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时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痛经痛的死去活来)

#健康科普排位赛#今天一大早,24岁的美女小邹,便早早的在诊室外面等候着,进屋第一件事就是向我表示感谢,这次月经来潮,除了小腹还有些凉凉的感觉,没有再出现既往那种让她痛的死去活来的感觉了,困扰小邹三年的噩梦,终于要结束了!

痛经时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痛经痛的死去活来)(1)

痛经有多痛?谁痛谁知道!

噩梦的开始还要源于三年前,大学读书的小邹同学,自恃年轻,经期不注意保暖,用她自己的话来描述就是:“受了一场冰冷澈骨的大寒”,从此之后,邹美女每次的月经来潮就是一场噩梦,全腹伴腰骶部的冰冷疼痛只能用“死去活来”描述,止痛药“当饭吃”却疼痛依旧,随着月经排下大量血块,疼痛才能逐渐缓解,求诊多家医院,却病痛依旧,一月前,毕业考研在家的小美女再次痛经发作,无奈的老父亲只能带她来泊于医院妇科门诊碰碰运气。由于各种原因,基层的妇科门诊配备的药物极其有限,接诊的孙大夫便找到了我,看看中医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仔细给小美女按了下腰腹,追问下病史,又号了下脉,查看了舌像,心里便有了八九分把握,于是就让小美女跟我来到了治疗室,妇科的孙大夫跟孩子父亲满腹狐疑,妇科都没有办法的痛经,中医全科大夫又会有什么办法呢?于是,一大家子的男女都跟我来到治疗室要瞧个究竟!

一根直径0.8毫米的小针刀,没有药物,甚至连局麻也没用,六针的针刀松解,治疗时间不到两分钟,治疗结束的时候,小美女的疼痛已基本缓解了,大家直呼不可思议,孙大夫还重复给小邹按压了下腹部,与之前的绷紧相比,已经明显松软下来了,接下来的治疗就是针灸和中药内服了,连续治疗一个月,到这次月经来潮,除了还有点小腹冰凉感,小美女的痛经没有再出现。

“没道理啊,扎几针,痛经就缓解了,给说说原理呗”,同行的孙大夫疑惑的问到。此处卖个关子,先来科普下,中西医学对痛经的理解!

痛经时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痛经痛的死去活来)(2)

为什么这样疼,中西理论来解释!

从西医学角度来看,痛经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下腹部疼痛、坠胀,伴有腰酸或其他不适,症状严重者影响生活质量。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引起的痛经。小邹美女属于的是前者。

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本病的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的生理变化急骤,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的分型有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和湿热蕴结。小邹美女属于哪一类型呢?结合病例接着谈!

先说诱因病史症状,小邹美女因三年前经期受了“大寒”,诱发痛经发作,发作时间在月经来潮之前,疼痛性质为冷痛,痛连全腹及腰部,伴随症状有小腹冰凉,畏寒肢冷,月经血块较多,饮食二便正常。

再看患者的舌脉:舌淡暗,苔白腻,脉沉弦细,结合上述证候,从中医角度论,当属痛经之寒凝血瘀证无疑!患者经期感受寒邪,寒客冲任,与血搏结,以致气血凝滞不畅,经前经时气血下注冲任,胞脉气血更加壅滞,“不通则痛”,故使痛经发作。

再来回顾下小美女来诊时的查体情况:邹美女虽然是全腹疼痛,上到剑突,下至耻骨联合,并伴有腹肌紧张,但是仔细检查还是可以看出端倪的,患者的疼痛部位是以腹直肌分布区域为主,侧腹部压痛是不明显的,而腰部呢?双侧腰三横突尖部的压痛是最明显的,从解剖学来看,腰三横突尖是腰方肌最主要的附着点,也是应力最集中的地方,在此区域前方还循行着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三股腰丛神经分支,三股神经的分支可达到耻骨联合、腹股沟区域!

痛经时有效的缓解疼痛的方法(痛经痛的死去活来)(3)

痛经治疗综合治!

结合上述体征,从针刀医学角度来看,患者已不是一个简单的痛经发作,而是痛经诱发的腹直肌、腰方肌肌群紧张痉挛,打蛇打七寸,予以相关肌群的减张减压,患者的疼痛症状就得到了迅速缓解,小邹美女的针刀松解部位在哪里呢?答案是腹直肌耻骨缘附着点四针加上双腰三横突尖两针。那针刀治疗痛经只是松解腹直肌和腰方肌就可以了吗?倒也未必,相对而言,双股内侧肌群紧张的阳性点是我们针刀治疗选择的最常见部位。天下没有两个病例是完全一致的,就像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个道理,精确的治疗点选择,是建立在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详细的查体之上的。

是不是还需要反复的针刀治疗呢?未必,小邹美女我们只是治疗了一次,后续就是中药内服和针灸的结合性治疗了。中医治病讲求的是方证对应,针对患者的寒凝血瘀证,我们给出的对应方剂是温经汤少腹逐瘀汤加减。解不厌烦,再论温经汤与少腹逐瘀汤。

温经汤有两个,一个来自《金匮要略》,一个来自《妇人大全良方》,我们用的是前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云:“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日: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兼取崩中去血,或月水来过多,及至期不来。”方药组成包括:吴茱萸、麦冬、当归、芍药、川芎、人参、桂枝、阿胶、牡丹皮、生姜、甘草、半夏,功效以温经散寒,养血祛瘀为主。

少腹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卷下,方药组成包括: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官桂 、赤芍、蒲黄、 五灵脂,具有活血祛瘀,温经止痛的功效。主治少腹寒凝血瘀证,少腹瘀血积块,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接连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者,或瘀血阻滞,久不受孕等证。

两方合用,既可温通,又可养血,与针刀针灸相伍,可达标本同治之功。瘀血是个大话题,结合临床实践与经典,小撰“瘀血”三篇,感兴趣的可关注近期的《大医解道》公众号,此是另话。

小邹美女的巩固性治疗方案中还包括针灸,我们的主要选穴包括:四关、关元、中极、子宫、三阴交、地机、血海,治以活血通经止痛,连接温针治疗仪,一日一次,半月后,以上述穴位为主,行埋线治疗一次。

经过上述治疗,一个多月后的今天,小美女月经来潮已五天,没有再出现痛经的发作。

基层工作,总是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病人,由于精细分科的原因,此类病人如果在三甲医院,往往很难被全科医生接诊到,但不可否认的是,全科思维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中,往往比专科治疗具有更宽阔的视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