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丝戏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竟是这般凄凉)

牵丝戏是怎么来的(背后的故事竟是这般凄凉)(1)

三尺红台,万事如歌吹

想必很多朋友都听过银临的《牵丝戏》,在下以为这首歌非常好听,曲风悠扬婉转,戏腔余音绕梁。尤其是里面的戏腔部分,虽然不是真正的戏腔,但是搭配上歌词,也备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可是,歌词背后的故事,又有几人了解过?

“兰花指捻红尘似水;三尺红台 万事入歌吹;唱别久悲不成悲;十分红处竟成灰;愿谁记得谁;最好的年岁...风雪依稀秋白发尾;灯火葳蕤 揉皱你眼眉;假如你舍一滴泪;假如老去我能陪;烟波里成灰;也去得完美。”道出的恐怕不仅仅是那份凄美。

其实,曲名“牵丝戏”就是我们通常所谓的“木偶戏”,因为木偶戏就是人通过丝线控制木偶表演的一种戏种。而在南宋末年,这一种娱乐活动在京城临安是非常盛行的。当时,在《东京梦华录》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药发傀儡』等名目。

然而,“牵丝戏”这首歌曲,却有一段凄凉的故事:

余少能视鬼,尝于雪夜野寺逢一提傀儡翁,鹤发褴褛,唯持一

木偶制作极精,宛如娇女,绘珠泪盈睫,惹人见怜。时云彤雪狂,二人比肩向火,翁自述曰:少时好观牵丝戏,耽于盘铃傀儡之技,既年长,其志愈坚,遂以此为业,以物象人自得其乐。奈何漂泊终生,居无所行无侣,所伴唯一傀儡木偶。翁且言且泣,余温言释之,恳其奏盘铃乐,作牵丝傀儡戏,演剧于三尺红绵之上,度曲咿嘤,木偶顾盼神飞,虽妆绘悲容而婉媚绝伦。曲终,翁抱持木偶,稍作欢容,俄顷恨怒,曰:平生落魄,皆傀儡误之,天寒,冬衣难置,一贫至此,不如焚。遂忿然投偶入火。吾止而未及,跌足叹惋。忽见火中木偶婉转而起,肃拜揖别,姿若生人,绘面泪痕宛然,一笑迸散,没于篝焰。火至天明方熄。翁顿悟,掩面嚎啕,曰:暖矣,孤矣。

译文;

我小时候能看见鬼,一个雪夜里在一座荒寺里遇见一位手里提着木偶傀儡的老翁,这老翁白发衣衫褴褛,但是他的木偶却制作精良,活脱一美娇娘,眼和睫毛都挂着泪珠,让人见了心生怜爱。外面风雪更大了,于是两人干脆坐着一起烤火,老人便自诉道:年轻时喜欢看木偶戏,为了学习钻研木偶戏,耽搁了时光,学会了,年龄也大了,但是对此也更加坚定,于是便以木偶戏为职业,虽然自得其乐,但是却一生漂泊,居无定所,没有伴侣,唯一陪伴的就是木偶了,老翁一边讲着一边哭泣,我安慰他,恳请他伴奏,做傀儡戏,他提着木偶在三尺红布前表演起来,木偶,吟唱悠扬,顾盼神飞,虽然画的是悲伤的妆容,但是却美丽绝伦,表演完了,老翁抱着木偶心情稍微平复了下,可是突然愤怒的说:我这一生落魄,都是被你所误,天冷了连衣服都买不起,贫寒到了这里,不如把你烧掉,于是便把木偶扔进了火里,我来不及制止,只能跺脚,哀叹惋惜这木偶。忽然看见这木偶自己慢慢站起来,悲凄的对着老翁,作揖,行叩拜之礼以示告别,仿佛活人一般,笑着淹没于大火之中。火到了第二天才熄灭,老翁幡然醒悟,捂着面大哭的说到:是暖和了,却真的只剩我一人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