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与咖啡能一起吃吗(喝咖啡和吃大蒜能在一起吗)

首先给出一个定论:喝咖啡和吃大蒜的不管能不能在一起,但是谁也不比谁高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蒜与咖啡能一起吃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蒜与咖啡能一起吃吗(喝咖啡和吃大蒜能在一起吗)

大蒜与咖啡能一起吃吗

首先给出一个定论:喝咖啡和吃大蒜的不管能不能在一起,但是谁也不比谁高级。

最早接触到咖啡大蒜论的时候,是从郭德纲和周立波的隔空对战开始的。但是事情的起因绝不是因为吃大蒜的看不惯喝咖啡,而是因为周立波的“喝咖啡的跟吃大蒜的人不能在一起”的言论,这当然是引战。

首先,必须强调的是你可以强调“门当户对”,但是却不可以借此言论来鄙视某一方。在我看来,鄙视这个词没有从上而下的意思,更多的是不同群体的看不惯。我不黑周立波,言论自由还是好事,只不过语言可以有无数的组合去表达同一个意思,而他则选择了最容易惹事的那一个。

背景不同,物质基础不同或者价值观,习惯不同的人在一起可能性不大,这最该是此番言论背后的意思。我们当然肯定这句话的某种意义上的道理。

但是,咖啡和大蒜,谁有没有能力否定谁。

不可否认的是,当今的时代,人们的意识空前提升,女权意识也空前高涨。人们选择的范围和自由越来越多,你可以喝着咖啡,听交响乐,读着米兰昆德拉,张爱玲,是枝裕和,经常出国旅游,去巴黎喂喂鸽子;你也可以在家里拿着不高的工资,住在城中村的房子里,看着网综,追着无脑的剧集,要么哭得死去活来,要么乐得像个200斤的胖子,甚至会为了团购最便宜的美食,买到最便宜的东西在网上熬夜等待。但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天天喝咖啡的就不会去吃一碗10块螺蛳粉吗?天天吃大蒜的难道就没去过欧洲,喝喝咖啡,喂喂鸽子吗?这不挨着嘛。大家的选择多样,只能说明大家的爱好不同,习惯不同,哪有什么上下之分?

相反,能够在不同的阶层游走,喜欢喝点咖啡,也喜欢吃点大蒜,能够天天看乡村爱情,也会迷着昆汀,王家卫的电影。老祖宗就是从泥土里来的,社会往前走是为了让你学会包容和选择,而不是让你回头或者挑事的。

最讽刺的是,国外的街头,沿街乞讨的很多都是喝咖啡,咖啡就是一种廉价的,大众化的饮品—等同于白开水,怎么就到了国人的眼里就成了高级的东西,这个比喻本身就够低级。而大蒜呢,你们眼中的高级法餐,大蒜还是重要的材料呢。

知乎上有句评论挺有意思:最爱吃大蒜的意大利人自认为比上海人不知道高级到哪里去了呢。

你可以吃大蒜,你也可以喝咖啡,但是你们互相不要仇视,你也买得起大蒜,他也买得起咖啡。

任何层次都不可能离开彼此,共同进步才是不二法门。

再者说了,喝咖啡的坏处也是多多,吃大蒜的好处也是多多。

真正的高级,是内心的包容和行为的平等。

其实人类有一个急需要改进的劣根性,全世界都一样:一旦自己起来了,就想要欺负其他没起来的人,通过这种精神快感给自己营造“虚无”的满足。但是自己处于底层的时候,又是各种看不上起来的,一直都是死循环。当然,还有一些更可笑的:自己还没起来就去各种鄙视和抱怨的—河南沈丘拒不配合防疫的男子的言论和心理就是绝大多数人的代表—自己去了几趟发达的地方,再回自己的不如人的家乡,感觉自己就高级得不得了了。

喝咖啡的会说吃大蒜的人有短视和偏见,吃大蒜的会说喝咖啡的有傲慢和狭隘。吃大蒜的有味道,喝咖啡的也有味道。吃大蒜群体也会不适应咖啡的味道,喝咖啡的也会不适应大蒜的味道,但是谁是情趣高,有文化,谁是市井粗鄙,这倒也不见得就只有一种搭配。

人群可以分类,但是那也只不过是因为差异而已,绝对不会因为谁比谁高级,谁鄙视谁?即使现实是这样,那这种情况也早晚会改变。

能够在各个阶层,各个人群之间畅行游走的,又能够适应各个习惯的,那才能叫做高级。

不做两面派,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互相尊重,平等和谐。

告诉喝咖啡的人,吃大蒜的人一个消息:日本首先开发出了大蒜味的咖啡,还不臭嘴。

果然,真正的高级是不可能靠鄙视低级来满足自己的,本身就更应该懂得共处才是王道。

喝着咖啡就大蒜,秋水长天一色。— 郭德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