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声枪响是谁打的(我朝自己开了一枪)

飘逸而行 给《驴得水》评了10分《驴得水》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教育部,也可能发生在卫生部;可以发生在高原,也可能发生在延安;可以发生在民国,也可能发生在新中国乃至全世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第一声枪响是谁打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第一声枪响是谁打的(我朝自己开了一枪)

第一声枪响是谁打的

飘逸而行 给《驴得水》评了10分

《驴得水》这样的故事可以发生在教育部,也可能发生在卫生部;可以发生在高原,也可能发生在延安;可以发生在民国,也可能发生在新中国乃至全世界。

一、概述

喜剧源自对荒诞与错位的展示,而造成荒诞和错位的往往是悲剧。这里的“悲剧”和惨剧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喜剧”也绝不是闹剧。

比如给驴发工资的学校,比如“有污点”的主角,比如“留学归来”的教育部特派员,引人发笑的同时也诱人思考。

如果一部片子只是从头笑到尾自然算不上佳作,它必须拥有让一部分人乐呵让另一部人若有所思的能力,这也是为什么目前大部分小品,喜剧电影在最后总会有个反转或升华的原因,但这也紧紧局限在结尾一丢丢。然而《驴得水》却出乎我意料的把后半部分都做成了升华,从两个月后铜匠媳妇来闹事开始,故事内核已然跟随新教室开始变换,那一声“你们才是牲口”,有的人哈哈大笑,而有的人则沉默不语,我也是从那开始便没再笑过。

二、人物

撇开借古讽今的现实意义,我认为影片最让我深思其实是人物情感、态度、思想的转变与人性的可怕。总结来看,我认为六个主角里,三个没变,两个变了,一个“入道”了。(避免剧透,不说细节。)

1.三个没变:校长、魁山、佳佳

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看似掌控大局,其实从始至终都没有原则,没有立场,有的只是扎根基层、教育孩子的赤子之心。为了自己的梦想事业,他可以委曲求全,甚至牺牲下属去满足上级,对几位主角虽有仁爱之心却无担当之举。

魁山的原则则是坚持捍卫自己的利益,这点无可厚非,但这同时也意味着为了自己的利益他会去做任何事情。后期的“转变”以对一曼的感情为切入点愈演愈烈,实则是他的本质所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一曼属意于他,在利害抉择面前,他仍会“义无反顾”。

佳佳,作为一名容易忽略的角色,是唯一一个听从自己内心的人物,只有亲人才是她的软肋,结局也以佳佳投奔亲人而告终。她的存在,是留给观众最后的希望与正能量,也是影片能够过审的重要砝码。

2.两个变了:一曼、铁男

对我触动最深的两个主角,两个人都具备着现代年轻人的一些特质,一曼为了逃避世俗眼光追求自由生活,铁男为了跟随佳佳外带愤青的抱负,两人共同选择来到了边远农村,不为钱,更不为名,只为心之所向。然而现实告诉他们,世界是一个圆,要生存就要学会磨圆。最后,铁男学会了,生;一曼学疯了,亡。

3.一个入“道”了:铜匠

某种意义上来说,铜匠的出现让故事有了继续下去的可能,然而知识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尊严却斩断了旧时光的情丝,虽然人物黑化的程度有些夸张,但人性的可怕也就在此,当死而复生都可以被接受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又一个特派员的诞生呢?

三、三声枪响

第一声枪响始料未及,把那个曾经的热血青年周铁男打死了,变成了沉默的大多数,无奈,无可奈何;第二声枪响令人长舒一口气,强行终止这一出越来越不可理喻的荒诞戏码,让一切渐渐拉回轨道不至于失控;第三声枪响梦醒时分,情理之外,意料之中。

三声枪响之后,我想每个人都应该朝自己心里开一枪,要打死哪个自己,你看着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