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1)


公元前215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的烽火烧遍整个地中海西部。除了汉尼拔家族主导的意大利与西班牙战场,本土的元老院中的主战派也控制了局势,进而从南部威胁罗马势力范围。但共和国海军已开始在突尼斯海峡附近巡航,随时准备拦截重建中的迦太基舰队。因此,元老院在一段时间内就尝试迂回前进,并将战场选择到了撒丁岛。


直到第一次布匿战争结束后,撒丁岛的东部与南部海岸都是迦太基殖民地。按照他们与罗马的和谈条件,这里也没有被作为赔偿割让出去。然而,由于迦太基人在战后转向发展内陆农业和矿业,致使海外商业基地的重要性下降。于是,罗马便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巧妙的将迦太基留居者驱逐出去。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2)

撒丁岛在很长时间里 都是迦太基殖民地


对于初涉海外殖民的共和国而言,撒丁岛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处女地。上面不仅有足够供养移民团体的沿海农业,还有亟待开发的内陆牧区和丰富矿藏。只是由于土著人群的激烈抵制,以上期许都未能获得很好落实。加上共和国的主要经营方向是在波河流域,就让撒丁岛在很长时间内都容易被人忘却。


到了公元216年,坎尼战役的消息从海路传到撒丁。大量分布在岛屿西部和内陆的居民,开始策动反抗罗马殖民的大规模起义。他们推选一位拥有迦太基血统的贵族汉普西科拉来担任首领,将罗马势力完全压缩在以南部海港为主的几个据点内。当时的罗马已没有多余兵力支持海外,让撒丁驻军的情况非常糟糕。但汉普西科拉也知道自己的部队实力有限,不可能靠山民就拿下这些沿海城池。因此,他立刻几波人渡海求援,向突尼斯本土和西班牙战区索要部队。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3)

后人绘制的 汉普西科拉画像


此时的迦太基元老院,基本上已认同了由汉尼拔策动的反罗马大战。但撒丁岛的位置过于偏远,既不能有效支持西班牙战场,也不能影响西西里局势。只是出于两条战线的局势不明,才勉强同意让万余名军队改变航行,先将撒丁岛上的罗马残军驱逐。然而,地中海上的恶劣天气,又让运输舰队遭遇暴风袭击。不得已之下,迦太基舰队改在阿里巴里群岛停泊,免得在海上全军覆没。这个意外也给局势发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影响。


第二年,罗马的可怕动员水平开始展现威力。一支新组建的生力军被派往撒丁岛,并由新到任的执政官提图斯指挥。加上原本的残余驻军,共和国在岛上的人手扩增到20000步兵和1200名骑兵。对于这个重要性排不进前3的次级战场而言,无疑是具有决定性的强大力量。提图斯也非常清楚,岛上的有限资源不适合大军长期活动,便利用一切办法引诱起义者向自己主动发起进攻。汉普西科拉的儿子希奥斯特斯,就因为情敌冒进而与罗马军团正面冲撞。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4)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5)

当时的撒丁本土居民 依然处于铁器时代初期


由于地域封闭等原因,这个阶段的撒丁岛土著依然处于铁器时代初期水平。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是当年从地中海东部迁徙而来的海民后裔,并一直保留着迈锡尼特色的武士阶层文化。少量的披甲贵族,以长矛和剑盾作为杀伤武器,并在战时担任冲锋主力。依附于他们的普通聚落成员,不少是用弓箭进行掩护的轻步兵力量。虽然可能配有护甲和短剑,但终究不以主力阵战为特产。结果,希奥斯特斯的部下一触即溃,损失了5700多义军成员。


公元215年秋季,撒丁人期盼已久的援军终于抵达,并在岛屿西部的罗斯城登陆。为首的将领是绰号秃头的哈斯德鲁巴。除了少到可以忽略不计的非洲森林象,他的主要优势在于1500名骑兵,略多于罗马对手。但步兵数量不过万人,还不到强敌主力人数的50%。在获得汉普西科拉召集的5000撒丁义军支持后,勉强有了同提图斯决战的本钱。同样鉴于岛上的资源匮乏,哈斯德鲁巴也不愿意将本地战局拖入长期,决心利用正面交战解决问题。于是就率军朝着南部的罗马据点进发。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6)

今天的罗斯古城遗址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7)

图中的红点 为罗马控制据点




面对来势汹汹的迦太基-撒丁联军,提图斯和部下都感到求之不得。没有等对方抵达驻军城市,已调集主力前往迎接。但出于谨慎考虑,双方都在打照面后没有立即轻举妄动,转而扎营对峙三日。期间,罗马以军中的意大利轻步兵出击骚扰,迦太基同样有阵营内努米底亚标枪手还击。只是双方的总体原则都是尽快完事,不愿意为落后的岛屿花费太多时间,因此就不约而同的展开了最终会战。


提图斯用最经典的共和国战术布置战阵,20000名军团步兵以中队为单位展开,形成稳固的前后三线配置。公民骑兵与意大利同盟位列左右两翼,直面数量略多的迦太基对手。由于本方有非常明显的数量优势,罗马人也不担心对方会在忙于正面厮杀之余,分出大量奇兵进行迂回。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8)

德西马努战役中的两军布阵


哈斯德鲁巴也的确为数量问题所困扰,只能拉长阵线长度,勉强与罗马军团保持完整对峙。这支部队来自北非本土,基本上以使用希腊装备的突尼斯和利比亚佣兵为主,所以能在正面冲突中坚持交长时间。他们摆出经典的希腊方阵,占据全军的右翼和中路部分。但汉普西科拉的撒丁义军,还是以远远落后于时代的部队出场,勉强被哈斯德鲁巴部署在左翼部分。迦太基人的北非公民骑兵被配属右翼外侧,努米底亚轻骑兵按惯例居于左翼,弥补撒丁岛民缺乏骑马部队的糟糕现实。


此后的4小时内,双方部队由不断接近演变为殊死搏杀。北非步兵的顽强,让他们挡住了罗马军团的消耗式打法。在双方体能水平接近的时候,罗马线列的正面也很难对希腊方阵产生决定性优势。虽然迦太基国内的非首都人口皆为第二等级,但公民身份依然有相应的荣誉感和自主军事训练传统。这让北非本土士兵的战力,在布匿战争中都有很大体现。罗马则因大量战损而扩大招兵对象,使得单个军团的素质有所下降。在这些人完成长期服役的锤炼之前,对上迦太基精英也没有太多优越感可言。此外,迦太基骑兵的微弱优势,也因罗马方面的同类部队水平不高而尤为显著。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9)

北非的本土公民部队 一直是迦太基军事力量精华


然而,撒丁本土武装终究是联军的薄弱环节。面对罗马右翼的不断冲击,他们的结构性弱势开始被逐步放大。尤其是居于队伍前列的披甲武士被击杀后,缺乏必要准备的平民附庸很难坚持太久。


最后,随着首领汉普西科拉的阵亡,这些撒丁本岛居民被军团完全击溃。在罗马前排队伍进行追击的同时,后方中队及时迂回,从侧翼攻击北非步兵们的侧翼。经过长时间消耗的迦太基步兵,就在两个方向的重压下出现溃退迹象。当队伍完全被提图斯的部下冲散,哈斯德鲁巴也在乱军中被对方俘虏。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10)

汉普西科拉的阵亡 致使撒丁义军首先溃败


少量迦太基步兵却没有完全失去秩序,他们较为完整的退往西海岸,却在沿途的牛角地被追上击败。于是,只有更少的人得以回到舰队停泊的锚地,并搭乘60艘五列桨战舰撤回北非。不幸的是,他们再次遭到巡航的100艘罗马战舰围攻。在短促的海战中,7艘迦太基船被俘虏,余下的战舰如惊弓之鸟般冲上北非海岸。由此,迦太基的夺回撒丁岛计划,就以失败而彻底告终。


随着撒丁岛问题的解决,罗马得以腾出更多兵力用于东西两条战线。迦太基方面则失去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前进基地。倘若撒丁完全背其控制,那么西班牙东海岸、意大利西北和高卢的马西利亚城,都将处于舰队的突袭范围。罗马的分兵策略将受到严重打击,而汉尼拔与北非本土的联系会更为紧密。


科西嘉岛和撒丁岛战争(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德西马努战役)(11)

撒丁岛的局势问题 也让罗马继续保持战略主动


不过,遭至惨败的撒丁本岛义军,也没有完全放弃对罗马方面的抵制。一直到数百年后的帝国时代,他们还将征服者的控制区域限定在沿海。只是对迦太基和汉尼拔来说,这点坚韧不拔已无法再帮自己夺得战略主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