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关系 词义的各种关系

多义词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它相关的或相似的一些现象也逐渐开始用它来表达,这种新用法固定下来后,就产生了新的词义,因而单义词就变成了多义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词义的关系 词义的各种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词义的关系 词义的各种关系

词义的关系 词义的各种关系

多义词

一个词在刚开始产生的时候大多是单义的,在使用中,与它相关的或相似的一些现象也逐渐开始用它来表达,这种新用法固定下来后,就产生了新的词义,因而单义词就变成了多义词。

多义词的若干意义有本义和派生义的不同,有中心义和非中心义的不同。

本义,一个词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派生义是由本义衍生出来的后起意义。

中心义,是一个词最核心的意义。比如“手”这个词的,它的中心义是“人体上肢手腕以上的部分”。

本义和中心义有时候一致,有时候不一致,因为本义从历时为出发点,中心义以共时为出发点,比如“脚”这个词,本义和中心义是不一致的。它的本义是“小腿”,即在它产生的时候就是“小腿”的意义,但是现在,“脚”是指“下肢踝骨以下的部分”,这是“脚”在我们现今使用时的中心义。

多义词的作用是减少语言符号的数量,让语言使用更加方便,否则每出现一个新现象或事物,就要创造一个新词的话,词汇量会不可计数,不利于我们的记忆。

词义派生的条件

词义的派生有现实的基础,与语言所在的生活环境、风俗习惯、思维模式等因素紧密相联。

比如,英语中的“window”本义是窗户、窗口,后来派生出了“计算机桌面操作系统”的意义,这一派生的依据是西方,尤其是美国,发展计算机技术,且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很像窗口。但我们中国不是计算机的发明者,计算技术的起步也落后于西方,所以我们没有在“窗户”和“计算机操作系统”之间建立联系关系,所以“窗”这个词也就没有派生出与计算机相关的新义。不过,在翻译下,引进了英语的派生义,汉语中就出现了“视窗”这个新词。

总之,多义词的派生义和本义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两者所表示的现象之间有着共同的特征。

隐喻和转喻

派生义的产生的途径是引申,引申大体上分为隐喻和转喻。

1.隐喻

隐喻的基础是不同现实现象之间的相似性,常见的是形状相似和结构相似两种。

形状相似,比如“碟”,本义是“圆形、较浅的盛食物的器皿”,派生出外形相似的新的意义——“飞碟”“光碟”等

结构相似,比如,“入门”,本义是“逐渐深入家居的不同阶段的开始阶段”,而派生在读书学习上,就是“逐渐深入学习的不同阶段的开始阶段”,相似的结构就是“逐渐深入的不同阶段”。

2.转喻

反映的是两类现实现象之间的某种相关性(不同于隐喻的相似性),即人们由现象甲去找到现象乙,类型如下:

(1)工具——使用者,如,用“笔杆子”来指代“写作者”;

(2)材料——制成物,如,英语的“pen”,本义是“羽毛”,派生为“用羽毛做成的笔”,最后泛指“笔”;

(3)产地——产品,如“茅台”本是个镇名,现在更多地指茅台镇出产的酒;

(4)地点——机构,如,用“白宫”来指“美国总统府”,又指“美国政府”;

(5)商标——产品,如用“企鹅”来指代腾讯的QQ。

(6)其他:如,因为孔子的话,我们把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用“而立”、“不惑”、“知天命”来表示;汉族人把88岁称为“米寿”,因为汉字“米”可以拆分为“八”“十”“八”三部分。

同义词

为什么同一种现实现象或大致相同的现实现象需要用不同的词来概括反映呢?因为同义词强调的重点有所不同,在理性意义或感情色彩等方面有细微差别。

如,“清静”和“幽静”是同义词,但“清静”强调的是“没有打扰或不厚打扰,保持单一、单纯”的静,“幽静”强调的是“僻远、隐蔽、雅致”的静,这是理性意义上的区别。

表示死亡的“死”、“去世”、“辞世”、“逝世”,后面两个词是描述崇高的人的死亡,这是感情色彩上的区别。

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也称“程度反义词”、“等级反义词”):

相对反义词所反映的对立中间留下空白,可以插进别的词,如“大”和“小”中间可以插入“中”。

绝对反义词,是非此即彼的,如“正”和“邪”、“真”和“假”。

反义词要建立在共同的前提下:

(1)共同的上位词,如“男”和“女”构成反义词,但“男孩”和“女”则不是反义词,因为“男”包含“男孩”,是“男孩”的上位词;

(2)感情色彩相同,即本义的感情色彩相同,比如“讨厌”与“喜欢”构成反义词,这是本义上,但假设在一对热恋的情侣中,女孩对男孩说“讨厌”,这里的“讨厌”是在打情骂俏,不是本义上的感情色彩,就不能与“喜欢”构成反义词。

(3)音节数目相同。比如绝对反义词,有的人会说“正”“邪”之间有“亦正亦邪”、“真”“假”之间有“亦真亦假”,这个人是从现实现象考虑的,不是单纯地从语言上去考虑到,在语言上,在词义上,“亦正亦邪”不会影响“正”“邪”的绝对反义词关系,因为“亦正亦邪”是四个音节,“正”“邪”是单音节。

资料来源:

《语言学纲要学习指导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第3次印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