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

黄山归来不看山是从“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简化而来。这句话如果是仅仅说说而已,没有当真,那也未尝不可;如果真的认为是这样,看过黄山后,天下的山都没必要去看了,那就大错特错。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1)

自古有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

这里的“山”其实就是“岳”,是指那种高大、宽广的山岳,是一片崇山峻岭,是一大片山地与山峰的总称。所谓的“三山五岳”也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山”,因此,可称之为“常态山”。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2)

常态山是一大片山地和山峰的统称

从“常态山”的角度看,“五岳归来不看山”是对的,“黄山归来不看岳”也是对的。五岳涵盖了所有大部分常态山的类型、特点,看过五岳几乎等于看尽天下之山。黄山集五岳之大成,所以徐霞客感叹道:“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举凡以山岳(山地)为主的风景区, 在总体格局、整体景观概貌上,都是同一种类型,只是有大同与小异的区别。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3)

同一类型的山只有大同与小异的区别

但也还有另外两句话值得说道说道:天外有天山外有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黄山再漂亮,它也仅仅是一个类型的山,它代表不了天下所有类型的山。除了三山五岳这样的常态山外,天底下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常态山”。如丹霞山和喀斯特石山。它们都是景色优美且分布广泛的“非常态山。”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4)

非常态山:丹霞山

丹霞山是一种“色如渥丹,灿若明霞”,具有非常突出审美特征和观赏价值的山。喀斯特石山也是一种绚丽多彩、仪态万方的秀美之山。这些山景的美及其旅游价值,都是黄山和五岳所不能涵盖或替代的。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5)

广东仁化的丹霞山

如果将山的概念禁锢于常见的三山五岳,那就造成⑴除黄山等少数山可看以外,天下无山可看了。⑵就会忽视、错失许多山川美景。所以讲,“黄山归来不看山”这是一个错觉,也是一种自我束缚。

“黄山归来不看山”这句话的产生和流传,最早始于明朝徐霞客,到清末、民国时候,流传广泛,旅游界人尽皆知。这个时候,丹霞景观和喀斯特地貌都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6)

桂林的喀斯特峰林石山

上世纪三十年代科学家才首次观察到丹霞这种特殊的地貌,直到1982年后,丹霞地貌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才逐渐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桂林山水是一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对它的高度赞美。这一诗句虽然产生了近千年,但大部分时间内,它只是在躺在历史的某个角落,以及少量文人之间的口口相传,并没有流传开来广为人知。对桂林山水的旅游也没有形成什么气候。直到清末及民国年间才有一些文人雅士游览桂林山水,并大加赞美与推崇。新中国成立后桂林山水名声逐渐扩大,尤其是电影《刘三姐》播出后,桂林山水才真正闻名天下,桂林旅游才逐年热闹起来。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7)

桂林山水名扬天下

人们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当“黄山归来不看山”这一说法开始盛行时,丹霞地貌与喀斯特峰林石山都还没有进入人们的视野,那时产生这个说法并无不妥。但今天,人们对山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扩展、深化,对旅游资源有了更深入的开发、拓展。如果这时候还这样说,那就显得过时和偏见了。而带有偏见的旅游,会干扰视线,错失许多美景。

为什么一生都不爬黄山(黄山归来不看山)(8)

不带偏见的旅游可以看到更多的美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