矮了一点,当时又较瘦弱,所以担任了 B 组。可论起对新唱腔的理解和体现,她却名列第一,对人物的体验也比较深。所以那个时期,凡同大乐队合唱及清唱演出,向全国辅导《杜鹃山》都由她担任。那时阎桂祥就以出色的演唱而闻名全国了。

阎桂祥在《杜鹃山》剧组实践的时期,使她在演唱上又迈向了一个深的层次。

阎桂祥:那正是我在艺术上遇到新的挑战的时期。开始,我用花腔女高音的西洋法训练自己,又结合了传统的方法,提高很大。真假声不贯通不行,胸、头、鼻、口各方面的共鸣腔哪一部位打不开都不行,气息稍滞塞,一段唱就下不来。继我向张君秋老师学戏之后,这是我自己在唱腔艺术方面第二阶段的新飞跃。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7)

“爷爷(谭富英)给我的精神力量”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阎桂祥在最坎坷的岁月中对艺术不懈地追求?

阎桂祥:是爷爷(谭富英)给的力量!我和谭家的姻缘也是爷爷定的。

那是在1967年(一说1965年),一次电视转播由北京市戏曲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合作演出的交响乐京剧《沙家浜》,阎桂祥饰演阿庆嫂。只见她削肩细颈,柳叶眉,挺鼻梁,小方口,一双俏目顾盼神飞。她字正腔圆的唱功、拿捏得恰到好处的神韵得到了坐在电视机前的谭富英的赞许:“这小阿庆嫂有灵气,是块儿戏料。”听到唱得好处,谭富英猛地一拍掌,说:“这个女孩要能当我的孙媳妇多好啊!”

同学关世振听到了谭富英的赞誉,便把阎桂祥拉到了谭家。阎桂祥一进门见到谭家所有的人,竟生有一种“似曾相识,早就是一家人”的感觉。

谭孝曾与阎桂祥虽曾同在戏校里学习,但同学时并没有“恋爱”。谭孝曾这一次见到阎桂祥时,感觉小时候同学见面的友情似乎也早就是“恋情”了。

阎桂祥说:“是爷爷一言定缘哪!”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8)

谭富英

谭富英为孙子择妻完全是艺术的标准。其实谭家是有规矩的——“子要接班,女不从艺”,谭门没有女儿学戏的,更不用说作媳妇的了。但是面对传统京剧艺术被腰斩的年代,老人的急迫心情是要想尽一切办法为京剧延续生命啊!阎桂祥正是由此而应运,成为谭门中第一个作京剧演员的女子。

谭富英面对孙子一代,不能亲授传统艺术是寒心的,但对于腰斩传统文化是不屈的。

谭富英在聊戏中总会来回重复“砖头、瓦块总有个翻身的时候”和“有屁股不愁挨打”这两句话,阎桂祥和谭孝曾当时对此感到奇怪。

阎桂祥:后来我们逐渐领悟了,其实就是老人在反复告诫我们:要从事艺术,就要有个坚定的信念,不管遇到什么逆境,都不要放弃对艺术的钻研和追求。成就来自于持之以恒。只要具备条件,才能等到时机。我和孝曾就是常常叨念爷爷这两句话互相勉励,爷爷的话就是我的精神支柱。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9)

阎桂祥演唱《白蛇传》“合钵”

更上一层楼

传统戏于七十年代末恢复演出。一次,一个新的课题摆在了阎桂祥面前。

那是为庆祝北京京剧院建院的一场演出,剧目是《白蛇传》,由当时的几位年轻青衣演员联袂扮演白蛇,杨淑蕊、关静兰、赵慧英等分别出演前面的各场戏,阎桂祥最后一个出场,演出末场戏“合钵”。然而,这样的安排犹如给阎桂祥制造了一个难题。

因为在戏校时的演出本中,末场戏已经没有太多的表演机会了,而这次由四位青年青衣演员在一出戏中依次出场同演一个角色,这就如同是一场擂台戏,怎么也不能让戏在大轴时掉了下来!

有人建议说:要想压得住,就得演赵(燕侠)派的末场,那段“小乖乖”大段唱太好了!就是难度大,也只有你能唱得下来。就这样,阎桂祥决心按赵派的“戏路”来演出末场戏。

谁知,阎桂祥拿到“小乖乖”的录音一听,就傻了。这段唱的难度,无论是唱腔的方法上、感情的处理上都不亚于自己以前接触到的各种唱腔。距离演出只有三天了,阎桂祥没有把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是否能拿得下来,急得她抱着谱子直掉眼泪。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0)

此时,赵燕侠听说阎桂祥要按照她的戏路演出“合钵”后很高兴,她非常认可阎桂祥的实力,她说:按照阎桂祥的条件和功力,唱这段唱没有问题。只是还不得要领。于是,赵燕侠逐字逐句地把这段唱传授给阎桂祥。

《白蛇传》演出了,“合钵”一场戏竟是意外的成功!在继“断桥”之后,全场又掀起了新的热潮。

此后,阎桂祥拜赵燕侠为师,学习了《荀灌娘》《白蛇传》《盘夫索夫》等剧目,也成为她经常演出的保留剧目。

阎桂祥:1980年,我拜赵老师为师,将赵派艺术化到自己的表演和演唱中,真是感到自己在艺术深化上又进了一重天地这就是我艺术成长的第三个阶段。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1)

在演唱会上演唱《杜鹃山》选段

用新成果回报观众的期待

阎桂祥嗓音甜美圆润,扮相端庄秀丽,表演细腻传神。她的天资聪颖,悟性极强,在艺术上博采众长,不拘一格,数十年的舞台生涯,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艺术个性。她精湛的技艺给海内外的观众留下了太多美好的人物形象,深受广大戏迷观众的欢迎和厚爱。

1984年,阎桂祥夺得了第三届全国戏剧梅花奖。阎桂祥在获奖后的当年,举办了个人折子戏专场,演出了《拾玉镯》《盘夫》,展现了她对不同人物刻画的深层艺术功力。

1984年,阎桂祥还创演了新编历史剧《情痴》,该剧由郭启宏编剧、周仲春导演、何顺信作曲。阎桂祥塑造的霍小玉的形象博得了戏曲界专家的一致赞赏,引起轰动。

阎桂祥:那是一出很优秀的剧目,尤其是唱腔的设计是我最喜欢的。那时何顺信先生已经长年不作曲了,听说给我写唱腔,不仅欣然接受而且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唱腔中融化梅派、张派、赵派于一炉,唱起来声情并茂,把我的长处全发挥出来了。

可惜的是,后来随着剧团的变革和人员的分散,这出戏便再没有继续演出,最后连资料也遗失了,不能不说这对于京剧旦角唱腔艺术是一个很大的损失。

九十年代,阎桂祥兼容并蓄,厚积薄发,在新编历史剧目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角色:《水龙吟》中的秦娥、《画龙点睛》的张四娘、《北国情》的桃花公主、《圣洁的心灵》的王庆芝等,成为在近十多年来北京京剧院排演的新编历史剧中参加最多的演员。

在这些剧目中,阎桂祥与张学津、李崇善、王文祉、赵葆秀等人的合作展现了成功的艺术合力,创作了一出出优秀的精品剧目。每出戏由于她的加盟,增加了靓丽的色彩,她也由此多次荣获了全国的优秀表演奖。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2)

1997年,她应邀赴台湾与李宝春连袂主演了新编历史剧《宝莲灯》,剧中她分饰三圣母和王桂英这两个人物,在台湾引起空前反响。

尤其在“舍子”一场,阎桂祥将作曲家林鑫涛设计的大段“反二黄”唱腔演唱得情感充沛,动人至深。在场的观众听唱而入情,随旋律而忘我……竟有多半的观众由落泪而失声!一曲唱罢,雷鸣般的掌声达五、六分钟之久。

台湾的观众和报界评论阎桂祥“演出了国粹艺术的灵魂”“唱出了国剧旦角的最高境界”。

2000年,记者在采访中询问阎桂祥在新的世纪会有什么新作问世时,她容光焕发地表示:一定用新成果回报观众的期待!”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3)

阎桂祥与陈张霞

培养青年人才,传授京剧艺术

如今,年逾古稀的阎桂祥虽然离开舞台了,但从来没有离开过京剧艺术。她为潭门第七代谭正岩的成长殚精竭虑;她担任着一些京剧院复排或新排剧目的艺术指导,如北京京剧院的《嫦娥奔月》《许云峰》、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打渔杀家》等,她还肩负着培养青年人才,传授京剧艺术重任……

2022年,北京京剧院组织“青春风采”青年京剧人才展演,青年旦角演员陈张霞向阎桂祥学习并演出了《盘夫索夫》全剧。

七年前,阎桂祥曾向陈张霞亲授了《盘夫索夫》中‘盘夫’一折,这次的学习让陈张霞受益匪浅,即切身感悟到了赵派的艺术特色和丰富内涵,也学到了阎桂祥老师独到的人物塑造方式,有了一次真正“开窍”的艺术体验。

陈张霞:“索夫”一折阎老师没有视频资料,只有录音,她就口传心授,一点点回忆,把自己多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经验和舞台心得对我倾囊相授。

为更加符合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时代的特色,阎桂祥还对剧中的一些念白、唱腔、表演等做了适当的调整,使得人物更加突出,情节更加流畅,情感更加丰富。

谭门中人一直在为京剧艺术而奋进……

西山剿匪中花府三姨太是谁扮演的(谭门女将阎桂祥)(14)

一家三口在访谈节目中

正是:七代谭门人,一部梨园章。男儿多英杰,巾帼有桂祥。

注:该文根据《阎桂祥的艺术道路——著名京剧演员阎桂祥的表演艺术》(作者啸翔,发表于《中国京剧》2000年第6期)等文章编辑改写。照片素材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