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

这个世界对抑郁症的人包容性还是不够,老一辈人无法理解:一个孩子能得什么抑郁症?他们以前生活那么苦都挺过来了,现在的孩子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同龄人无法理解:小伙伴为什么看起来那么开心但是别人却说他生病了?如果你没有接触过抑郁症,可能你也会有这些疑惑。

抑郁症是咋回事?

很多人认为抑郁其实是心理变化,大家一定要改变观念,它是真真切切的功能性病变

人的大脑是非常精密的“仪器”,它接受信号处理信息都需要神经递质,一旦其中一种神经递质出现异常,神经元就不能正常传递信号,于是人们就会出现负面情绪。

如果是一种神经递质出现异常,患者通常只会有抑郁表现,而如果是多种神经递质出现异常,患者除了抑郁还会躁狂。

所以,抑郁症不是安慰两句、自我调节就能轻易好转的,这种功能性病变需要用药治疗,如果患者或家属觉得这不是病,羞于治疗,时间长了患者的脑容量会缩小,患者在抑郁和躁狂状态下也无法正常生活。

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1)

好好的人怎么就抑郁了呢?

45-60岁,警惕更年期抑郁

通常女性的发病时间会比男性提前一点,表现为低落、疑心病重、睡不着、乏力、浑身疼痛、不想社交等,主要是身体激素变化以及从工作岗位退下来无法适应,对目前的生活感觉不满意导致的。

坐月子期间容易抑郁

产前产后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一时接受不了,感觉生活透不过气,也会影响心理健康。害怕自己照顾不好孩子,觉得没人帮助自己,觉得丈夫不关心自己等等,这些负面情绪都会让产妇崩溃,产生极端行为。

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2)

长期遭受心理创伤

比如说疫情这些年,出门旅游受限制、经济不景气、工资下滑,动不动就隔离、做核酸,不知道什么时候病毒才能消失,会让很多人感到无法适应。此外,婚姻中遭受冷暴力、家暴、校园霸凌等也会给人带来心理创伤。

你不知道抑郁症什么时候会来,它太难发现了,你以为它离我们很远,可是数据表明,青少年抑郁症检出率达24.6%,成年人为6.8%,这些还是被确诊的数据,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或没有去就医。

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3)

这些话频繁出现,可能是被抑郁症盯上了

“对不起,是我没用”

患者经常有负罪感,容易内疚,习惯性把事情往身上揽,哪怕自己很累也不知道拒绝,当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他们会觉得是自己没用造成的,陷入深深的内疚中,不管别人怎么开导都没用。

“不好意思,我不想去/说”

人的行动力和神经递质浓度有关,神经功能正常时你会充满行动力,说干就干,非常有活力,当神经递质浓度下降时,身体就像生锈了一样,一点都不想动,而且不想和别人交流,只想一个人在房间里,充满了无力感。

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4)

“我真的很累,你根本不懂”

患者常常会感觉心累、身体累,哪怕是从床上爬起来穿衣服,也要用尽浑身的力气,哪怕肚子很饿了,也懒得动手动嘴。患者的疲惫还和睡不着觉有关,他们一躺下思绪就会满天飞,很难进入深度睡眠,而失眠又会加重疲惫感。

降低抑郁风险不难做到,试试这两招

每天快走半小时,一周走5天

JAMA子刊上一项研究表示,每周快走2.5小时,抑郁症风险降低25%

研究发现,活动水平高的人,患抑郁风险更小,这可能和多巴胺分泌有关,运动还能促进各种激素稳定,对大脑神经功能有益。

但是想起到降低风险的效果,需要人们长期坚持并达到一定运动量,感觉自己有抑郁倾向的人,可以利用周一到周五的时间,每天抽出半小时去快走。

如果你不喜欢快走,也可以换成做家务、种花种树、做瑜伽、骑马、打球等活动。

一个抑郁症患者战胜抑郁症的秘诀(得了抑郁症的人)(5)

简化生活,降低期望值

生活元素越多,越会给人乱糟糟的感觉,心情也会受到影响,而整洁明亮的环境让人的心情也跟着舒畅起来。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在家里大扫除,把过期的、老旧的、不需要的东西一起扔掉。选择太多往往会让人迷茫,简化生活反而会让目标明确。

工作学习前制定计划,安排难易程度排序,先从简单的事情开始做,以便增强自信心,难以解决的问题适当放弃或过段时间再做也行,不要逼迫自己。

感觉压力、焦虑往往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了,希望自己能达到一定高度,但是却忽略了自己的承受能力,时间长了谁都会累,如果真的觉得累了,那就休息一下吧!

生病了一定要治疗,不要等到问题越来越严重才去重视,其他人也不要苛求抑郁症患者,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感受到患者的痛苦的,更不要冷嘲热讽,说一些伤人的话。相信自己,只要能坚持治疗一定会慢慢好转的。

参考资料:

[1]每天快走15分钟,和emo说拜拜!JAMA子刊:每周快步走2.5小时,抑郁风险降低25%!.梅斯医学.2022-08-26

[2]世界精神卫生日 | @抑郁症患者家属,其实你能做的很多!·健康中国.2020-10-10

[3]2020年中国国民心理健康蓝皮书:24.6%青少年抑郁,重度·齐鲁壹点.2021-03-3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