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

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1)

文/@小六说书

当妈妈容易情绪崩盘,怎么办?

01 健康的精神状态,需要从“反求诸己”的深度调节

母亲节到了,朋友圈里必然又是一片晒孝心。谁都希望妈妈健康快乐,因为养儿方知父母恩,尤其这一届妈妈,在爱意喷涌和崩溃抓狂交织的带娃路上,格外深刻地体会到了女子本弱,为母则刚的滋味。

  • 这届妈妈太难了,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不算什么,辅导得了孩子功课,考察得了培训班,买得起学区房,把各个学校了解得门儿清,才算十八般武艺俱全,勉强能让自己不那么焦虑。

如果运气不好,没老人帮忙带娃,或爸爸神经大条,做甩手掌柜不担责任,那么无论迫不得已全职带娃,还是焦头烂额奔命在职场和育儿场间,苦不堪言的程度,又将更胜一筹。

作家契科夫说:愉快的笑声,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

母亲节,学校会组织和教育孩子给妈妈准备礼物,或做一张贺卡,或写一封短信,拿回家温暖时常在情绪崩盘边缘徘徊的老母亲。体贴一些的爸爸,自然也少不了精心营造一些仪式感。

  • 就像孩子们戏言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为学习让我妈快乐。妈妈快乐,全家快乐。

但其实,与其在特定的节日追求一次情绪的放空,过后又重蹈覆辙,进入新一轮的徘徊,不如从根源上温暖自己,求得稳定的当妈心态。

《孟子·离娄上》中有句流传千古的处事之道: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拿这句话出来,不是要大家每天懊悔自己怎么又歇息底里了,而是说,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心理学知识,调节内心,让自己修炼出真正稳定的好心态。

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2)

为什么妈妈们会被负面情绪裹挟

02 是“视网膜效应”,让你觉得孩子总是别人家的强

作家村上春树写过:人生,无非就是做个“恰到好处”的人罢了。

但是,这简简单单的“恰到好处”,其实是最难的,尤其面对孩子经常和我们不在一个频道的状态时。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别人的孩子这好那也好,自己的孩子各种毛病,就是不让人省心?

其实,这是“视网膜效应”在作祟。

“视网膜效应”是被誉为美国“钢铁大王”的安德鲁·卡耐基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身上所带的特质,长处都占据80% 的比例,而短处不过20%。

  • 但是,谁最了解我们的缺点?是我们自己。谁最希望我们改正缺点,优点更多?还是我们自己。
  • 正是因为这样的期许,我们反而会忽略自己的长处,总盯着那些想要解决的问题。

于是,我们变得很容易从我们关注的人身上,发现我们最痛恨的那些缺点,而不去注意优点。这就会导致我们和所关注对象之间的关系变紧张。

了解了这些,是不是发现,亲子关系中的许多冲突,都是这个模式?

  • 有时候,我们也会懊恼,咱家孩子不是没有优点……可是一转眼,这点心理建设就又被抛诸脑后,我们又开始盯着孩子的问题喋喋不休,焦虑不安。

所以,妈妈们,不能控制情绪的时候,为自己的失控而更加恼羞成怒的时候,请告诉自己,这是人性的必然,是母爱的必然,不要沦陷在内疚中,既然是普遍存在的、正常的心理现象,那么,我们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3)

如何解决呢?如何利用心理学知识做快乐放松的妈妈?

03 反其道而行之,用“放大镜效应”培养欣赏优点的能力

当亲子关系频繁遭遇僵局,当你沉浸在视网膜效应中,只看得到别人家孩子的优势,那么,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

其实,“视网膜效应”告诉我们:

  • 你希望世界是什么样子,就需要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同样,你希望孩子是什么样,你也需要用什么样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特质。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心灵导师的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认为:

  • 一个人要有好的人际关系,赢得别人的欢愉,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培养欣赏自己优点的能力。

如果一个人总是看不惯别人,觉得别人没礼貌,缺乏教养,实际上他自己也好不到哪里去。

安德鲁·卡耐基和戴尔·卡耐基的观点,其实异曲同工,都说明, 当一个人越关注、越在乎哪些东西或特质,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更加留心所关注对象,以及身边的人是否具备这些特征。这都是“视网膜效应”的作用体现。

  • 比如,当老师的,很容易在班级里发现调皮捣蛋,不遵守纪律的行为。
  • 而做家长的,就很容易发现自己孩子身上的缺点。

但是,视网膜效应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将它的负面影响转化为正向激励的。

我们回想一下:

  • 当你想吃点辛辣刺激的东西时,是不是就会下意识地满大街留意哪里可以吃到?
  • 还有,如果你穿了一件红色外套,那么你散步的时候,会感觉今天穿红衣服的人真多。
  • 同理,当我们希望孩子端正坐姿写作业时,就去刻意寻找他做得好的时候,揪着那一个漂亮的时刻加以肯定,告诉孩子,你没有任何问题,刚才你就做得非常好。

刻意寻找自己想要的特质,加以正向激励,放大那一点特质能获得的肯定,这就是“放大镜效应”。

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4)

妈妈平静,孩子优秀;改变自己,就能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04 帮孩子关注他的天赋和潜力,他将更容易有动力发展优势

“放大镜效应”的好处不仅仅能帮助妈妈们改变心态,平缓情绪,更重要的是,它会帮助孩子转换关注点。

  • 一个在父母的唠叨和挑刺找碴中生存的孩子,他时刻被耳提面命的,是你这里没做好,那里不如别人,久而久之,孩子的关注点,也会被局限在那些被父母厌恶,从而给自己带来麻烦的特质上。

那么,他的情绪,他的举止,都会受到影响。他可能看不惯别的孩子,觉得那些老师和家长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根本没有那么好,因为他看到的,总是别人身上,那些他关注的缺点。

  • 于是,孩子觉得家长不公正,老师不公正,觉得自己遭到了不公平的对待,因而变得更加逆反,更加瞧不上父母的权威,甚至会有意识地跟大人对抗。

这就是为什么,那些情绪暴躁的父母,常常觉得自己为了孩子耗尽心力,累死累活,却反而培养出问题孩子。

因为孩子也受大人的影响,陷入了“视网膜效应”的泥淖。

所以,父母调节自己的情绪,改变教育方式,不仅仅能让自己不那么焦躁崩溃,更直接的好处是,孩子也会跟随父母的脚步,调整心理状态。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觉得,问题孩子、逆反的孩子,怎么管都管不好,放弃不管了,反而突然变好了。

不是孩子自己变好的,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是父母绝望的放手,恰好省了那些不断强化孩子缺点的聒噪。当孩子耳边少了各种没完没了的指责、否定,甚至言语暴力的羞辱,他也会渐渐淡化自己对那些缺点的关注。

所以,美好的世界,来源于美好的心态。美好的心态,来源于美好的视角。

视网膜效应跟孕妇效应的区别(呵护妈妈情绪的最好方式)(5)

放大镜效应一举多得

05用“放大镜效应”修缮“视网膜效应”,你会发现更多美好

要学好一门才艺或技能,需要刻意的、有针对性的训练。同理,要用“放大镜效应”挽回“视网膜效应”造成的负面影响,我们也需要刻意训练。

  • 首先,做一个欣赏自己的人,多肯定自己的优点,那么渐渐地,你一定会发现,原来你身边的很多人,都有许多值得欣赏的地方。
  • 接着,做一个欣赏孩子的人,多挖掘孩子做得好的地方,那么你一定很快收获一个朝着美好方向发展的可爱孩子。

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就是世界向我们呈现面貌的角度。我们看待他人的方式,就是别人回馈我们的方式。

  • 关注自己的美好,关注他人的美好,关注孩子的美好,世界一定会回赠给我们最舒服的人际关系和亲子关系。

所以,各位为神兽们艰苦奋斗,奋力挣扎的妈妈们,不妨参考“视网膜效应”和“放大镜效应”的作用方式,改变自己,调节身心,做愉快的妈妈,年年有今日,岁岁有今朝。

祝大家不只母亲节快乐,每天都快乐!


喜欢我的文,就关注@小六说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