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婚姻酸甜苦辣(农村婚姻那些事儿)

网上云:爷爷用一瓢小米娶了奶奶,恩爱到白头;父亲用半头肥猪娶了母亲,相濡以沫一辈子。而年轻一代呢,被房子、车子、票子捆绑的婚姻能走多远呢?

那么,就让我带你穿越一把,看看旧时代和农村婚姻有关的那些事儿。

在那个吃白面馍都算奢侈的贫苦年代,我父母那一代人的婚姻基本是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通过媒人牵线介绍,双方在村头的小桥或田间小路上见面。封闭保守的乡村,至今还流传着相亲闹出的趣事、糗事。

村里有一小伙去相亲,他娘知道自己儿子笨嘴拙舌,怕小伙子和人家姑娘没话说而尴尬,就给小伙子买了一兜瓜子带上,目的是边吃边聊,调节一下气氛。

小伙子本就笨嘴拙舌 ,见到陌生的姑娘,紧张的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只好狂嗑瓜子。后来姑娘托媒人捎来一句话:这人是不是傻种一枚?就知道吃——而且是不让让姑娘只顾自己闷头吃!

还有一小伙去相亲。那时获取信息的渠道比较单一,哪有那么多明星八卦社会热点可以作为谈资,双方聊完诸如你家有几口人几亩地之类的话题后,小伙子搜索枯肠,实在想不出接下来还有什么可聊的话题。

这时,小伙子一抬头,看见姑娘家门楣上吊个风干的青皮葫芦,就感慨道:这葫芦真大,估计能开仨瓢!仨瓢?!这事作为段子在姑娘村子流传了很久。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

农村的婚姻酸甜苦辣(农村婚姻那些事儿)(1)

茫茫人海,相亲这种古老的方式,一见钟情的概率还是很低的,跟现在买中大奖的概率差不离。如果双方觉得差不多,婚事基本就定下来了。哪个姑娘相亲次数太多,是要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的。

于是,下一步就是去县城“截衣裳”。除了男方、女方,还有女方的大娘、婶子一大群所谓“智囊团”。一群人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杀向20里外一年都难得去一次的县城。

有这么多“电灯泡”跟着,在买衣服的过程中,其实男女二人是根本没有说话的机会的。那时候,百货大楼的营业员一看这样的一群人,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趁机提高价码。

许多钱带的少的小伙子看到姑娘的手摩挲柜台上的毛呢布料,摸摸兜里越来越薄的钱,还真是吓得后背冷汗涔涔。

当然,在去县城截衣裳的过程,也能检验出小伙子是抠门儿还是大方,也有从县城回来立马找媒人退亲的,闹出多少啼笑皆非的事。

这去县城截衣裳基本上就算做一个订婚仪式。姑娘和小伙从定完亲到结婚前这段时间除了过年双方互走亲戚外,基本是不怎么见面的。如果哪个小伙子和姑娘来往频繁了点,在面子大于天的农村,那唾沫星子也要把人淹死。其实,还有一个考虑,就是防止男女来往多了,无端生出些是非。

农村的婚姻酸甜苦辣(农村婚姻那些事儿)(2)

比如,俺村的霞姑娘,体态丰腴,肤白貌美,又会打扮,用农村人的话说这闺女长得可真俊。霞仗着自己条件优越攒着劲儿可劲儿挑。十里八村的小伙子都看了一遍,没有一个中意。

最后有人给介绍了一个县城的小伙子,尽管个头矮小,相貌平庸,父母只是卖油茶糊辣汤的,但是那年月,农村姑娘能嫁进县城就是一脚迈进了云端里。霞欢天喜地的同意了。

订婚后,霞的心里总是忐忑,为了拴住小伙子的心,霞频繁的借去县城的机会往男方家跑。终于,男方的母亲提出了退婚,理由是霞整天描眉画眼,一看就不是过日子的人。男方主动提出退婚,在农村,对女方是莫大的羞辱。霞的哥哥召集了一帮近亲气势汹汹闯进男方家,捣烂了一口锅,照男方屁股上狠狠踹了几脚才算出了一口恶气

农村的婚姻酸甜苦辣(农村婚姻那些事儿)(3)

虽然不能经常来往,但是定了亲的姑娘还是和以前变得不一样了,心里装了一个人,开始悄悄的绣将来出嫁时要用的门帘,枕头套。

农忙时姑娘们像男人一样下地干活,农闲时,用粗糙的手一针针绣呀,绣呀,牡丹、蝴蝶,并蒂莲……仿佛要把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都绣进去。有调皮的孩子看见那已经订了亲的姑娘,就会对着那姑娘喊她未来丈夫的名字,姑娘就会羞得满脸绯红。

那时的家具都是自己找木匠做的,婚礼日期定下后,就开始找木匠给要出嫁的姑娘做家具。条几、大衣柜、写字台、五斗桌、小柜橱……一样样都出来了,老式粗苯,从此就要跟姑娘一辈子。然后涂上大红大绿的油漆,在太阳下明晃晃的亮人眼。

漫长的准备过程,其实也是给姑娘一个心理上的缓冲和准备,她将要完成自己角色的转变。终于等到了出嫁的日子,噼啪炸响的鞭炮声里,一辆敞篷的拖拉机载走了身穿红缎子棉袄的姑娘,去另一个村庄烧锅燎灶生儿育女,围着围裙吆鸡喝猪。满脸皱纹的老娘撩起围巾看着越走越远的女儿擦着混浊的老泪。

过了一辈子从来没有互相说过一句“我爱你”,只是去吃喜宴时把一块糖果悄悄藏进兜里带给你;从来不过结婚纪念日,只是在结婚纪念日那天看着满地玩耍的孩子,心疼女人憔悴了瘦了……

农村的婚姻酸甜苦辣(农村婚姻那些事儿)(4)

这就是我爸妈和姑姑他们那一代人的婚姻,忽然觉得那样的爱情很古典、很美好,让人向往。几十万的钻戒、豪车迎亲、高规格的婚礼……这样的婚姻就一定会天长地久么?就一定会比我爸妈姑姑那一代人的婚姻幸福指数高么?我看未必。可惜,谁也回不去了。

以《非常勿扰》为代表的曾经泛滥荧屏的电视相亲节目里,姑娘个个唇红齿白大波浪,细腰长腿白富美。和农村“高加林“高加林”们的生活隔着不止一个十万八千里。

严重失调的男女比例,水涨船高竞相攀比的天价彩礼,让许多农村适龄小伙找不到结婚对象,家庭条件稍差的,甚至二婚的姑娘也愿意考虑。我担心,有一天有些农村小伙择偶条件只剩下两条:女的,活的

还是老舍先生说的深刻:爱与不爱,穷人只能在钱上做决定。情种只生在大富之家。

今天,还有没有巧珍来爱“高加林”?一声叹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