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作者 九九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

(于山定光寺)

于山,位于福州城区南门附近,又称九仙山、九日山。相传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汉代有临川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闽越王无诸曾于九月九日在这里宴会,因名九日山。

于山除了建有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外,还留下许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遗迹。如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福建事变”十九路军指挥部旧址等。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

(于山大士殿)

大士殿又名观音阁,清康熙五十二年改为万寿亭,内供“万寿无疆”碑,为州城百官遥拜皇帝地方。乾隆二年改祀南海观士音菩萨。殿后立有乾隆“御题大士出山图”碑刻,叙述观音菩萨出山和由男变女的故事。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

(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碑)

武昌起义爆发后,福州革命党人积极准备起事,设前敌总指挥部在于山大士殿。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八日拂晓,革命党人在于山主阵地首先开炮,轰击清军的将军衙署和清军聚居地,经过二昼夜的战斗,取得了光复福州战役的胜利。现存大士殿两侧的护国寺、真龙庵、丹井等附属文物都是清代建筑。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1911年,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的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它摧枯拉朽般地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用血与火的语言,表达了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的深切愿望,拉开了近代以来中国发生深刻社会变革的序幕。

在这场伟大社会变革中,福州众多仁人志士积极响应孙中山先生的革命号召,他们怀抱崇高理想,志在救国醒民。广州起义(又称“三二九”起义、黄花岗起义),福州革命志士慷慨赴义,英勇作战,碧血黄花;武昌、九江、镇江诸战役,福州革命志士四方请缨,屡建奇功,共襄大业;于山战役,福州军民齐心,浴血奋战,光复福州。这些革命英烈和仁人志士的壮举惊天地、泣鬼神,其丰功伟绩与崇高品质彪炳千秋,名垂青史!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

(福州辛亥革命大事记)

(一)光绪二十八年(1902)

一月二十日(2月27日),革命社团益闻社在仓前山古榕书院成立。

二月初六(3月15日),林白水、黄展云(鲁贻)等在福州文儒坊卢家祠创办蒙学堂,宣传革命思想,培养革命人才。(二)光绪二十九年(1903)

邹燕庭、林斯琛在仓山下渡十锦祠建立共和山堂。

春,何枚士、郑萨端、林森、蔡毅等在上海三山会馆建立旅沪福建学生会,作为革命联络机构,林森为会长。

(三)光绪三十年(1904)

春,林斯琛、刘元栋、严骥等在仓山下渡十锦祠建立文明社。

五月(6月),黄乃裳受陈楚楠委托,从俄国带回《图存篇》(由邹容《革命军》改名)5000余册。

是年,黄光弼、林月樨在仓山益闻学堂建立福建学生联合会。

(四)光绪三十一年(1905)

春,郑权、郑祖荫在仓山古榕书院建立汉族独立会,郑权为会长,郑祖荫为副会长。

七月二十日(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闽籍留日学生林文、李恢、郑烈、方声涛、方声洞等先后入会。

(五)光绪三十二年(1906)

夏,中国同盟会福建支会在仓山梅坞成立,郑祖荫为会长,林斯琛为总干事。

是年,丙午俱乐部在中洲岛建立。

是年,郑祖荫、林斯琛、刘元栋等在福州成立旅沪福建学生会支会。

(六)光绪三十三年(1907)

四月(5月),同盟会福建支会创办桥南公益社,以举办地方公益事业为名联络各社团,策划革命。

(七)光绪三十四年(1908)

春,林雨时、刘元栋等人创立闽南救火会,组织革命力量。

是年,郑瑞声、黄克安、黄忠炳等在连江组织“广福会”,后改名为“光复会”,由吴适主持。

(八)宣统元年(1909)

是年,曾珊珂等建立商业研究所。

是年,林森创办浔阳阅书报社,自任社长,吴铁城为副社长,进行革命宣传工作。

(九)宣统二年(1910)

十月十二日(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等在马来半岛的槟榔屿秘密召开“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武装起义,由黄兴领导。

十二月十八日(1911年1月18日),中国同盟会在香港成立统筹部,负责筹划和组织广州起义,黄兴为部长,赵声为副部长。

(十)宣统三年(1911)

一月五日(2月3日),同盟会革命军统筹部派郑赞臣、方君瑛等分赴苏、浙、皖、桂等省进行革命联络工作。

三月二十五日(4月23日),黄兴自香港秘密进入广州,在小东营五号建立起义总指挥部。林文、林觉民、陈更新、冯超骧,陈可钧等人抵达广州。

三月二十六日(4月24日)夜,林觉民在香港滨江楼分别给父亲林可珊和妻子陈意映写下诀别书。

三月二十八日(4月26日),吴适等人率领的连江“选锋”队到达香港,住湾仔地方旅社。

三月二十九日(4月27日),黄兴等人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终因孤军奋战、实力悬殊而失败,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有86人(一说百余人),福州籍烈士23人。

六月(8月),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后酿成武装起义。

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首义取得胜利,各省纷纷起义响应。林森等在九江组织革命志士起义,促成九江光复。

九月十五日(11月5日)晚,同盟会福建支会同志邀新军10镇统制孙道仁在泛船浦港头江间的一艘夹板船上举行谈判,会上孙道仁宣誓加入同盟会,会议讨论辛亥福州起义的作战计划。

九月十七日(11月7日),林述庆率领镇江新军发动起义,占领全城。

九月十八日(11月8日),许崇智在于山大士殿设立革命军前敌总指挥部,桥南公益社总机关部临时组成学生敢死军四队:炸弹队、体育队、洋枪队、尚武队,配合作战。

九月十九日(11月9日)拂晓,革命军向清军发起炮击,打响了福州光复的第一炮,清兵两次竖白旗投降,闽浙总督松寿吞金自尽。

九月二十日(11月10日)晨,清福州将军朴寿被起义军毙于观音阁炼丹井旁。起义军占领闽浙总督署,福州全城光复。

九月二十三日(11月13日),闽都督府正式成立,设址于前总督衙署,孙道仁为都督。

十月十二日(12月2日),南京光复,林述庆以南京都督名义出示布告。

十月下旬(12月上旬),福建北伐学生军宣告成立。

十一月初十日(12月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十一)民国元年(1912)

1月1日,中华民国宣告成立,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1月3日,南京临时政府正式成立,黄钟瑛出任第一任海军总长兼总司令,林文庆任卫生司长。

1月17日,由学生、陆军等组成的福建北伐军动身北上。

1月28日,南京临时参议院成立,林森被推举为议长。

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宣布退位。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

4月19日,孙中山在马尾港登岸,下榻马尾船政局。

4月20日,孙中山莅临福州,与福建同盟会骨干亲切会面,关怀黄花岗烈士遗族情况;到广东会馆看望旅闽同乡;在至公堂出席各界欢迎大会并发表演讲;视察都督府和政务院等。

4月21日,孙中山莅临马尾船政局参观,并发表演讲。

4月22日,孙中山登轮离闽赴粤。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8)

(林觉民《与妻书》)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9)

(一)革命潮兴,三山觉醒

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无数仁人志士不畏强暴、自强不息,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不断探索社会变革的方法与途径。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0)

随着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愈演愈烈,进一步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面临着鲸吞蚕食、瓜分豆剖、亡国灭种的严重民族危机。而统治中国的清朝政府和封建地主阶级对内进行着残酷的奴役、剥削与镇压,对外则屈服于帝国主义,成为其压迫中国人民的工具。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中国水深火热,苦难重重。

空前的变局和民族危机彻底激发了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意识,一时变法革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思潮层出不穷,先后兴起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时危国难,大厦将倾,清政府面对庚子以后的社会危机与日益迫近的革命,也不得不下诏变法,实施自上而下带有明显自我挽救性质的“新政”和“预备立宪”。

1894年11月,孙中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在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2月,留日学生黄兴等人在长沙秘密组织革命团体——华兴会;1904年11月,留日学生陶成章等人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会;1905年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盟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并确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制定了《中国同盟会宣言》《中国同盟会总章》和《革命方略》等;创办《民报》并在国内外各地建立支部和分会;领导和发动武装起义。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1)

(福州早期革命活动)

革命前夕,福州各种新式学堂、革命团体、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创建。宣传革命的新式学堂有蒙学堂、益闻学堂、开智小学堂、观我小学堂等。革命团体有励志社、益闻社、文明社、警醒社、桥南公益社、连江光复会、科学研究馆等。宣传革命的报刊杂志有《福报》《左海公道报》等。它们讲革命、宣主义、崇民权、尚民生,使革命思潮向福州各界、各阶层迅速传播。辛亥革命前的福州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预示着厚积薄发、排山倒海的革命高潮即将来临。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2)

(福州十汉团)

为推翻满清政府统治,励志社中的十个爱国学生以“汉”字作为自己别号的第一字,另以“顿、崙、男、子、杰、新、民、轰、烈、郎”作为别号的第二字,抨击时政,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他们也被称为福州十汉团。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3)

(同盟会福建支会成立)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4)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5)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6)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7)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8)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19)

(二)碧血黄花,左海俊杰

中国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组织发动了近十次的武装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黄兴等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秘密召开著名的“庇能会议”,决定在广州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广州起义爆发,福州与各地革命志士纷纷赶赴广州,他们舍生忘死、浴血奋战,终因孤军奋战、寡不敌众而失败。广州起义(又称“三二九”起义、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反响、影响深远,预示着更加猛烈的反清革命浪潮即将来临。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0)

槟榔屿会后,黄兴、赵声在香港成立统筹部,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工作,各地革命志士纷纷赶赴广州。1911年4月下旬,黄兴回到广州筹备起义。由于消息泄漏,起义被迫提前。4月27日傍晩,黄兴率“选锋”队一百多人攻入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已逃,黄兴等人放火烧毁了督署。后因孤军奋战、接应不及等原因而失败,革命志士有的在战斗中英勇牺牲,有的被清军逮捕后残杀,部分侥幸生还。同盟会会员潘达微设法收殓此役牺牲的烈士遗骸72具,葬于广州城郊黄花岗(原名红花岗),故此役又称黄花岗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革命志士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慷慨悲歌。参与此次起义的福州籍革命志士人数众多,其中在起义中牺牲的就包括林文、方声洞、林觉民、林尹民、陈与燊、刘元栋、陈更新、陈可钧、冯超骧、刘六符等“福州十杰”“连江九烈士”“仓山郭宅四烈士”合计23人,以及严骥、林斯琛、李恢、吴适、郑烈等生还义士43人。林觉民慷慨别妻、方声洞举族赴义……革命志士用生命铺垫了民主共和之路,用鲜血凝聚了辛亥闽魂之光。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1)

(孙中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然是役(黄花岗起义)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2)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3)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4)

(林白水革命烈士证书)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5)

(方声洞《与妻书》)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6)

(方声洞《禀父书》)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7)

(林文书信)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8)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29)

(黄花岗中学碑)

碑高1.85米、宽0.6米、厚0.24米,为长乐人林素园于1946年7月7日所立,借以缅怀黄花岗起义牺牲的烈士。该碑因城市建设被迁移到于山戚公祠内,2007年10月,福州市博物馆在进行《辛亥革命在福州》展陈更新征集有关展品时,在于山戚公祠内堆放的一堆石构建筑中发现了该碑。后将其移至于山大士殿真龙庵内予以展示。该碑是以“黄花岗”命名留存下来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也见证了林素园的爱国情怀和拳拳的赤子之心。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0)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1)

(方声洞举族赴义)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2)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3)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4)

(三)武昌首义,福州光复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全国革命者深受鼓舞。湖南、陕西首先举事,随后各省纷纷响应,革命烈焰迅速席卷全国。福建亦于1911年11月9日在福州于山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炮。武昌首义后短短两个月内,内地18省中即有14省和上海等地,以武装或和平方式响应武昌起义,成立军政府,宣布独立,清朝政府统治随之土崩

瓦解。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5)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6)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7)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8)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39)

(四)中山莅榕,八闽生辉

1912年4月,为了促成南北统一,孙中山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一职。他在从南京乘船返回广东途中,专程到福州看望福建同盟会会员和慰问黄花岗死难烈士家属,并发表重要演讲,受到福州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孙中山先生莅榕是对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州革命志士的充分肯定,给八闽大地增添了无限荣光,其意义极为重大。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0)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1)

(五)四方请缨,共襄大业

如果说福州革命志士在广州起义中所表现的是冲锋陷阵的大义凛然和舍生忘死的爱国激情,在福州光复战役中所表现的是军民齐心、浴血奋战的果敢精神和豪情壮志,那么在武昌、镇江、九江、南京诸战役及讨袁“二次革命”等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则是机智果敢与深谋远虑,他们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及巩固民主共和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2)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3)

(结语)

辛亥革命的胜利,是成千上万仁人志士舍生取义、英勇作战、前仆后继所争取而来。革命先驱的英雄事迹和历史功勋,将永远为后人所尊崇与铭记!

抚今追昔,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对中华民族发展的美好憧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伟大梦想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缅怀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就是要学习和弘扬他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4)

(观音阁)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5)

(辛亥革命福州前敌总指挥部旧址)

武昌首义后,同盟会福建支会积极筹备武装起义并建立起广泛的革命大联盟。革命军设总司令部于花巷,设前敌总指挥部于于山大士殿,由新军二十协统领许崇智任总指挥。1911年11月8日下午,革命军抢占于山制高点,将炮火主力安置在鳌顶峰,把将军署、旗下街一带作为炮击的主要目标,许崇智当晩率部上于山进驻前敌总指挥部。11月9日拂晓,革命军向清军旗兵驻地发起炮击,打响了福州光复的第一炮。当天,革命军还在城内各处与旗兵展开激烈巷战,重创清军。激战期间,清军先后两次举白旗投降,闽浙总督松寿吞金自尽,福州将军朴寿被革命军俘获,次日遭处决。11月13日,闽都督府成立,至此,辛亥革命福州光复。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6)

(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中使用过的大炮)

1911年11月9日拂晓,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在于山打响,革命军在于山山巅安放的大炮向清军将军署发起炮击,在各方面兵力的配合下,最终取得了战役的胜利,福州宣告光复。1999年,此炮在福州军分区基建工地中被发现,经考证,为辛亥革命福州光复战役中所用之炮。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7)

(观音阁后殿)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8)

(御题大士出山碑)

该碑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闽浙总督三宝上疏经乾隆皇帝恩准后竖立。碑高3.5米、宽1.59米、厚0.4米。质地为水成岩石。碑上方镌刻乾隆皇帝御书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碑面阴刻一尊络腮胡须、双目炯炯、形像略显粗犷的大士(男相观音),大士坐于树下手持净瓶,瓶口飘出一缕轻烟,烟端处显现一尊面容姣好的女相观音。该碑用通俗易懂的画面描绘了观音由男相变为女相的过程。

据记载观音为佛教大乘菩萨之一,传入中国之初为男相,元代以后盛行女相。该碑是研究观音从男相变为女相的有力实物见证,这为福建仅有,在全国也属罕见。根据碑文的记载,该碑还是研究古代“祈晴求雨”的重要实物资料,弥补了古代官员“祈晴求雨”只留下文字记载,而没有实物的不足,实属难得。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49)

(观音阁内榕树)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0)

(补山精舍)

补山精舍,原建于北宋年间,后毁,又多次重建,现存的是清道光年间所建的。

一九三三年秋,国民党十九路军被迫从上海淞沪抗日前线撤退,进驻福建,其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等在这里商讨联共、倒蔣、抗日大计,十一月三十日发动政变、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史称“福建事变”。现该舍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1)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2)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3)

(“福建事变”展厅)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4)

(前言)

1931年,日本侵略者侵犯我国,民族危机日益深重。1933年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十九路军将领受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联合李济深、黄琪翔等为代表的部分民主爱国力量,于11月20日在福州发动事变,宣告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简称福建人民政府),公开与蒋介石政权决裂,并实行联共抗日政策,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及工农红军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展开了抗日反蒋斗争。

“福建事变”虽然仅经历了短短的50多天,但对于中华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建立和扩大等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华民族英勇不屈、寻找抗日救亡道路的又一悲壮史实,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5)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6)

(第一部分: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7)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8)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59)

(第二部分:酝酿事变)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0)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1)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2)

(第三部分:成立“政府”)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3)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4)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5)

(第四部分:精神永存)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6)

(结束语)

“福建事变”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它的意义表明每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都能团结一心投入到抗击侵略者的战争中。国民党的蔡廷锴、农工党的黄琪翔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第一批站岀来反蒋、联共、抗日,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必胜信心,有利于全国抗战的局面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福建事变”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客观依据,也为后来妥善解决“西安事变”问题提供了宝贵借鉴。毛泽东在延安曾感慨:“无论蔡廷锴将来的事业是什么,无论当时福建人民政府是怎样守着老一套不去发动民众斗争,但是他们把本来向着红军的火力掉转去向着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不能不说是有益于革命的行为。”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曾深情地对陈铭枢说:没有你们那时的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府。这些简短的话语深刻阐明了福建人民政府在中国人民革命胜利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今天我们在“福建事变”的策源地——一补山精舍,回顾这段历史,对于那些曾经为自己的祖国做出贡献的人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我们爱和平,我们要统一。爱国一家,一切具有爱国良知的炎黄子孙均应竭尽全力,为促进祖統一、维护世界和平而共同努力,以告慰爱国先烈的英灵。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7)

(花巷基督教堂)

花巷基督教堂,位于福州市区东街口附近的花巷。基督教于1840年前后正式传入福州。“花巷堂”原名“尚友堂”,属福州基督教卫理公会教堂之一。1915年,美以美会为了社交的需要买下此地建堂,遂有“社交堂会”之意,故以“尚友堂”命名。清代曾是满清官僚“琉球王”“兆新”的王府;辛亥革命时期,福建革命军司令部亦设立于此。1915年9月5日,堂会举行了第一次新教徒洗礼入教仪式,1938年改建为福州市仅有的花岗石墙体的礼拜堂(即现在的教堂建筑)。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8)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69)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0)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1)

(花巷基督教堂)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2)

(花岗石礼拜堂旁边,有一个中式建筑)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3)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4)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5)

(花巷基督教堂)

辛亥革命纪念馆和博物馆(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7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