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

“吼一声这日子,啥都不想,吼一声顿觉得,神清气也爽,大秦腔,土里头长,这腔这调长在了山梁梁上,情和爱融进咱大秦腔,有了你这日子才算舒畅……”

2018年陕西春晚上,腾格尔的一首《大秦腔》,唱尽了陕西人对秦腔的无限热爱,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秦腔,了解秦腔,走进秦腔。

“秦腔”的来源,与地域密不可分,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而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就被称为“秦腔”。

它是多个戏种的鼻祖,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很多人对秦腔的深刻印象,都是被“吼”出来的,一点不夸张,每次听秦腔,觉得声音已经吼到顶了,却吃惊地发现这种吼唱还在继续,就像在用生命去演绎、传递各种情绪。

其实这就是秦腔的打动人心的魅力所在,大秦腔就是要吼着唱,那苍凉激越的吼唱,历经千年的沧桑,说尽人间百态,看遍世间炎凉,让一声声激昂,直戳在心上,吼得你生命淋漓酣畅。

在西安,如果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不少人带着一个随身听,里面百分之八十,放的都是秦腔。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古老的剧种能够传承至今,不是幸运,不是偶然,而是因为总有人,在坚持着。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1)

01 再苦,也坚持练功

你12岁的时候在干什么?

是坐在电视机前守着看大风车?是摆弄自己珍藏的小汽车模型?还是和小伙伴开心的追跑打闹?

陕西周至戏校的甜甜,12岁那年,只有一件事,就是练功。

天不亮就起床跑步,扎姿势,无数次的踢腿,走步,被三个人按着压腿,拉筋,毫无例外会撕心裂肺的痛哭,这些就是12岁的甜甜,每天的生活常态。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2)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戏讲究的,就是一个童子功。每一个角儿的背后,都承载着无数童年的眼泪和痛苦。

但在老一辈艺术家看来,现在孩子们的练功条件,已然很幸福。

73岁的著名旦角马友仙,回忆起当年练功的日子,不无感慨:“我们过去练功,不像现在条件这么好,有练功房,有暖气,我们都是在土院子里面练功。冬天下着雪还要扎姿势,天那么冷为什么还要练?就是为了能”上骨“,铜锣一敲,你就能扎到位。”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3)

图片来源于网络

童年的那些苦,在中国秦腔四大名旦之一的齐爱云看来,是九牛一毛,她为了练戏,连命都可以不要。

她演武戏,摔坏过腰,卧床半年;她练甩发,甩晕在排练场上,不省人事;她劳累过度昏倒,需要住院治疗,但是怕角色被人顶替,她蹲到第一医院门口,坚决不进医院。后来一个老师的爱人是医生,答应给她治疗,在家打了三天吊瓶后,她又挣扎着回到排练场。

于是,有了《生死牌》的大火,有了《断桥》、《周仁回府》、《赵氏孤儿》等名作,有了脱胎换骨,中国戏剧第二十一届"梅花奖"的得主。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4)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角儿的路再辛苦,也总有人在坚持着……

02 再难,也坚持传承

吐火,秦腔传统八大绝技之一,现实中已经很难看到,很少有年轻人,愿意每天满头大汗,学习那复杂枯燥的技术细节,练习喷火了。

但对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小花旦王萍来说,练习喷火,就像是每天吃饭一样必不可少:“一般人练了好几次之后,就放弃了,我觉得这个是我们秦腔的绝活,也是李梅老师的代表作,应该把我们秦腔这个绝活吹火,继承下去。”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5)

不仅仅是每个演员的努力,人们还汇聚成一个个团体。

秦腔,这个古老的剧剧种能够传承至今,离不开有着百年历史的民间曲社——易俗社。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6)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一场盛大的招考比赛正在进行,这是易俗社十年来举行的一次专业选拔。

坐在评委席上的,有十三岁进易俗社,现在72岁的老生,有1958年就进入易俗社,到现在仍清晰的记得自己学会的第一首秦腔:“狂风吹动了长江浪”的艺术大家。

易俗社最开始的名字叫“陕西伶学社”,是一个纯粹的文化殿堂,无数外地人来到这里学习,参观,培训,不管什么形式,从不收学费,就这样教戏,教艺术,教文化。

在易俗社第十四期的时候,打破了前十三期的习俗,开始招收女演员,让女人也能学表演,学技艺,这一惊世之举,让无数人喜极而泣,争相报名,培养出了张佑华,陈妙华,全巧民等一批批女秦腔表演艺术家。

发展到1957年的时候,田汉先生走进易俗社,称易俗社为“中国第一”,所谓中国第一,就是可以和英国的皇家剧院和俄罗斯的芭蕾舞剧院相媲美。

在岁月如梭的历史长河中,正是因为一代代人在艰难的条件下坚持练功,在凋敝的环境中坚持传承,才有了这大西北辽远郎阔的回响,有了这演绎人心头悲欢离合的凄惶,有了一条链接文明的血脉,有了传递华夏之声,百戏之祖的,秦腔。

百戏之祖是什么戏(是什么成就了百戏之祖)(7)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