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科技创新最新消息(湘潭高新两新三电)

湘潭科技创新最新消息(湘潭高新两新三电)(1)

在恒创开拓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对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进行调试。 (记者马贵 摄)

湘潭高新“两新三电”特写⑮

恒创开拓:从“0”到“2”的突破

湘潭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马贵 通讯员 彭舒

在湘潭高新区院士创新产业园湖南恒创开拓电气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是一片忙碌、专注的工作场景。湖南恒创开拓电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创开拓”)是一家专注于城市轨道交通电气成套控制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

恒创开拓的执行董事李涛介绍,2021年公司实现了从“0”到“2”的突破,其意义体现在:一个是主营业务产值突破2000万元,另一个是新技术产品研发取得创新成果。对于一家在2016年11月进行重组的公司,是如何在轨道交通高新技术领域实现了从“0”到“2”的突破呢?

“这得益于我们持续不断地针对用户痛点开展技术创新,并得到了用户的肯定。”采访中,李涛给出了答案。

在恒创开拓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正在对一套用在“清远磁浮线”的区段式接地漏电保护装置进行最后的调试。区段式接地漏电保护装置主要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中单轨、磁悬浮、空轨等车体对负极绝缘的领域发生接地或漏电的保护。李涛解释说,跨座式单轨、磁浮、悬挂、云轨、四轨受流等方式车辆发生正极对地短路及绝缘不良时正极对地放电,为了有效切除接触网的短路故障,保证直流设备正常工作及乘客安全而设置的保护装置。过去国内如长沙磁浮线、重庆2号线等使用的是参照日本日立公司技术研制的基于电压判断型接地漏电保护装置,虽然可以在发生漏电及接地故障时有效保护,但因为不能准确区分故障区段,容易引发全线供电跳闸,从而增加了故障排查难度,扩大了事故影响范围。“凭借这个技术突破,我们不仅解决了日方‘卡’脖子的问题,而且实现了技术上的超越。”

2003年开通的重庆较新线是我国第一个跨座式轻轨线,由日本协理银行贷款修建,采用日本的技术和设备。在线路即将开通的时候,日方提出线路还需安装一种名为“64D”(接地漏电保护)的装置,否则会存在安全隐患。当时,日方提出的报价为100万一套,显然超出了建设预算。重庆方找到时任湖南某电气公司董事长的李根良先生,分析了技术要求和参数,提出了解决方案。而现在,恒创开拓的新技术采用基于电流变化的判断原理,通过新型算法和数据分析比较可以在发生故障时,只针对故障区域保护,准确判断上下行故障,缩小故障检查范围,不影响全线供电运营,这在国际上属于首创技术。

另外,恒创开拓还陆续开发出了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能量吸收利用的再生制动能量吸收装置,可以有效将地铁车辆电制动时的能量回收利用,保证电网网压恒定;应用于轨道交通车辆接触网直供式空调逆变电源,通过接触网直接给空调供电,使得SIV(辅助逆变电源系统)大幅缩小,节约了车下空间,提高了空调的效率,减少了整个车辆的布线,由此8节车厢的列车可减重约4吨;应用于地铁系统的杂散电流及钢轨电位综合治理装置,有效解决了杂散电流收集,又保证不引起钢轨电位装置频繁动作的行业难题。

李涛表示,未来三年内会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行业内的“小巨人”企业,2025年至2029年内使公司成为轨道交通领域、新能源领域的标杆企业。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