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

据民间传说,吐蕃王朝时金城公主经过隆子县隆子镇叶巴村“内嘎沃”地段时,不慎从邦典(指藏式围裙)中落下几粒黑青稞种子,之后该品种在隆子的特殊气候、土壤及水质条件下,经过长期驯化而形成独特的“隆子黑青稞”,距今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1)

隆子县位于西藏山南市南部偏东,东靠墨脱县,南连错那县,西接措美县,北与乃东县、曲松县、米林县和朗县相邻。地处喜马拉雅山脉的北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喜马拉雅山脉横跨其南部境地,境内群山起伏,峰峦叠蟑,平均海拔3900米。县域面积10566平方千米。隆子县城属于高原温带季风下旱半干旱气候,夏季温和、较湿润,冬季寒冷干燥、多大风。年平均气压635.6百帕;年日照时数3004.1小时,年太阳总辐射6730.5兆焦耳/平米;年半均气温5.8℃,最高月甲均气温14.4℃,最低月平均气温-3.9℃;年平均降水量283.8毫米;年无霜期10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54%,适宜于黑青稞品种生产和种植。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2)

隆子黑青稞是因其颖壳及籽粒表皮呈现黑紫色而命名,该产品是在隆子县特殊气候条件下,经过长期种植、驯化而形成的特有地方品种,它和普通青稞为同种,是禾本科大麦属的一种禾谷类作物,因其内外颖壳分离,籽粒裸露,故又称裸大麦、元麦、米大麦。青稞分为白青稞、黑青稞、紫青稞等种类。在植物学上,黑青稞的种子为颖果,籽粒是裸粒,与颖壳完全分离。籽粒长6~9mm,宽2~3mm,形状有椭圆形、菱形,青稞籽粒皮比大麦表面更光滑,颜色黑紫色及黑色等。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3)

黑青稞糌粑是隆子的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糌粑有生长在青藏高原的青稞干炒磨制而成,是藏民族千百年来传统主食之一。

先要洗净带有灰尘的黑青稞,晾干后把黑青稞炒熟,并筛除掉黑青稞外皮及其他杂质,再磨制。水流通过人工修建的渠道流到磨坊下面,冲击木质桨叶,带动纯手工打磨的磨盘转动,把已炒熟的青稞慢慢磨成糌粑面。传统糌粑制作的关键是炒和磨两道工序。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4)

在古老的传统加工黑糌粑的工艺里,磨制黑青稞之前,炒黑青稞的过程特别讲究火候。炒青稞可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活,需要几个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一般是先用土坯砌成灶,灶上排列有序地放三个铁锅,旁边的袋子里装的就是还没有炒制的黑青稞。磨糌粑时通过调节水磨石板下方的轮子,控制磨盘的转动速度。当石磨快节奏工作时,会磨出比较粗的糌粑面,当把石磨转动的速度调慢后,则会磨出比较细的糌粑面。

炒青稞的过程中对火候的要求很严格,如果温度不够,黑青稞粒就不能完全爆开花;如果温度过大,炒完的黑青稞会有一股焦糊的味道,如此炒出来的黑青稞,是不宜拿去磨成糌粑的。为了控制好温度,通常燃火的材料选用的都是牛羊粪或当地的干树枝及木炭等。为了让黑青稞在炒制的过程中,受热均匀还要在炒锅里加入一定量的当地特有的沙子。当炒锅和沙子加热后,将黑青稞倒进锅里和沙子一起翻炒,最后再用筛子把炒熟的黑青稞干干净净地过滤出来,以便下一步将其磨制成黑糌粑。

隆子黑青稞糌粑最主要的特点除了颜色为黑色的以外,还有就是其传统的加工方式。要想让糌粑保持传统风味,只能用水磨来磨,现代化的电磨会令口感发生一些微妙变化。但水磨坊由于效率低且产量少。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5)

说起糌粑,人们总能联想到那白花花香喷喷的粉末,这是西藏当地民众必不可少的主食。然而,深色的糌粑却很少见。目前,一种新品种绿色食品--黑青稞糌粑,正在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黑青稞糌粑和一般的糌粑相比,营养价值更高。除含有丰富的生命活性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外,还拥有B族维生素和近17种氨基酸。常吃黑糌粑,对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有着良好的预防和食疗功效。特别是作为低糖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所以特别适合糖尿病使用。

阿坝黑青稞饼(隆子特色农产品黑青稞糌粑)(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