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肾结石的形成和预防)

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肾结石的形成和预防)(1)

导 读

肾结石属于上尿路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是指晶体物质(如钙、草酸盐、尿酸盐等)从尿液中析出并沉积于肾脏部分。近年来,肾结石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估计全球患病率为10- 15%。好发于青壮年男性,其中90%的肾结石含有钙,以草酸钙结石最常见(图1)。多数肾结石不需要手术治疗,内科预防和治疗即可控制病情。但肾结石的复发率也很高,约有50%的患者5年内会再次发作。

肾结石形成的原因以及防治方法(肾结石的形成和预防)(2)

图1 肾结石的概况

多数肾结石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如果结石从肾脏掉落导致尿路梗阻,就会出现腰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血尿等临床表现。一侧肾结石引起梗阻,可引起该侧肾积水和进行性肾功能减退;双侧肾结石或孤立肾结石引起梗阻,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多项研究发现,肾结石与慢性肾脏病(CKD)有关。在一项以人群为基础的队列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结石患者患CKD的风险增加。临床诊断为CKD的风险增加了50-67%,血肌酐持续升高的风险增加了26-46%,eGFR持续降低的风险增加了22-42%,风险增高与CKD相关疾病无关。另外有研究发现,无高血压的结石患者患CKD的风险增加。因此了解肾结石的成因并及早预防至关重要。

肾结石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尿中晶体物质浓度升高或溶解度降低,呈过饱和状态,析出结晶并在局部生长、聚积,最终形成结石。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01 尿液结石的成分增多

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液中钙盐、尿酸、草酸、胱氨酸等成分增高,使其浓度超过溶解度,从尿液中析出形成结晶、结石。钙的代谢异常是引起含钙肾结石的重要因素,引起尿钙增高的常见病因有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生素D摄入过量等。高尿酸血症可因血尿酸增高而形成尿酸盐结石。

02 抑制成分减少

正常人体内存在多种抑制结石形成的物质,如枸橼酸、镁。然而,当抑制结石的物质产生不足时,则会促进结石形成。

03 梗阻和感染

在尿路梗阻和排尿不畅时,尿液内形成的小晶体容易附着在尿路上皮细胞成为结石核心,当并发尿路感染时细菌脓块和坏死细胞也可成为结石核心,促发晶体析出并在其表面沉积包绕而形成结石。

04

饮食

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钠、高糖食物可引起尿钙、尿尿酸排泄增多而枸橼酸含量减少促进结石形成。饮水过少可导致尿液浓缩,使各种形成结石的成分过饱和,诱发结石形成。此外还有其他多种影响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遗传、环境等。

那么,如何预防肾结石呢?

01

饮水

目前普遍认为多饮水是预防肾结石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增加每日饮水量可以增加尿流量和尿量来防止结石的形成,从而降低尿溶质浓度和过饱和度。研究显示,高液体摄入量不仅可以降低40%至60%的肾结石风险,还有利于降低肾结石复发的风险。目前发现,即使是饮水少量增加也能降低患肾结石的风险。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即使尿量增加320ml/天,也能显著降低复发肾结石的形成。此外,有研究发现,肾结石未复发者的尿量比复发者平均增加0.5-2.1L。目前的证据明确支持多饮水以防止肾结石复发,没有固定的推荐饮水量,建议保证每日最少尿量达到2.0-2.5L。对于患心力衰竭、中-重度慢性肾病和肝硬化等需要限制入量的患者,要根据医生的建议确定每日饮水量,大量饮水可能导致疾病进展。多饮水最好是饮白水,摄入碳酸饮料、奶茶、果汁等含糖较多的饮料,反而会增加患结石的风险。

02 饮食干预

长期大量摄入高蛋白、高钠、高糖食物可引起尿钙、尿尿酸排泄增多而枸橼酸含量减少促进结石形成。减少风险人群长期摄入高蛋白、高钠、高糖、高草酸饮食可减少肾结石的风险。比如,控制菠菜和茶叶的食用,可以有效减少草酸的摄入。

03

减肥

肥胖会增加肾结石的风险。肥胖症患肾结石者容易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高尿酸尿和尿酸结石。因此建议控制体重,维持BMI在18-24的正常范围内。健康饮食,控制高钠、高嘌呤食物摄入,适当增加富含纤维素的粗粮、富含枸橼酸的水果。

04 原发病

针对原发病的治疗很重要,比如原发性甲旁亢、高尿酸血症等容易引发肾结石的疾病。应用药物可以预防结石复发,如别嘌醇预防尿酸结石复发,补充枸橼酸盐和镁剂预防草酸钙结石复发。同时,避免尿路感染和及时治疗感染也很重要。

除上述外,肾结石高风险人群切记盲目补钙,还可碱化尿液(PH值维持在6-6.5之间)都可以降低肾结石的相关风险。

总之,肾结石成因复杂,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预防肾结石的发生,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多饮水、保证每日尿量。

参考文献

1. Andrew D. Rule,Eric J. Bergstralh, etc. KidneyStones and the Risk for Chronic Kidney Disease. Clin J Am Soc Nephrol 4: 804 – 811,2009.

2.内科学,第3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M Pilz,H Michel,A Berndt.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Kidney Stones: An Update. AmFam Physician. 2011 Dec 1;84(11):1234-42.

4.Wisit Cheungpasitporn, Sandro Rossetti. Treatmenteffect, adherence, and safety of high fluid intake for the prevention ofincident and recurrent kidney ston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ournalof Nephrology volume 29, pages211–219 (20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