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

王勃的《滕王阁序》有言道:“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一个人的梦想与坚持只有在时间里打磨后还能留下来的,才叫成功。

同样天赋异禀的两个数学天才,30年的时间打磨,一个成了学界扫地僧,一个却沦为农村低保户,为何相差无几的两人,命运却背道而驰呢?可能大多数人都不太了解,但数学系的人却应该都听说过张益唐和刘汉青的故事。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1)

张益唐

1.同为天涯沦落人

1978年,怀揣着对数学的激情与热爱,张益唐考入了北大数学系,花费了七年时间的他顺利地读完了硕士后,打算赴美深造,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待着他的既是机遇也是磨难,在普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他,遇上了一位影响他一生的导师——莫宗坚

可能是年少心性的影响,充满热情的张益唐在读博期间,选择了世界著名难题“雅可比猜想”为论文题目,雅可比猜想于1939年被提出,是代数几何领域中最难攻克的难题之一,虽然相较于数论而言,代数几何并不是张益唐所感兴趣的领域,但令人震惊的是,他仅用了两年时间便解决了自己的博士论文。

攻克了这一猜想,这件事马上引发了许多数学家的轰动,但在众人的推论下却发现了令人遗憾的漏洞,也正是这个漏洞,让张益唐陷入了磨难之中,为了向导师学习,张益唐的论证结果大多建立在莫宗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2)

张益唐

论文里大量引用了他已经证明的理论,然而在众多科学家的推敲下,惊讶地发现,莫宗坚算错了,莫宗坚的错误基础,直接导致了张益唐的论文失败,随之而来,直接引发了两人的矛盾, 在莫宗坚的压制下,张益唐开始了漫长的博士生涯,一年又一年的读了整整七年才毕业。

也幸好,博士最多只能读七年,不然张益唐也不知道自己还要读多久,但糟糕的是,莫宗坚虽然通过了张益唐的论文但却不愿意给张益唐写推荐信,没有推荐信的严重后果直接导致张益唐毕业后找不到学术性工作。

这时的张益唐已经37岁了,再也谈不上年轻,面对这样的结局,只能是心酸的生活,找不到学术工作的他只能在赛百味快餐店管账、送快递、端盘子、做小工、住地下室………就这样熬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又过了一个七年,但人生中又能有几个七年呢?

相较于张益唐的经历刘汉清的生活其实算是轻松的,甚至说是顺利,1980年,16岁的他考入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读建筑材料系热处理专业,大一大二的生活是平静的。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3)

刘汉清

但从大三开始迎来生活的转变,迷上数论的他开始了废寝忘食的研究,据说最疯狂的时候一天只睡两个小时,但一心投入的后果是严重的,他甚于放弃了更为基础的专业课,等到大四的时候多门科目挂科的他,已经无法毕业了,虽然学校又多给了一年时间,但他仍痴迷于数论。

最后1985年,他决定肄业回家,没有工作的他一心缩在家里研究。

几年后,认为小有成果的他,多方辗转请朋友帮忙将自己的论文寄送给了北大客座教授潘承彪审阅,一个月后,刘汉清等到了回复,但结果却并非他渴望的,潘教授明确地指出,他论文的第五页上有个论点未经证明,接下去的论证没有意义,已经不需要再看了。

这意味着刘汉清所有的心血付诸东流,但这场一开始就已经错的悲剧并没有改变刘汉清的固执,他依然在家沉迷于自己的世界里。

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是天涯沦落人,经历过挫折后的张益唐和刘汉清都开始了自己人生漫长的蛰伏,他们的梦想和坚持都开始在时间和生活中打磨,只是一个熬到了最后,一个却半途而终。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4)

张益唐

2.背道而驰的命运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这句诗在张益唐心里埋藏了很久,让人庆幸的是,耗费漫长岁月的他迎来了梦想的实现,博士毕业后的张益唐一直过着不太容易的生活,数年间沦落到在餐饮店打杂,甚至在车里过夜的窘境,而这种不太容易的生活,张益唐过了整整7年。

虽然生活艰难,但张益唐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在打工之余他仍会去翻阅数学文献,抓住学习的机会

就这样,一直到张益唐44岁,在朋友介绍下担任讲师的他终于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而一直到他取得成果,张益唐又经历了两个漫长的七年,2013年4月17日,58岁张益唐在没有告诉任何人的情况下,将自己的论文投给了数学界最负声誉的刊物《数学年刊》,至此这位默默无闻的扫地僧一文成名。

站上了数学的顶峰,而这正是他这些年来所坚持着的梦想,他用时间来证明了自己,“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这是对张益唐最好的赞誉。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5)

刘汉清

相比之下,刘汗青的结局则显得有些凄惨,心气高傲的他同样固执于学术研究,但不同的是他一直沉浸在家里没有任何工作,虽然有同学曾他找过一份热处理车间技术员的工作,但刘汉清嫌弃工厂噪声太大而且上夜班影响他夜里搞研究,不到一个月,便辞职回家了。

一直不得志的他,开始患上严重的焦虑症,每天要吃大量安眠药才能入睡,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对自己能力的质疑,他的梦想最终没有抵过时间的煎熬,在往后的日子里,他放弃了自己热爱的数论研究,靠着每月400元的低保艰难度日,30年的岁月打磨,两个人的命运就这样背道而驰。

老一辈平凡人的励志故事(一个成学界扫地僧)(6)

张益唐

3.得与失的教训

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在张益唐和刘汉清的故事里折射的是我们大多数人的影子,很多时候我们的坚持背后,往往是不知道结果的得与失,而张益唐和刘汉清的结局到底为何会背道而驰

我想关键有一点在两人坚持的态度,所谓坚持并不只是时间的累积,还在于前进的方向,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同样是走了十万八千里,有的人走到了远方,有的人却只是在原地打转。张益唐在生活艰难的时候,却始终坚持着一个方向,不断在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而刘汉清在许多年里几乎都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村庄,只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头研究,但要知道村庄肥沃的土地只能孕育庄稼,却养育不了学术,刘汉清的坚持相对而言更像是在固执的浪费时间。

因为虚度光阴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工作,远离世界,也就没有了上升的空间,不愿意向生活妥协的他也只能妥协生活。

梦想是火,照亮着我们许多人的生活,追求梦想的路是遥远的,但是把握好方向坚定地走下去,哪怕再慢,哪怕再晚,只要最后的成功是真的,一切就都值得,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也不因虚度光阴而悔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