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

早春

朝代:唐代 作者: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1)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酥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

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2)

注释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初春小雨 / 早春》韩愈这首诗刻画细腻,造句优美,构思新颖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名家点评】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退之《早春》诗也。‘荷尽已无擎雨盖······’此子瞻《初冬》诗也。二诗意思颇同而词殊,皆曲尽其妙。”

刘埙《隐居通义》:“‘天街小雨润如酥······’此韩诗也。荆公早年悟其机轴,平生绝句实得于此。虽殊欠骨力,而流丽闲婉,自成一家,宜乎足以名世。其后学荆公而不至者为‘四灵’,又其后卑浅者落‘江湖’,风斯下矣。”

朱彝尊《批韩诗》:“景绝妙,写得也绝妙。”

黄叔灿《唐诗笺注》:“‘草色遥看近却无’,写照工甚。正如画家设色,在有意无意之间。‘最是’二句,言春之好处,正在此时,绝胜于烟柳全盛时也。

吴学濂《增评韩苏诗钞》:“‘草色’七字,舂草传神。”

作者介绍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3)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4)

韩愈自幼刻苦学儒,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四次进士考试终于及第

韩愈自幼刻苦读书,言出成文,至进士科考名震一时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在韩愈三岁时便逝世,由其兄韩会抚养成人。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七岁时读书,言出成文,十三岁时就能写文章。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5)

韩会早逝,韩愈随寡嫂郑氏避乱宣城,颠沛流离。十九岁时,韩愈至京师长安,当时文人作文章大多崇尚仿古,模拟扬雄、董仲舒的著述风格,而独孤及、梁肃学问最为深奥,受人推崇。韩愈与其交往,锐意钻研,希望自己在一代人中崭露头角。及至应进士科考,文章投递到公卿之间,前宰相郑余庆极力为他播扬声誉,因此韩愈一时便出名。

韩愈的科举之路,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进士及第

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即宣州),只身前往长安,欲投奔族兄韩弇,适逢韩弇前往河中,后遇害,韩愈遂投靠名将马燧。后曾作《猫相乳》以感其德。

贞元五年(789年),返回宣城,此后三次参加科举考试,均失败。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终于登进士第。

贞元九年(793年),参加吏部的博学宏词科考试,遭遇失败。同年,嫂郑夫人逝世,韩愈返回河阳,为其守丧五个月。

贞元十年(794年),再度至长安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又失败。

贞元十一年(795年),第三次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仍失败。期间曾三次给宰相上书,均未得到回复。同年,离开长安,经过潼关,回到河阳县,于是前往东郡。

唐朝最出名的科举诗(他四次科举终及第)(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