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佳散文精华(当代散文日历)

/余岚

世界最佳散文精华(当代散文日历)(1)

小时候,每到过年,家里都会买一本日历。

崭新的日历,连同门上的春联,墙上的年画,窗上的剪纸,给家里增添了浓浓的喜庆。看着,心里就充满了希望,觉得一切都是崭新的,都刚开始,人生有无限可能。

母亲把日历挂在墙上,每天翻去一页。那些翻去的日子像一片片落叶飘落在岁月的深处。我渐渐地明白人生是一本有页码的日历,明白日子一页页地翻过去,再也不会回来了。这使我焦虑,使我忧伤,我还没有做什么事情呢!

我不再和孩子们出去玩了,我把自己一个人关起来,我拼命地写作业看书。当我早早地完成作业,读完别人没有读的书时,我才感到一丝欣慰。

我有个待我很好的外祖父。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我就住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个猎人,他去山上打猎,我就在后面跟着。不打猎的时候,他坐在院子里编箩筐、背篓、箢箕、竹筛子,我就坐在旁边看着。闲下的时候,他爱看书,尤其爱看《水浒传》、《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楚留香传奇》,也爱讲给我听。那时,夏天的风是徐徐的,冬天的雪是蓬松洁白的。

后来母亲接我回家,我读书了。转眼,我上三年级了。我想我是大孩子了,得好好学习了。我很少去看外祖父了。我想等我长大了,我再和外祖父去山上打山鸡和野兔,看他编各种漂亮的竹器,听他讲水浒,讲三国,讲楚留香,讲三侠五义。

有一天母亲红肿着眼睛告诉我,外祖父去世了。外祖父走了,我再也不能跟他去山上打猎,看他编竹器,听他说书了。我把他忙忘了。

父亲去世得早,从小我和母亲相依为命。家里总是冷清清的,出来进去孤零零的就我和母亲两个。每次回想起和母亲的那段日子,我总不由地想起子美《佳人》里那个零落依草木日暮倚修竹的形单影只的女子。其间的辛酸,大概只有经历过才能体会了。

有一天放学,天还很早,西天的晚霞还在燃烧着。我对着半天的晚霞,坐在屋后的葡萄架下写作业。

母亲从外面做活回来。她扛着锄头,锄头后面挑着一只篮子。夕阳正洒在她的身上,她的头发乱了,脸也有些苍白。她似乎忽然间就老了。我很诧异,她怎么忽然就老了?

我喊了一声妈。

世界最佳散文精华(当代散文日历)(2)

她很高兴,“啊!你回来了?”

我似乎好久没有看到她了,这当然不对,我们是天天见的。她不是每天天不亮,就起来生火给我做饭吗?每天中午她不是把饭做好等我回家吗?我半夜醒来,不是看到她还在灯下做活吗?但我又确实好久没有看到她了,我知道我把她忙忘了。

长大后,每到过年,我也买一本日历,这成了我每年必做的一件事情。

二十年前那种一个日子翻一页的老日历已经少见了,现在的日历是日子一览无余地摆在书桌上,但我还是会想尽办法去买那种老日历。我在上面倒计一年的日子。一天翻一页,一年又少一个日子了。这使我焦虑,使我忧伤。“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算下来,人生也就两万多张日历,一天一页,轻易就翻过去了。我因而把每一个日子排满,不让它有一丝空隙。

有一年,因为忙学校的事情,我忘了买日历。待忙完所有事情,已是阳历二月了,日历早下市了,叫我去哪里买一本日历,而且还是那种并不多见的老日历?

有一天,天完全黑下来的时候,他气喘吁吁地站在我的屋门口,把一本日历放在我的手上,是我要的那种翻页的老日历。

时候虽然已是阳历二月,但阴历却还在腊月。正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外面早下起雪来了。街上已没有什么人了,人们都躲在屋里烤火。

我不记得我在他面前是否有那么一丝一毫的遗憾流露,但他却冒着几日的严寒跑遍了大半座城,走了不知多少条大街小巷,只为给我买一本那种翻页的老日历。终于上灯时候,在一个即将打烊的铺子里找到了那种老日历。当那个煤黑干瘦的老头极不情愿地举着马灯掏摸出最后一本日历时,他欢喜得竟比他小时候第一次从小学校捧回奖状时还高兴。

我的眼不觉热涨起来。

世界最佳散文精华(当代散文日历)(3)

我忽然想起大冬天的晚上我给学生守自习,他坐公交车穿过大半座城来学校接我,把我送回家;我想起他帮我搬家,他不让我动一下,就让我坐着,一箱一箱的书硬是一个人从一楼搬到六楼(那时我租住的是老小区,没有电梯);我想起我要参加一个考试,他比我还紧张,熬了几个通宵给我查资料,末了把一叠厚厚的资料送到我的手上……为什么之前我就没有注意到这些呢?是我把他忙忘了。

我们后来有了自己小小的家,过年买一本日历,成了我们共同的仪式。

我依然郑重地在上面倒计着一年的日子,并且把每一个日子排满。只是渐渐明白,山顶可能风光绮丽,但一路的风景更有其动人之处。

日历上多了些生活的从容:一段豁然开朗的文字;要去瞻仰的某个名山古刹;或者要去花市买一把足够香透小屋的腊梅,一盆莹白耀眼的水仙;又或者某天要去一个乡下的集市买一把今春的新笋,一把新芽刚出的香椿,几枚刚从鸡窝里拾来、体温尚存的鸡蛋……

日子终是一页一页不可阻挡地翻过去,与其焦虑,何不放下心,慢慢走,欣赏。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余岚,原名王小兰,湖南衡阳人,文学学士,教育硕士。已发表《药香杳渺》《做母亲的孩子》《一座好城》等散文、小说四十余万字。现居成都,中学语文教师。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投稿邮箱:sdswxh@126.com、 sdca98@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世界最佳散文精华(当代散文日历)(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