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导火索事件始末(导火索会在哪里被点燃)

一战导火索事件始末(导火索会在哪里被点燃)(1)

一战的导火索是东南欧的“萨拉热窝事件”,二战的策源地在中西欧,目前的东欧地区正在发生一场局势危机。如果以这个“惯性”来分析的话,估计会有很多人认为:三战的导火索仍然会在欧洲被点燃。

而笔者的判断是:此次乌克兰局势危机不会扩大化,更不会引爆世界大战。理由有两个,一是美国的战略重点已经不在欧洲方向。二是俄罗斯同样不愿意与欧洲进行一场战争。

俄罗斯可以“去美元”,可以不与美国经贸,甚至可以与美国对着干。总之一句话,俄罗斯可以在没有美国的体系中生存。但是,俄罗斯却不能没有欧洲。

从心理定位上,俄罗斯认为自己是欧洲国家。从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上看,俄罗斯是不折不扣的欧洲国家。在经贸及金融层面,俄罗斯与欧洲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俄罗斯是个资源型国家,它离不开欧洲这个买方市场。

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这三个方面来说,现在的俄罗斯没有与欧洲大战一场的理由和意愿。因为一旦开战,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将彻底失去欧洲市场,那显然不符合俄罗斯的发展利益。

实际上,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不可测因素,或者说是潜在的战争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战略安全问题。

基于历史原因,欧洲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对俄罗斯缺乏信任,甚至有恐惧感。俄罗斯自然也知道症结所在,所以也想通过加强经贸合作等方式打消这些欧洲国家的顾虑。

然而,俄罗斯毕竟是个世界性大国,自然有着超越经贸关系的诉求,也就难免会“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地做出一些举动。而这些举动又特别容易被放大和利用。利用者无疑是美国。因为,俄罗斯与欧洲之间的战略安全问题并非仅仅是它们双方的事情,还有另一方,即美国。

美国通过北约这个军事组织掌控着欧洲与俄罗斯之间的战略安全大局,同时也将欧洲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基于此,欧洲国家与俄罗斯之间互不信任,但却又不至于彻底决裂才最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道理很简单,一旦北约与俄罗斯开战,即便是北约赢了,虽然解除了俄罗斯的威胁,但同时,欧洲也就不需要美国了。

在常规军力上,俄罗斯弱于北约,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从这次冲突中亦可以印证。但是,俄罗斯有“杀手锏”,即庞大的核武库。基于核武器既是武器又是战略威慑工具的特殊性,也就弥补了俄罗斯在常规军力上的短板,也就注定了战争没有赢家的结局。对此,美国自然是心知肚明。

美国是目前为止这个世界上唯一在实战中使用过核武器的国家。恰恰因为这一点,美国对核武器的破坏性有着更深的感受,同时也使美国对核战异乎寻常的敏感,甚至成为了美国目前还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这就是美国在乌克兰危机中不敢“接招”的原因之一。

一战导火索事件始末(导火索会在哪里被点燃)(2)

在俄乌冲突之前,美国就明确表示不会军事介入。冲突爆发后,美国断然拒绝了乌克兰方面提出的在乌克兰设置“禁飞区”的要求。以此两点可以断言,美国不会与俄罗斯直接开战。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美国不敢核战。二是说明俄罗斯的所谓威胁还不足以使美国不顾一切。简言之,俄罗斯已经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

军事强而经济弱是俄罗斯的现状,而支撑战争的力量并不仅仅是军力。没有钱更是难以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美国由此研判出俄罗斯不会在欧洲方向大打出手,更不会与欧洲来一场战争,目前的冲突只是俄罗斯下意识的反弹一下。

其实,早在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的战略方向就已经开始转移。特朗普时期制定的从中东撤军计划,拜登从阿富汗撤军,以及这次乌克兰局势危机中美国表现出的“懦弱”和“回避”都足以说明,对于战略转移,美国国内已经达成共识。也就是说,乌克兰的这场冲突不足以使美国的战略转移改弦易辙。由此得出结论,没有美国亲自下场参战,东欧地区目前的这场危机不可能演化成世界大战。

从一战和二战的开战原因、性质、参与国家的体量、区域分布等因素来看,世界大战,或者说是世界大战导火索被点燃的区域,需要具备如下几个基本条件:(1)有两个以上的世界性大国捉对厮杀。(2)导火索被点燃的区域有着资源或政治利益纠葛。(3)该地区有至少两个以上世界性强国同时存在,或等同于两个以上世界性强国的势力(代理人)存在。(4)战略安全问题已经不可调和。鉴于此,我们可以从以上四点通过“排除法”来得出本题的结论。

美洲被称为美国的后院,尽管在36个美洲国家中也有不少反对美国的,但总体上来说,美国将巴西、墨西哥等重要国家牢牢控制在手中,且还有着加拿大辅佐,美洲乱不起来,自然也不可能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非洲地区虽然有些资源,也曾经是西欧国家的殖民对象国,但非洲却有其特殊性。比如,在一战前,非洲其实只有一个主权意义上的国家,即埃塞俄比亚。其他国家要么是殖民地,要么就是只具有国家雏形的部落。所以,非洲国家的边界概念不是很强,土地、政治等层面的争议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用钱基本上都能摆平。而世界性大国对非洲的兴趣不大。所以,非洲完全可以被排除点燃世界大战的可能性。

16个大洋洲国家零零散散“漂浮”在太平洋上,彼此之间没有纽带性联系。而体量大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又属于五眼联盟国家,归属上早已被划入美国的太平洋战略范畴。所以,大洋洲自身并不具备挑起世界大战的基础。

一战导火索事件始末(导火索会在哪里被点燃)(3)

再来看看欧洲。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上目前只有一个科索沃问题隐患。不过,由于前南斯拉夫已经解体成好几个国家,且它们正在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战争意愿已经不强 。如果没有世界性大国挑唆的话,打起来的可能性不大,更遑论点燃世界大战了。

在中西欧国家中,由于德国在二战后不得不奉行“和平主义”战略,其军队规模及实力已经没有威慑力。目前的局面是德国与法国形成互补,也就具有了战略平衡。起码在一段时期里,中西欧地区不会再成为战争策源地。

上文已经提到,乌克兰这场冲突不会导致欧洲大战,更不会引发世界大战,原因是乌克兰不是北约国家,自然没有其他大国直接参与。不过,这只是就目前而论。同时,如果冲突双方不是乌克兰和俄罗斯的话,那又另当别论了!比如,如果波兰这个北约成员国卷进去的话,就难以预料了!所以,就未来而言,东欧地区仍然是点燃世界大战的“隐患”,也只能说是隐患。毕竟,只要不“擦枪走火”的话,开战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就在于那个地方不是美国的战略重点,而德国的军力即便是开始加强了,也还需要时间。

南亚地区的“克什米尔”问题虽然争斗了几十年,但恰恰是因为其常态化,才使其不可能成为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再者,南亚的战略基本面是相对平衡的。具有发动战争“潜质”的印度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将克里米亚问题挑大的可能性并不大。所以说,该地区成为世界大战策源地的可能也不大。

从表面上看,中东地区已经乱了几十年,巴以之间,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以色列与伊朗之间一直在发生着直接或间接冲突。但如果仔细琢磨的话,就会发现,中东地区即便是冲突再激烈,也不可能引发世界大战。一来,以色列、伊朗、沙特、埃及和土耳其这几个国家都只能算是地区性强国,没有世界性大国在此地缘政治圈中。二来,即便是大国介入,也是代理人模式。三来,中东地区是纯粹的资源输出地,如果在中东地区来一场世界大战的话,对任何大国都没有好处。

一战导火索事件始末(导火索会在哪里被点燃)(4)

最后来分析一下东亚和西太平地区,在这个区域中,有至少四个以上的世界性国家存在或战略性存在。有地缘政治博弈问题,有战略安全关切,有民族统一问题,甚至有世界话语权的争夺和世界秩序的维护问题。所以说,这个地区的战略平衡极为重要。

综上所述,核武器仍然对世界性大战具有强大的威慑作用,世界性大国之间的战略平衡仍然是避免世界大战的重要因素。基于此两点,目前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并不大。不过,凡事无绝对。一旦核武器的“小型化”和“实战性”技术水平突飞猛进,一旦大国间的战略平衡被打破,一旦有触及底线的行为发生,当也不能排除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