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

话说最近,成都周边又多了一处精致的打卡景点

市区出发1小时,就能跑拢前段时间刚刚开园的

邛窑考古遗址公园

说老实话,一提起考古遗址——

“就是一堆土包包嘛”

一般的考古遗址,大概就是一堆土包包,可在这邛窑考古遗址公园里一定会颠覆大家对既往考古遗址景区的刻板印象。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2)

话说,邛窑是中国最古老的民窑之一,也是中国彩绘瓷的发源地。位于成都邛崃南河边的十方堂是邛窑面积最大、窑包最多、出土文化最丰富的一片区域。

把邛窑本体保护起来,还设邛窑遗址博物馆、成都陶艺展示空间以及陶艺体验区,这让市民亲身感受到了成都陶艺的精彩,千年前的古窑霎时间换发新生,成为“新晋”网红。通过将文物“盘活”,创造性地走出一条十分有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新路。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3)

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曾指出,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保护建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4)

其实在成都的大街小巷,也有风格与现代时尚迥异的历史建筑。它们中有近代的工业遗产,有洋务运动时期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有承载历史记忆的名人故居……这样经历过沧桑巨变的建筑,没有丝毫衰败的样子,相反地,它们像一个茁壮的年轻人,“活”出自己的范儿来。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5)

01

崇德里

曾经的川西民居,

如今变身有历史感的慢生活小巷

位于锦江区镗钯街的崇德里,与现代的太古里仅一街之隔,作为上世纪初成都商人修建的川西民居风格建筑。抗战期著名作家李劼人和“中华文艺界抗敌协 会成都分会”都曾在这里办公。解放后这里的房屋被分给城市居民居住。经过近百年风吹,这几间房屋破败不堪,住在这里的居民迫切期盼搬迁。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6)

2011年,成都艺术家王亥所在公司对该项目进行升级改造,最大限度地保留修复历史建筑。经过2年多改造,崇德里的院落和宿舍楼被改造成川西民居风格与德国现代艺术风格有机融合的慢生活小巷,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感,也成为了成都新的打卡地标。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7)

02

欣庐

笔帖式街老宅院

古色古香的老建筑

一跃成为商业街的点睛之笔

欣庐是大慈寺片区为数不多的保留了原有风貌的老宅院之一,为近代建筑风格的三合院,吸收了中国古代建筑和民国时期建筑的精华。笔帖式街老宅院所在地则是原笔帖式署衙门旧址,也是清代成都历史的重要见证。这两处老建筑2008年被修复后,现在完整保存于太古里中。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8)

保存并不意味着结束,随后,太古里街区的欣庐、笔帖式街老宅院等典型川西民居建筑借力片区整体打造,修缮后作为多种商业场所使用,不仅成为了成都核心商业区的新地标,更开创了历史建筑保护利用的新探索模式,成为城市记忆。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9)

03

成都画院

川西四合院的记忆

都在这一片笔墨书香里

在成都的同仁路上,宽窄巷子的旁边,有一幢目前成都市保存最完整的多进四合院民居建筑。这幢民居建筑现是成都画院的所在地。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0)

1980年,因城建扩建东西干道,原位于暑袜街的静安旅馆和红星路附近的叶家祠堂迁移复建于下同仁路80号,后加以维修扩建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川西传统民居四合院建筑。2007年公布为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现由成都画院进行保护、管理和使用。 除了日常办一些书画展外,这里全天候向市民开放。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1)

04

明堂

少城街道奎星楼街55号院

借鉴旧工厂改造LOFT社区

吸引文化创意团队纷纷入驻

奎星楼街55号曾是上世纪80年代修建的原民盟成都社会大学大楼,这座德国风格的老房子闲置多年,如今变身为LOFT创意社区“明堂”。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2)

“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空间和周边历史文化风貌,对老建筑的内部设施和外部形象进行改造提升。”这是当初在打造时的改造思路,通过采取不动迁式的改造模式。重新布置校区格局及其外观等,运用装饰的手段赋予建筑物新的文化品位和生命力。如今,这里已吸引众多文化创意团队入驻,闲置德式小楼又化身成为成都本土的又一个创意集群。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3)

05

峨眉电影制片厂

峨影厂变成电影城

可以看电影 还可以看拍电影

峨眉电影制片厂,过去曾经制作过众多耳熟能详的电影。2011年,中国首座园林庭院式电影城—“峨影·1958”盛大揭幕。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4)

“峨影·1958”电影城园区来头可不小,它是由著名艺术家、建筑设计师刘家琨负责整体规划设计,在保留峨影厂厚重的历史感基础上,对整体风貌进行改建打造,最大限度利用峨影厂上世纪积累的电影文化元素,原办公大楼、制片车间、仓库、锅炉房、摄影棚和录音棚等,外貌全部原样保留。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5)

06

鹤鸣茶社

忙里偷闲 且喝一杯茶去

要说起这成都市内有名的茶馆,鹤鸣茶社自然当仁不让。鹤鸣茶社是成都最老的传统茶馆之一,迄今已近百岁,作为2012年成都首批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对象之一,鹤鸣茶社的川西风格建筑每一处都让人感受着传统老成都的味道。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6)

据记载,鹤鸣茶社原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大邑龚姓人家所建,初为两层中式古典建筑,是民国时期少城公园内六大茶馆之首,也是目前成都主城区所有茶馆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茶馆。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7)

07

二仙桥街道综合文体活动中心灯光球场

一直“活”着的灯光球场

见证着成都工业老建筑的“芳华”

这里原是成都机车车辆厂灯光球场。在周围的老百姓看来,球场从诞生之初就是附近的活动中心。事实上,这正是灯光球场作为历史建筑的特别之处,自1979年投入使用以来,球场就一直“活”着,即使修建它的工厂搬走,它依然在周围居民的生活中发挥巨大作用。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8)

在成都人的眼里,这个球场见证了成都乃至新中国工业发展的进程,是工业文明的重要遗存,也是成都近代工业建筑艺术发展与审美倾向的历史标本。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19)

08

白药厂

昔日“兵工厂”白药厂

今日的文创摇篮

位于高攀路的成都昔日“兵工厂”白药厂,曾经是成都的老旧厂房,如今,它已摇身一变,成为文创的摇篮。行走在今天的白药厂,在满眼的藤蔓绿植下,依稀可见不同年代的影子。虽从外表看,它还是一栋栋老厂房,但内部的结构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20)

目前园区文创业态涵盖文化创意、体育健身、文旅文博、规划设计等八大门类51家文创企业,集聚创业人员500余人。几十年前传统的青砖房不仅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还初步构建起军地融合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21)

09

钟家大瓦房

乡村旅游带活钟家大瓦房

老建筑 旅游 找到施力点

老建筑重焕生机

在成都市龙泉驿区柏合镇二村,钟家大瓦房已经是当地的一个地标。“因为有‘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很多游客都慕名前来。游客多了,乡村旅游也就搞起来了。

成都,作为拥有上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每一处“活”下来的老的建筑都在讲述一段老成都记忆里的故事。它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风情,惊艳了过往,更点染着成都的未来!

历史性的建筑物成都(那些活着的成都历史文化建筑)(22)

本文综合自成都日报、成都商报等

图片来源:成都日报、成都商报、RJ-先森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