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骑卷平冈描写(千骑qi卷平岗)

近年语文课本改了一些字的读音,原因很多了,为了知识的统一,为了考试的需要,为了文化的贯通等等等等,但是作为诗词爱好者,对于更改古诗里的字音,确实不赞同诗歌不仅仅有意境美,音律美更重要试想一首每句读音都不挨着,毫不押韵的诗,还能称其为诗吗?现代诗?呵呵,那就现代写呀,现代诗你用现代音,很好啊,双手双脚赞成,但是拿现代读音去改古代律诗,破坏古诗原有的音律意境美是得不偿失的时间久了古读音消亡,岂不是破坏了文化的贯通性吗?古诗再多,考试范围内能有多少呢?仅仅古诗的读音做到知识统一很难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千骑卷平冈描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千骑卷平冈描写(千骑qi卷平岗)

千骑卷平冈描写

近年语文课本改了一些字的读音,原因很多了,为了知识的统一,为了考试的需要,为了文化的贯通等等等等,但是作为诗词爱好者,对于更改古诗里的字音,确实不赞同。诗歌不仅仅有意境美,音律美更重要!试想一首每句读音都不挨着,毫不押韵的诗,还能称其为诗吗?现代诗?呵呵,那就现代写呀,现代诗你用现代音,很好啊,双手双脚赞成,但是拿现代读音去改古代律诗,破坏古诗原有的音律意境美是得不偿失的。时间久了古读音消亡,岂不是破坏了文化的贯通性吗?古诗再多,考试范围内能有多少呢?仅仅古诗的读音做到知识统一很难吗?

回乡偶书

作者: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催cuī)。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鬓毛衰(催cuī),和前一句最后一字“回”,韵母相同,押韵极好,现在改为读(摔shuāi)音,和“回”押韵效果差了,而且(回huí)(催cuī)两音和(摔shuāi)音,读起来时口型有了巨大的变化,不仅整首诗的韵律感破坏极大,而且影响了朗诵时情感的连续性。可能有人会说,读衰(摔shuāi)和最后一句“何处来”的来押韵啊,首先起首句的押韵比起首句不押韵要感觉好一些,而且衰(摔shuāi)是平音,“来”是上扬音,这个押韵押的并不比衰(催cuī)和来押韵的好。另外,从意境上来感受,鬓毛衰(催cuī)和鬓毛衰(摔shuāi)相比,鬓毛衰(催cuī)所呈现表达的,不仅仅是自然衰老,还多了一层生活多磨难物是人非的况味。

山行

作者: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霞xiá),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做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石径斜(霞xiá),和“家”“花”二字,韵母都是a,属于完美押韵,改为读斜(鞋xié)后,由轻快的张口上扬音,变为费力的攋口下咧音,十分别扭。有一种被从神境拉回尘世的感觉。这首诗现在版本第二句是“白云生处有人家”,“深”与第一句远上寒山的“远”字有呼应,有深山小屋见人踪悠的感觉,悠然避世,道骨仙风。“云深”自含山高林密层峦叠嶂的意思,所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白云生处”只觉得高,少了山高林密的深,也因为从小记忆中是深字版本,总觉得“深”字更好,当然认为“生处”好的也许更多,这就只能见仁见智了。

过清华宫

作者: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计jì)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计jì)红尘,现改读一骑(其qí)红尘,从四声变成了二声,从降调变成了声调,虽然不是尾字不影响诗的押韵,但声调的变化影响了马奔跑的速度,失去了策马狂奔的画面,多出了缓慢骑行的感觉。快马飞奔,一骑(计jì)绝尘,眨眼远去!改念一骑(其qí)绝尘,总觉得跑的不够快,有种晃悠悠慢腾腾的憋闷感。苏轼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计jì)卷平岗。鲜衣怒马来去奔驰,如电又似风,充满了奔放的活力。若改念千骑(其qí)卷平岗,感觉意境变成了乌泱泱一片,像山坡上放羊。两个读音词性不同,骑(其qí)是动词指行为,骑(计jì)是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计jì),这也是我不赞同这个字改读音的原因。这首诗我想要讨论的还有另外一个字,长安回望绣成堆(duī),该字韵母(ui)与后面的开、来两字的韵母(ai),聚口音变开口音,从发音到口型,变化都挺大,毫不押韵,读起来不顺口。对于诗来说,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押韵是很重要的,比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押韵对全诗韵律感的影响要大。因此我主观猜测也许在唐时,堆字或许另有读音。今听越剧,剧中“对、队、堆”会被读做(dei),而(dei)与(呆dai)读音又极其相似,如果绣成堆读作绣成堆(呆dai),那么与后面的开、来就押韵的多了。大家读读试试,是不是感觉好多了。

登高

作者: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圣杜甫这首诗被称为七言诗第一名,没有并列,也是当之无愧,实至名归。这首诗并不牵涉此次语文教材改读音的问题,而是像绣成堆的堆字一样,我对其中一个字的读音也怀疑有古音与今不同。渚清沙白鸟飞回,“回”字。与哀、来、台韵母不同,并不押韵,当然古诗中为了意境诗意牺牲押韵也非常常见,就是本诗中,最后一个“杯”字和前面也是不押韵的。只是我们还有一个词“徘徊(huaí)”,如果鸟飞回的回字通“徊”的话,就能押韵了,而且意境更好。渚清沙白,倦鸟徘徊,渚清沙白景凄清,倦鸟徘徊心悲哀,多病潦倒的诗人,万里悲秋登高台!

关于押韵,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声调的高低、升降、长短,平平仄、仄平平等各种理论,还有十三韵等各种韵书,各个朝代不同地区语音又不同,若要认真抠字眼韵,就复杂了。若论简单,各种理论韵书都不用,凭语感,觉得押韵就押韵啦,词不害意,意境美就好的啦,就像流行的一句话说的:做人么,最重要是开心啦!现在有了用现代汉语拼音来注释押韵的好方法,简单方便。一是现在新作诗词和读古诗词,除去个别古诗词中的读音,都是按照普通话来读的,而普通话的读音是以汉语拼音标注的,全民皆懂,用汉语拼音来解释押韵问题,简单明了。如果用平仄来解释,大部分人听不懂不说,对一些字的平仄问题认识也并不统一。其次,汉语的演变到今天,发音和音调变化不少,许多的古读音已经消失,普通话中几乎没有了“仄”中的“入”声,即使同为“仄”声,声调和降调不统一时押韵效果也不好。最后,押韵的问题本质还是语感的问题,一个完全不懂押韵的人,听到“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知道“光”和“霜”是押韵的,也知道“光”和“爽”“撞”“逛”的押韵是不及“霜”的。至于诗句之间的平仄交替,是否符合“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等,更是语感问题,只要读起来起伏转承有致,有美感不拗口就行。

这正是:一骑变一骑 yí jì biàn yì qí

游说说着急 yóu shuì shuō zhāo jí

悲衰变衰败 beī cuī biàn shuāi baì

呆板是呆驴 aī bǎn shì daī lǘ

或曰:平仄升降,推敲几个音调,纠结叹惋,计较一句高低。贻笑大方,真痴也!奈何奈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