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孔子离开卫国(为什么孔子预言)

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动乱,当时孔子七十二岁,住在鲁国。当他得知卫国发生变乱的消息后,便叹息着说:“高柴就要回来了,而子路恐怕却要死去了。”

结果,子路死在卫国。

为什么孔子离开卫国(为什么孔子预言)(1)

事情的经过是:当初,卫国的孔圉文子的妻子伯姬,是蒯聩的妹妹,平素与家中的仆人浑良夫私通。孔圉文子去世后,他的儿子孔悝执掌国政,蒯聩通过浑良夫谋求回国。伯姬劫持了孔悝,将蒯聩立为国君,卫出公辄外逃鲁国。子路准备进入孔家平乱,石乞、孟黶(yǎn)挥戈向他进击,割断了他的帽缨。子路系好帽缨,从容赴死,被人砍成肉泥。

对于此事,《子羔》中亦有记载。《子羔》是孔子的弟子高柴所著,孔子说“高柴就要回来了”,说的就是他。

那么,子路之死和“高柴就要回来了”有什么关系呢?

为什么孔子离开卫国(为什么孔子预言)(2)

高柴字子羔,齐国人,身高不满五尺,按当时的计量尺寸来算,其身高应该在120厘米左右。高柴在孔子门下受业,孔子认为他憨直忠厚,甚至有些愚。《论语·先进》中就有“柴也愚”的言词。但他后来却成为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

高柴与子路是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所以,子路在季氏那里任职时,举派高柴去做费邑宰。孔子怕他不能胜任,担心地说:“这是害了人家的儿子啊!”

高柴先在鲁国为官,历任鲁国费宰、郕宰、武城宰,后去卫国担任卫国的士师,和子路同在卫国为官,是孔门弟子中从政次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个。他在卫国任职时,不徇私舞弊,按法规办事,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之心,不仅受到民众的赞扬,连孔子也一改往日对他的看法,对他加以称赞、。

为什么孔子离开卫国(为什么孔子预言)(3)

据《子羔》所记,鲁哀公十五年,即公元前480年,卫国发生政变,高柴急忙逃离卫国,并劝子路不要回宫里去,子路拒绝他的劝阻,结果回宫遇害。

孔子深知高柴和子路的性情,高柴能准确地审视情势,所以得以全身而退。而子路性子伉直,不懂避让,才落得如此凄惨下场。因此孔子才说:“嗟乎!柴也其来乎?由也其死矣。”(《子羔》)

然而高柴并没有逃到鲁国,也没有逃回齐国,而是逃亡到陈国阳夏梁乡(今太康县高贤乡),由于他尊老孝亲著称,又是孔子高徒,从未违反过礼节,深受当地民众的尊重。

高柴生于公元前521年,于公元前393年九月初九重阳节去世,享年128岁。是孔门弟子中最长寿、最大智若愚的贤孝之才。

为什么孔子离开卫国(为什么孔子预言)(4)

子路死时63岁,比高柴少活了60多年。子路之死对孔子的打击很大,那时孔子已经72岁,接连经历了颜渊和子路先于自己而死的事实,也似乎也已经感觉到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果然,孔子在子路死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享年73岁。此时离子路之死不足一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