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蓝山美食(蓝山乡愁里的记忆)

湖南省蓝山美食(蓝山乡愁里的记忆)(1)

红网时刻新闻11月7日讯(通讯员 李宗仁 欧阳昌云)11月3日上午,家住蓝山县毛俊镇洋田村的邱海兰和儿媳史红英开始了忙碌,今天他们要做黄腊“粑粑”和高粱“粑粑”,也是今年第一次做。

“做‘粑粑’除了原材料讲究,季节也十分重要,要等到深秋天气转凉的时候做最为适合,一直持续到春节。”邱海兰的丈夫邓朝阶回忆,村里自古以来就有做黄腊“粑粑”、高粱“粑粑”的传统习俗,小时候村里邻居做“粑粑”,大家都会去帮忙,小孩聚拢围在一起就像过节一样,十分热闹,做的“粑粑”也主要用来待客。

现在,邱海兰和儿媳史红英做“粑粑”售卖成为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一年要做2万多斤的黄腊“粑粑”和高粱“粑粑”,总收入有10多万元,且供不应求,除了本地超市、餐馆,还有上海、广东等地的订单。

湖南省蓝山美食(蓝山乡愁里的记忆)(2)

做黄腊“粑粑”主要用糯米、籼米和少量槐米,做高粱“粑粑”主要用高粱。为了确保品质,邱海兰和丈夫邓朝阶坚持自己种植稻谷和高粱,今年的20多亩地喜获大丰收。“早在前几天,就接到许多预定‘粑粑’的订单电话啦!”邱海兰忙着笑着告诉笔者。

“黄腊‘粑粑’中的槐米不但可以调色,还有祛湿清热之功效,高粱粑粑是杂粮,可以美容养颜、预防疾病。”史红英也接上话茬说。

黄腊“粑粑”制作,用八成的糯米和二成的籼米混合后,便用清水浸泡一晚上,再用碱水浸泡三至四小时,然后洗干净放入少量槐米混合磨成浆后,就可手工捏成小球形,最后用柴火灶蒸熟;高粱“粑粑”制作原理类似,高粱用水浸泡一晚上,随后也需放入碱水中浸泡三到四小时,洗干净后磨成浆,最后塑形蒸熟。

湖南省蓝山美食(蓝山乡愁里的记忆)(3)

等到“粑粑”蒸熟,热气腾腾地端上桌来,用筷子夹入口中,即感糯香柔和、细腻可口,而高粱粑粑粗细均匀、清爽中透出淡淡的香味,吃在口中,暖在心里。

一个小小的“粑粑”,不仅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蓝山儿女,也承载着蓝山人特殊而深厚的情感,更蒸出了脱贫致富的“甜滋味”。“粑粑”早已不再只是食物,亦是乡愁里的记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