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

最近,有网友惊讶地发现,原来“甲冑”的“冑”和“天潢贵胄”的“胄”是不同的字。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

请注意两个字下半部分的短横。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2)

什么,中国字还有这样的写法?为什么我的语文老师没有告诉我?

别急着去找语文老师吵架,毕竟老师教过的东西你也未必记得。这一次老师没教你,也是有原因的。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3)

胄”与“冑”,不同字的殊途同归

在《说文解字》里,“胄”与“冑”确实是一组写法不同的同音字。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4)

甲骨文中的“肉”字,有的像方块,有的像“A”。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5)

也可以斜着写。

一上一下写两个“肉”就是“多”。也许商代人也爱多肉。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6)

甲骨文中的“多”。

从西周开始,斜写的“肉”可以增加一个斜划。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7)

更过分的是,斜划后来还横了过来。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8)

以上两个字形来自《楚系简帛文字编》。

于是,“肉”和“月”就成了一组相似度非常高的形近字。为了区分,古人有时会在“肉”字的右边画一到三个小撇或小横。可多画几下多麻烦呀?于是,古人在更多的时候选择拒绝费事。写自己的字,让后世文字学家哭去吧!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9)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0)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1)

汉简中,“肉”字一点点变成了现在的字形,不过在偏旁部首中的“肉”还保留着类似于“月”的样子。以上三个字形,前一个字形来自《马王堆简帛文字编》,后两个字形来自《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

不过,古代西域“大月氏”的“月”确实应该读yuè,读ròu的说法是宋代以后以讹传讹的谣言。

“冑”是头盔的意思。它也是形声字,声旁还是“由”,形旁则是“冃”(mào)。

“冃”是象形字,就是帽子的象形。直到今天,冒”(以及包括了“冒”的那些字,比如“帽”)上半部分的规范写法仍然不是“日”,而是小横左右两不沾的“冃”

不过在现在的规范字形系统中,“冃”的写法不能类推到别的曾包含“冃”字的文字上。比如“曼”和“最”(“最”字直到《说文》时代才讹变出“冃”字头),它们个性鲜明的“冃”字头统统变成了“日”的形状。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2)

大陆规范字形中冃字头的不同写法。

汉代的《说文解字》认为“胄”和“冑”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不过,当时的人就已对此不以为意。下图的两个字分别是汉代碑刻中的“胄”与“冑”,猜猜哪个是“胄”,哪个是“冑”呢?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3)

字形来自《隶辨》。

历代古人都经常不区分这两个字。这组形近字,客观上已经成了同形字。

所谓同形字,是指两个字(或许)有不同来源,意思上毫无关联,长相却一样。这种情况其实特别常见。比如“花朵”的“花”与“花费”的“花”,就是一组假借同形字。

与假借无关的同形字也很多。比如 “便可白公姥”、“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姥”(读mǔ),与“姥姥”的“姥”就是一对天生的撞脸字。其实“天姥山”的“姥”是一个由“老”和“女”组成出的会意字,指的是老婆婆或者亲属关系中的那个“婆婆”。而“姥姥”的“姥”则是前一个“姥”字不太流行后人们另造的形声字。

提到“天姥”,要考考你了。“天姥连天向天横”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理解为“天姥山高耸入天,向天横立”,那要恭喜你猜错了。其实“天横”是一组星名,位于御夫座。它有个别名,叫“天潢”。“天潢贵胄”中的“天潢”,本义就是这组星宿。

“胄”与“冑”到底算形近字还是同形字,当代权威辞书有不同意见。《辞海》(第6版彩图本)坚持《说文》传统,将“胄”与“冑”分列为不同字条;而《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新华字典》(第10版)均将字形统一为“胄”,按照同形字处理。

为了解决争议,国家语委出台过一系列规范性文件。1988年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和2013年的《规范通用汉字表》都只收录了“胄”这一个字形(《规》4208号)。所以,在现在的规范汉字系统中,从“冃”的“冑”已经成为了具有历史性的不规范异体写法。既然是不规范写法,语文老师当然不会教你啦。

“胄”与“冑”形近音同而义远,统一后基本不会造成任何混淆,只会降低汉字学习的难度,这样的归并是很有道理的。

人与人撞脸,有的是巧合,有的则是整容的结果。汉字也一样。“冑”和“胄”的例子是巧合,下面这个就是整容党了。

金兀术的“术”怎么读?

说起金代将领,如果不算“完颜洪烈”这种小说虚构人物的话,可能有不少人就只知道一个完颜兀术了。过去,很多不识字的人也能按照戏曲情节,大讲猛岳飞怎么大破完颜兀术。历史上的完颜兀术也是猛将,后世出名却全因打了场败仗,想想也是可怜。那么,大名鼎鼎的完颜兀术,名字里的“术”字应该怎么读呢?

“术”是“秫”(zhú)的本字,它的甲骨文字形是满手高粱的样子。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4)

甲骨文中的“术”字。字形来自《甲骨文字编》,李宗焜先生将这个字形隶定为“汊”,但我们隶定为“术”。金文中“述”等从“术”得声的字的声旁都是这个。

古人除了用“术”指代禾本科的高粱,也用它给菊科的白术(zhú)、苍术(zhú)等植物起名字。

胃的形状与名称(胄和冑)(15)

菊科植物苍术(Atractylis lancea)。摄影:@不认识植物

总之,古时候“术”读zhú,指植物。

至于“武术”“算术”“术高莫用”的那个“术”,它在汉字简化以前写作“術”,是一个以“术”为声旁的形声字。简化前,“术”与“術”读音不同,意思也不一样。

表示植物的“术”毕竟用得少。汉字简化时,就直接按照这个罕见字,给常用而笔画较多的“術”字整了容,创造了一组同形字。整完容,撞了脸,但俩字还得各过各的。自古就写作“术”的那个字继续读zhú。在简化以前,那个金国王子的名字本来就音译作“兀术”而不是“兀術”,所以“兀术”的“术”仍然读zhú。

形近字与同形字都是汉字发展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对初学者而言,形近字难学难记,每一组都在增加学习的难度。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工具未必越古越好。在保证记录语言功能,适当控制歧义率的基础上,对汉字系统做一些符合社会习惯的调整,让汉字好学一点,这是极有意义的工作。

按:文中没有随文注明出处的古文字字形,甲骨文字形来自李宗焜《甲骨文字编》(白底黑字)。现代规范字形以大陆《规范通用汉字表》为标准。

(编辑:明天)

参考文献:

  1. 《说文解字系传》,《四部丛刊》影印述古堂影宋写本。

  2. 《隶辨》,中国书店影印康熙五十七年项氏玉渊堂本。

  3. 李宗焜编著.甲骨文字编[M].北京:中华书局.2012.

  4. 滕壬生著.楚系简帛文字编增订本[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5. 陈松长编著.马王堆简帛文字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6. 汉语大字典字形组.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5.

  7. 夏征农、陈至立等编.辞海第六版彩图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

  8. 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汉语大字典缩印本[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

  9. 《汉语大词典》编写委员会编.汉语大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3.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纪念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1. 新华辞书社编写.新华字典第10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12. 季旭昇著.说文新证[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

  13. 董莲池编著.新金文编[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14.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规范通用汉字表》,2009。

  15.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闻出版总署,《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

作者:清洁工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禁止转载。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