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

自2月13日起,一场来势汹汹的寒潮席卷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多地出现雨雪、大风、降温天气。2月13日夜间开始,华北地区、山东、河南中北部等地出现降雪或雨转雪、雨夹雪,随后,雨雪天气一路南下到达黄淮江淮等长江中下游地区。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1)

2月14日至15日,山东省迎来大范围降雪。图片由山东省气象局提供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2)

为最大程度降低寒潮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湖南省安乡县气象局提前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发送预警信息。图为电力部门全力维修受影响设备。(图:邓志祥 文:李昱)

由这场强冷空气带来的雪,是如何在雪、雨和雨夹雪模式之间“魔性”切换的?

专家解析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解释,雨雪相态与大气温度垂直廓线分布有关。一般来说,从地面到高空气温向上递减,高度越高气温越低。

从预报经验上看,高空冰晶粒子在下落过程中,当如果大气低层850百帕(1500米左右)温度低于-4℃,近地层温度普遍在0℃以下时,降水以雪或者以其他固态降水(小冰粒、霰等)形式出现;当近地层温度普遍高于0℃,850百帕温度高于-4℃时,高层的冰晶粒子在下降过程中逐步融化为雨滴,降水以雨的形式出现;850百帕温度在0℃至-4℃之间,近地面温度在0℃左右时,降水相态以雨雪混合雨夹雪为主。

当然,降水相态预报还受到云、地形等多方面的影响,还有很多复杂物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陈涛进一步解释,雨或者雪、雨夹雪的预报基本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廓线结构进行分析。以这次寒潮过程为例,13日夜间到14日早晨,华北北部山区、东北地区近地层温度较低,所以以降雪形式出现。华北平原地区由于前期升温明显(大部分地区温度升至12℃至14℃),近地层温度较高,高层冰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中融化而形成降雨。随后,受到寒潮冷空气影响,华北地区温度逐渐降低,到14日早晨后大气温度廓线分布降低到降雪阈值,雨水模式逐步切换到降雨夹雪或者降雪模式。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3)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气象局2月14日6时19分发布暴雪蓝色预警信号,7时发布道路结冰预警,9时27分升级成暴雪黄色预警。丰宁本次降雪过程自13日夜间开始,截至14日11时,降水量已达15毫米,积雪深度17厘米。中国气象报通讯员赵娟报道

此次寒潮从北至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雨雪分界线也是从北往南的逐步南压的过程。

14日雨雪线从华北北部逐渐南压到黄淮地区,15日早晨,雨雪线处于江汉西部到淮河一线,15日白天受南下冷空气影响,江汉江淮到江南北部一带将出现雨转雪天气,波及江苏、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等地,到16日上午达到江南中部一线为止。

从江南中部往南的大部分区域以降雨为主,但是不排除江南南部到华南北部部分山区由于海拔较高,气温较低,也会出现雨夹雪和降雪。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4)

造成此次寒潮的主要原因是西伯利亚冷高压势力强大,在高空冷涡的带动下冷空气大举南下,导致我国大范围遭遇大风降温;此外,2月中旬前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升温显著,在冷空气影响下降温幅度也较为剧烈。

在活跃的偏南暖湿气流配合下,中东部地区出现较大范围的强雨雪天气,华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雪或者雨转雪,江南华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局部地区还有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出现。受到复杂的温度垂直廓线分布变化影响,雨雪模式“任性”切换,令人眼花缭乱。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5)

受强冷空气影响,14~15日,湖北省宜昌市五峰县出现雨雪天气。截至2月15日14时,全县普降小到中雪,全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雪,五峰国家基本气象站目前雪深2-3CM,日最低气温降至0~1℃,日平均气温降幅达15.5℃。张子明 摄

陈涛表示,如此强大和模式任性切换的冷空气并不是个例,如2016年1月20日至25日寒潮过程造成全国大范围强降温、强雨雪天气;2008年1月至2月我国也发生了持续性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温馨提示

陈涛提示,这次寒潮天气过程对交通运输、城市生产生活等方面带来不利影响,农业上需要防范大风、积雪对农业大棚等设施的影响,但雨雪过程也有利于土壤增墒;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以湿雪或雨夹雪为主,但是随着冷空气降温,夜间可形成道路结冰,需要注意防范。

今年最强冷空气是什么时候(强冷空气下雨雪)(6)

辽宁省防御暴雪,保大棚。图片由辽宁省气象局提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