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美丽乡村文旅小镇(乡村记忆威海市)

刘公岛位于威海湾内,距威海市区旅游码头2.1海里,东西长4.08公里,南北最宽处1.5公里,最高点海拔153.5米,面积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0多人,是1988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刘公岛自然风光优美,素有“海上仙山”和“世外桃源”的美誉。岛上峰峦叠起,植物茂密,森林覆盖率达87%,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公布为“国家森林公园”。刘公岛人文景观丰富独特,既有上溯千年的战国遗址,又有清朝北洋水师提督署、水师学堂、古炮台、丁汝昌寓所、铁码头等文物古迹,英国殖民统治42年遗留下大量的欧式建筑,还有近几年建设开放的刘公岛博览园、水师广场、文化广场、中国甲午战争干博物馆、陈列馆、刘公岛鲸馆等多处新景观。1999年,被国家建设部公布为“文明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公布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为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威海城原址在汉代叫石落村,东汉末年,这里属于山东半岛东端的东莱郡,是刘姓皇族的封国属地。史载汉少帝刘辩之子刘民为躲避曹操的追杀,辗转来到了偏远荒僻的石落村,落户以后,以出海打鱼为生,并经常到对面的海岛上垦荒种地,消暑纳凉,那时刘公岛被人们称之为“刘氏别业”,又称刘家岛或刘岛。公元238年,有一南方北上的商船在刘公岛附近海域遇风暴,数日不见陆地,断粮断水,船上的人奄奄待毙,一天夜里,一个水手暗夜中忽见前方火光闪动,众人奋力划桨,终于看清前面是一座海岛,一位老人站在崖岸上,挑灯为船导航。之后,老夫妇又给船上送来粮食和淡水,众人感激不尽,叩问老人姓氏,答曰姓刘,随即隐身不见。众人深信这是神灵救助,便叩拜再三而去。人们感佩刘公的善德,在岛上建刘公祠,内塑刘公、刘母像,四时祭祀,从此便把该岛称为刘公岛。
刘公岛作为清朝北洋水师诞生地、甲午战争古战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廷受到强烈震憾,为抵御外来海上侵略,开始筹建近代海军。光绪十四年(1888年),北洋海军在威海刘公岛正式成军,初期拥有舰船25艘,总吨位达4万多吨,实力居世界第四位,称冠亚洲。其中战舰9艘,分左翼、中军、右翼三路,每路三船,每船为一营建制,委总兵、副将、参将管带。另外有炮舰6艘、鱼雷艇7艘、练习舰3艘、运输舰2艘,时称“七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捎操江”。从此,刘公岛成为舰队驻泊补给之所,北洋海军军事指挥中心提督丁汝昌驻节之处。设立工程局、机械局、屯煤厂、电报局和电灯台,建有海军公所、铁码头、麻井子船坞,创立水师养病院、水师学堂,修筑了黄岛、公所后、旗顶山、迎门洞、南嘴、东泓六处炮台,驻扎北洋护军两营,成为防务严密的军港要地。
时北洋舰队的航迹,曾到过我国台湾岛,俄国海参崴,日本长崎、佐世保,朝鲜釜山、仁川,南洋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爪哇、马来西亚槟榔屿,甚至远达印度洋边缘。每到一地,都令当地华人振奋不已。然而,这样一支近代化的海军舰队,却在甲午战争中遭到惨败。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二月十六日,清军在降约书上签字。翌日,日军登上刘公岛,接收了岛上所有军事设施、大量军备物资,俘获了北洋舰队残余港内的镇远、济远、平远、广丙、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等十艘战舰,独将康济舰留还中国。同年4月,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争结束。北洋海陆军将士同日军的殊死较量,终以英勇悲壮的结局告终。曾盛及一时的北洋舰队,宣告历史生命的终结。
这块浓缩着北洋海军兴衰历史、铭刻着中华民族屈辱与教训的甲午故地于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海美丽乡村文旅小镇(乡村记忆威海市)(1)

刘公庙中的刘公、刘母

威海美丽乡村文旅小镇(乡村记忆威海市)(2)

博物馆外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