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陆芳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电视剧《大决战》,于7月26日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档收官,收视口碑双丰收。

7月30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4周年前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特别策划,携手辽沈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聚焦三大战役,举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融媒体直播活动。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1)

6小时的直播中,在电视剧《大决战》军史顾问徐平,总导演高希希,演员何政军、周帅,总台主持人冀欣以及各纪念馆馆长和讲解员的带领下,五湖四海的网友齐聚“云端”,走进辽沈战役纪念馆、淮海战役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一起解读一件件革命文物背后的感人故事,一起剖析一幕幕剧情如何精细还原历史。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2)

此次“跨越时空的对话”融媒体直播活动在编排上、内容上和嘉宾邀请上都精心设计。

除了介绍驳克枪、左轮枪等战斗武器的特点,解释解放军武器发展变化的基本态势,军史顾问徐平还特别强调,辽沈、淮海、平津每一场战役都深刻体现了人民军队军事调动的决断力与解放全中国的决心。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3)

直播中,三个纪念馆的讲解员讲述了很多极有纪念意义的文物故事。

“老头坦克”,东北野战军拥有的第一辆坦克,是解放军从沈阳关东军坦克装备修理厂夺出来的,在锦州攻坚战以及平津战役中屡立奇功,它也是开国大典上装甲方阵的第一辆坦克;

一把铁锨,孔金胜烈士向死而生,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用它英勇抗敌;

还有从粟裕头部取出的弹片,傅冬菊与中共北平地下党交换情报所坐的凳子……

这些文物蕴含着人民军队的“制胜之钥”,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4)

电视剧《大决战》里,在锦州攻坚战中立志“要帮天下所有的爹看好地、当个好兵”的梁士英牺牲了。为给战友冲锋带来一线可能,他挺身而出,用身体将炮筒堵在了地堡,为后续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5)

总导演高希希介绍,剧中,梁士英肩负着两重使命,一是展现当时土地革命的情况,一是参军成长为英雄。为了呈现出最佳效果,梁士英最后堵地堡的画面反复多次才拍摄完成。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6)

此次直播特意邀请梁士英的孙女、同时也是辽沈战役纪念馆的讲解员梁丹丹,讲述了爆破筒残片背后感人至深的故事。

当记者问到在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有什么想对爷爷说的,梁丹丹哽咽了:“您离开我们73年了,但我们从来没有忘记您。如今,我们的国家富强,人民都过上了幸福生活,您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实现了,您就安息吧。爸爸和我都跟随您的脚步成为了军人,复员之后,我又成为讲解员,如今在您的身边已经工作20年了。请您放心,我会沿着您的生命轨迹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在辽沈战役中,爆破英雄李广正在四平战斗中主动要求爆破伪法院,从早到晚连续爆破12次,用了两千多斤的炸药,将二三百米的大楼炸毁了,创造了我军战士空前大爆破的纪录。有“现代花木兰”之称的郭俊卿在15岁时以“郭富”的名字女扮男装报名参军,从此踏冰卧雪南征北战。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7)

据平津战役纪念馆馆长王培军介绍,在该馆的英烈墙上,镌刻着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的6639名烈士的姓名,每一个名字都曾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但他们的生命都永远定格在了那场战役中。

一名叫钟银根的小战士在战争中四次将军旗扶起,最后壮烈牺牲时年仅16岁,没有照片,只能依靠队友的描述绘下他的一幅画像。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8)

电视剧《大决战》也充分展现了淮海战役中人民群众与人民解放军勠力同心、并肩战斗的生动场景。其中一段画面让观看直播的网友发出了惊呼,那是焦裕禄和运粮小队的同志一路风尘仆仆为解放军输送补给的画面。

直播中,淮海战役纪念馆副馆长贾萍介绍了一根写满地址的小竹竿的故事。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9)

这根竹竿上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字,开头刻着它的主人唐和恩的家乡,山东省胶东地区莱东县陶障区,接着刻的是他支前经过的路线:水沟头—平度—临淄—蒙阴—临沂—徐州—萧县—宿县—濉溪口等地名,包括了山东、江苏、安徽三个省88个城镇和村庄。这不是一般的里程记录,它是数百万支前民工在淮海战役中走过的艰苦光荣的战斗历程的缩影,是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见证。

爬山时为什么捡个棍子支起来(一把铁锹一根竹竿)(10)

据悉,7月31日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的电视剧《大决战》登陆CCTV-8黄金强档,每晚19:30四集连播,继续为观众全方位展现三大战役的历史进程。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报记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