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

#创作挑战赛#20年前,香港电影已经被唱衰。

年产量从巅峰时期的300部以上,降到100部,再到不足百部。

虽辉煌不在,但那些年的香港电影每年总会有几部质量不错的电影出来,也会有几个新人被带到大众的视野之下。

如《少林足球》《男人四十》《无间道》《PTU》《功夫》,以及彭浩翔、林嘉欣、余文乐、陈冠希、吴彦祖、冯德伦等。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

有这些电影撑着,老一辈演员带着,新生代的冒头,尽管香港电影难以再现“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鼎盛时代,但至少未来是有希望的。

可20年后的今天,随着第4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落下帷幕,多年前的这种希望已经荡然无存,从电影到演员,都是老态龙钟,没有一丝新鲜血液注入。

之前的新生代,接班成龙、刘德华、梁朝伟等人的谢霆锋、余文乐、陈冠希、吴彦祖、冯德伦,已经消失在了金像奖的名单当中。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2)

唯一可能在来年加入金像奖角逐之战的只有谢霆锋。

余文乐在2017年之后,6年间只有一部网大,陈冠希因门事件与电影的缘分已尽,吴彦祖现在专注于在北美发展,冯德伦烂泥扶不上墙。

然而谢霆锋未来的电影都是清一色的警匪片,《海关战线》《新警察故事2》《海关蔓延》,可见港片确实失去了当年的百花齐放。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3)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4)

再看今年的金像奖,最佳导演和编剧是韦家辉,影帝是刘青云,影后是郑秀文,最佳男配是许冠文,最佳女配是王宛之。

所属的电影分别是《神探大战》《流水落花》《风再起时》《还是觉得你好》,最大赢家是《神探大战》,依旧是万年不变的警匪片。

2002年,一部《无间道》让香港电影起死回生,2023年,香港电影依赖的还是警匪片,20年间,不但没有一丝进步和改变,甚至还退步了许多。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5)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6)

《流水落花》未在内地上映,不做评价。

《神探大战》《风再起时》《还是觉得你好》是什么质量的片子,大家心知肚明。

这样的电影都可以拿到最具份量的大奖,若在20年前的金像奖,它们可能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7)

更为感慨的是电影之中的演员,刘青云、梁朝伟、郭富城、许冠文、黄子华、郑秀文。

20年前,我们在港片中看的是他们,20年后仍然是他们,时间带走了港片的盛世,却没有带来新的面孔。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8)

《正义回廊》本是金像奖的一剂兴奋剂。

但金像奖却让它沦为了最大的遗珠,16提1中,仅获得了新晋导演这个聊以慰藉的奖。

香港电影没有给新电影应有的走到一线的待遇,反而倚老卖老,导致其变得越来越老气,已然没有了当年新浪潮时期的锐气。

再加经济下行,制度变化,以及地缘政治地位的下降,金像奖再固步自封便会沦为“村奖”,届时再补牢,为时已晚,毕竟情怀撑不起一个颁奖典礼。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9)

其实,金像奖也在今年做了些改变。

为了彰显自己对艺术的坚持,逆着舆论,强行把最佳影片颁给了张婉婷的《给十九岁的我》。

因为上届柏林电影节和威尼斯电影节就将金熊奖与金狮奖给了纪录片,本届戛纳电影节也极有可能,所以向欧洲三大靠齐就是选择了艺术为先。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0)

可金像奖这样做,反而适得其反。

作为纪录片,《给十九岁的我》上映四天就收获一千多万港元票房,叫好又叫座,确实当得起“最佳影片”这四个字。

但以艺术属性、影片技法、社会议题来看,《给十九岁的我》根本不配,更适合这个奖的应该是《正义回廊》。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1)

《给十九岁的我》本应是观察型纪录片。

讲究的是客观性和真实性,拒绝人为主观干扰,但张婉婷却将其变成了阐释型纪录片和表述行为型纪录片的混合体。

倚重解说词改变纪录片原本的主题,并且背离现实主义,把真实事件主观放大,强调自己的主观表述,说服观众接受自己的观点。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2)

《给十九岁的我》中存在着各种误导和造假。

一开始,《给十九岁的我》只用于筹资而拍,且只在校内传播,但之后却变卦,在没有征得片中几位女孩的同意下,直接转为商业行为。

为了让顺应当下话题,张婉婷通过剪辑和旁白直接改变了纪录片的故事,将阿聆塑造成伏“弟”魔,全然忽略阿聆说自己照顾弟弟是因为弟弟患有自闭症。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3)

不仅如此,张婉婷还在《给十九岁的我》中刻意造假。

片中有一个女孩抽了几口烟就被她定义为叛逆少女,为了加深这个人设,张婉婷专门请她来拍自己的广告,然后对其进行诱导性的采访。

甚至还专门安排了唱K局,幸好女孩有事未能到场,这么做就是为向大众传达她荒废学业,只顾自己赚外快,挥霍人生的不良少女的印象。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4)

这样的纪录片,全方位失败。

在艺术属性上与纪录片的定义相悖,就不配被称之为纪录片,在影片技法上,把纪录片变成了剧情片,类型混乱,俨然一个四不像。

在社会议题上,罔顾被拍摄者的隐私和意愿,使用各种手段夸大其词,以高高在上的优越性对她们进行贬低,招致人们的抵制和反感,不值得半点同情。

所以不论从哪一方面看,《给十九岁的我》都不该得最佳影片,不但不会提升金像奖的艺术属性,还败坏了金像奖本就不多的口碑,丧失了公信力。

刘青云95年两次提名金像奖(刘青云三次夺得影帝)(15)

这就是现在的金像奖,越来越不符合华语三金的名声。

新鲜力量不给予支持,艺术性的城池没有守住,只会守着老本,坐吃山空,金像奖的未来堪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