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卷(2022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必考四首课外古诗词鉴赏)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初二语文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二语文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卷(2022年下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必考四首课外古诗词鉴赏)

初二语文下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卷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品析诗歌

1.用自己的话说说首联描写的景象,蕴含怎样的情感?

2.颔联中“深”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说说你对这个字的理解。体会本联蕴含的哲理。

3.请用形象的语言描述颈联内容并赏析。

4.“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5.有版本“曲”作“竹”,你认为是“曲径”还是“竹径”好,为什么?

参考答案

1.清晨,我漫步山林,进入古寺,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写出了自然的宁静、禅院的清幽,抒发了作者远离尘世的欣喜愉悦。

2.“深”即“幽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禅院中花木繁盛、幽深清静的环境。

曲径通幽:弯曲小路通向风景美丽的地方。

哲理:要达到能够领悟妙道的胜境,先得走过一段曲折的道路。

3.山中景色使鸟怡然自得,潭中影像使人心中俗念消失。

融情于景,“悦”写出了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欢畅的情态,“空”写出诗人见到后禅院的优美景色净化人心而内心宁静平和的感受。

4.不矛盾。

采用以声衬静的手法,以“钟磬”的清音袅袅来反衬山寺后禅房的幽静,使这幽静的禅院更为清幽,和诗人向往佛门清净的心情相吻合。

5. 赞同“曲径”,因为“曲”宇传达出幽深、藏而不露的意味,富有暗示性,而“竹径”一词则过于落实,限制了读者的联想与想像。还有,“竹径”太直接说出了小径的物象,“曲径”道出了小径的曲折迷离,表现了佛寺净地特有的清幽和深邃。

6. 本诗涉及到的成语:曲径通幽、万籁俱寂

主旨】这首题壁诗,描写了清晨破山寺寺后禅院幽深清净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品析诗歌

1.请将首联所展现的画面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并赏析。

2.颔联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李白借“杨花”“子规”等意象,道出了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请找出《送友人》颈联中的所有意象,并谈谈这些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结尾有什么特色?效果如何?

参考答案

1.青翠的山峦静静地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描绘了一幅动静相生、寥廓秀丽的图景!

(1)点出送别地点和环境,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别,烘托了作者的送别之情。

(2)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横”字勾勒青山的静态, “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

(3)诗人运用工整的对偶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对仗工整,“青”对“白”相间,色彩明丽。

2.本诗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心。

3.颈联选取了“浮云”、“落日”等意象。形容友人就像天边的“浮云”那般飘忽不定,表达了对友人前途未卜的关切与担忧;形容“我”如落日依恋大地一样与友人难舍难分,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深深不舍与依依惜别。

4.诗人化用典故,以景衬情,离别之情却不明说,却以写马衬托。连马儿临别之时也不禁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衬托了离情别绪。

主旨】这是一首意味深长的送别诗。作者通过描写清丽如画的送别环境,营造出深情美好的送别气氛,抒发了作者对朋友漂泊天涯的深切关怀和依依惜别之情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品析诗歌

1.词的开头两句通过哪些意象描绘了寄居地的环境?营造出了什么氛围?

2.词中的孤鸿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幽人”与“孤鸿”有哪些相似之处?

3.“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句历来被人所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4.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缺月、疏桐、漏断,营造了寂寞清冷的氛围,烘托词人的孤寂愁苦。

2.孤独寂寞、内心惊恐、怀抱幽恨、择地而栖、坚持操守

相似:

流离失所、孤独凄凉的处境;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的心境;

洁身自好、坚持理想、坚守节操、不肯同流合污的志趣。

“孤鸿”也许就是词人心灵的投影,诗人与“孤鸿”合二为一,写鸿“惊起”“有恨”“拣尽寒枝不肯栖”,独宿荒冷沙洲,表现了作者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

3.这两句托物言志,写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诗人与“孤鸿”合二为一,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4.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写鸿孤独寂寞、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词人贬谪黄州时的孤寂心情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主旨)

主旨】这首词以孤鸿为喻,托物抒怀,把孤鸿失群与幽人失志联系起来,巧妙地表达了词人被贬黄州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整首词既表达出作者对人生的反省,更体现了苏轼对理想的一种坚守。

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品析诗歌】

1.词中“驿站、断桥、黄昏、风雨”这些词语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梅花的哪些遭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2.下阕中“零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

3.词人托物言志,借助梅花含蓄的表达了自己怎样的品质?

4.本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参考答案】

1.荒废驿站的断桥边,寂寞开放,无人照料,无人欣赏的梅花——荒僻残破、孤寂凄凉的意境。

正值黄昏时分,骤雨狂风——萧瑟凄凉的意境

点明了梅花荒僻残破、落寞凄清的生长环境,烘托了梅花顽强、高洁坚贞的品质。

独自开放无人欣赏,黄昏来临又被风吹雨打。

2.“碾”原指将东西压碎、压平,在这里指梅花落地之后与泥土混合之后的情景。表现出摧残者的无情,被摧残者承受的压力之大,描绘出梅花悲惨至极的情景。

3.以梅自喻,以梅遭遇不幸表达了作者虽历经艰辛,但不会趋炎附势,仍会坚贞自守、高洁傲岸的决心。(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孤高傲世,坚贞自守的人格。 )

4.“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即使花瓣飘落碾作尘泥,也依然保留芬芳在人间,写出梅花的坚贞和高洁,表达作者虽然遭受不公,但仍然坚贞不渝,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高尚品质。

【对比阅读】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词前小序写到“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说说毛泽东所咏之梅与陆游的所咏之梅,有哪些不同之意?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充满乐观积极的精神。陆游笔下的梅花孤苦寂寞,暗自神伤。毛泽东笔下的梅花与山花共享春光、无私奉献。 陆游笔下的梅花是遭“群芳妒”的,表现了梅花的孤芳自赏、坚贞不屈的精神。

2.请简要分析,词中“笑”字的表达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梅花因为春天来临,山花烂漫而开心,表现了梅花谦虚无私、豁达奉献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