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应该放养还是圈养?这是摆在父母面前的一道难题。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各执一词,争执不休。

  • 主张圈养:

网友A:不可否认,圈养的孩子更懂礼貌,更合规矩。

网友B:圈养的孩子对家庭有安全感,和父母关系也亲密,放养的孩子和家长关系一般。

网友C: 有条件的家庭都是圈养孩子吧,那些没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环境的才放养。

  • 主张放养:

网友A:圈养的孩子千篇一律,放养的孩子更有个性,与众不同。

网友B: 给孩子自由才能让孩子飞得更高,当然是放养。

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1)

选择圈养还是放养,其实探讨的是家长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该如何把握“度”,是收是放,分寸感很重要。现实中这两种方式教育出来的孩子,各有成功和失败的例子。

在放养式养娃最典型的案例就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在四年级时因为写下《早起的虫儿被鸟吃》后被勒令退学,其父郑洪升却安慰他,干脆主张在家学习,放养,这才成就了一代童话大王。而圈养的孩子自然也不乏成功者,他们沿着父母的路线,学校的教育体系一路奔袭,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砥砺前行,你也不能说圈养的娃就是平庸。

之所以父母在这两种教育方式中举棋不定,互相攻击,是受“非黑即白”的观念影响,产生了误差。近些年受“放养”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父母秉承“释放孩子天性”的原则,实行放养教育,但结果并不理想,原因是没能抓住“放养”的本质,流于形式。而一味主张圈养的家长发现,现在“循规蹈矩”的孩子好像存在的问题也不少,最明显的就是缺乏独立性。

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2)

放养和圈养的孩子,差别在哪儿?

所谓“放养”,是指让孩子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中成长,让孩子从小就适当地接触自然、社会,可以较早地接受社会锻炼,有别于严厉的、教条式的应试教育。

放养教育的优势在于,能很好地激发孩子探索的自主性,有利于其独立性品格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娃往往更有主见,动手能力强,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并能积极践行。和父母的关系也是开放式的。

其最大的误区在于,很多家长把“放养”当成了“放任”,教育目标出现偏差,导致教育成果毁于一旦。2015年10月18日,三名留守儿童在盗窃商店后将值班女教师打死,并且言之凿凿,淡定表示“未满14岁,不用坐牢”。还有5岁男孩将2岁女孩关进电梯按18楼后致其坠楼身亡……

在城市里,很多父母忙于工作,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只将娃送到托管班或者交给保姆、老人就了事,认为从金钱上满足孩子就可以了。而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更值得警醒,他们几乎完全处于“放养”状态,其心理状态让人堪忧。

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3)

这样的放养,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第一,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因为没有人很好地教会他们什么是规则,应该怎样遵守规则,不遵守规则会怎样。无论是制度规范还是上升到法律层面,孩子都比较茫然,作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次乘电梯看到,所有人都在上行,偏偏有个熊孩子就从上往下跑,途中几乎撞到了好几个人,有人提出让家长“管一管”,大人却不以为意,说“孩子小,淘气很正常,这个年纪不作可能是傻子。”这样的回答让人很无语,大家更多的是对这个孩子的将来感到担忧。

第二,没有一颗敬畏之心。在农村遇到回奇葩事,前院养了条大狗,他家12岁的孩子放开狗链遛狗,吓哭了几个在街边玩耍的小孩儿,家长去理论反而遭到12岁孩子妈妈的嘲讽,说他家狗很乖,肯定是孩子乱跑撞到了狗。其他家长都很气愤,质问她“狗能拴,孩子能拴吗?”这位妈妈还是无动于衷,结局比较解气,一位家长拿着棒子把狗狠狠地揍了一顿,他说:“既然你不教育孩子,我总能打狗吧?”

这样的熊孩子往小了说是没素质,往大了说是缺乏一颗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天不怕地不怕,凡事随心所欲毫无章程,放养过度成了放纵。这回是家里的狗被揍一顿,下回可能就没这么轻松了。熊孩子不予以矫正,到了社会上也会不受欢迎,很难施展开。

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4)

再谈“圈养”

圈养在字典里面的解析是指用笆篱、栅栏等把小动物围起来饲养。而在教育理念模式上的解读,圈养是指父母以爱之名,来约束孩子走一条有秩序,有规矩,科学的教育道路。

圈养出来的孩子,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守规矩,知进退,能很好地理解社会规则,并愿意自觉遵守,善于在规则下过上更好的人生。圈养的家庭,父母大多是权威型的,他们更乐于给子女规划出一条路线,让孩子沿着既有的方向去走。圈养的孩子,更依赖于父母睿智的选择,以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依靠此孩子也的确能少走不少弯路。

圈养的缺陷是,孩子在心智成熟度上可能要略差些,因为习惯借助于“拐杖”行走,一旦失去了依靠他们会觉得焦躁不安,到了新环境和迎接新挑战时会感到不适应,这和父母孩提时代过度保护是分不开的。另一方面是开创性略差些,习惯于仰仗“权威”,不敢挑战“权威”。

不完全放养,也不完全圈养,那要怎样教育孩子呢?

前述可见,放养不能沦为放任自流,圈养也不能死板无趣。放养的最大隐患是控制性差,放得出去收不回来,而圈养最大的隐患在于过度封闭,不能给孩子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放养和圈养并不是完全对立的,二者的界限其实是可以打破的,主张既不完全放养,也不完全圈养,提取双方合理性因素,再巧妙糅合,这样教育孩子才是较为合理的。

孩子应该放养还是应该圈养(孩子是要放养还是要圈养)(5)

家长要遵守一条原则:放养可控,圈养适度!

在行为习惯上,也要对孩子多做“圈养”,因为好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一生,而不良的习惯由于积习难改,一味放养只会“助纣为虐”,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在教育思想上,反倒主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孩子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娃感兴趣的地方重点挖掘培养,鼓励孩子和同龄人多交流,多尝试,不要用过于严格的环境和要求来束缚孩子的身心发展。

总之,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就像放风筝,圈养还是放养,关键看家长如何放线,如何收线。想让风筝飞的更高、更远,父母就要做到松弛有度,有章法,讲技巧,你家是采取哪种教育方式呢?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