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一个朝代竟然如此多绝世之才(大唐人才济济此人能力平平)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兄屠弟成了储君,而后他又逼迫父亲李渊禅位,成为了大唐帝国的新主人。不过李世民也是凡人,内心难免会有障碍,毕竟皇位得来不正,天下必有非议。因此,他的首要任务就是塑造自己的光辉形象。

大唐一个朝代竟然如此多绝世之才(大唐人才济济此人能力平平)(1)

那么,摆在李世民面前的有两个难题,其一是如何面对过去,其二是如何开创事业。但首要的还是要面对历史,这直接关系到李世民能不能在皇位上坐稳,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单凭李世民自己并不能完成,他必须要选两个人来帮助自己。

对于这两个人选,李世民似乎早有安排,他们便是魏征和长孙无忌。魏征是敌对阵营中人,曾在李建成麾下效力,他为人足智多谋,堪称反面典型。对于魏征的重用,足以体现李世民的宽宏大度,更关键的是,只要魏征向世人证明,是李建成不仁在前,李世民不义在后,就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因此,长孙无忌被抬到了很高的地位,他的作用远非那些开国勋臣可以比拟,在其后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长孙无忌位列首位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那个李世民内心并不太喜欢的魏征,也应宣传得力,为李世民脸上增光而位列凌烟阁第四。

不过,我们也不难发现,就才学能力来讲,长孙无忌远不如魏征。在大唐开国之初的朝堂上,人才济济,长孙无忌充其量不过中等,即便如此,后来长孙无忌长期跟随李世民左右,他的实际政治才能也没有得到提高,一直处于不上不下的水平。

到了李世民晚年,大唐最大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立储。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因为个人品质问题被废,众皇子们蓄势待发,将目光紧紧锁定在皇帝宝座之上,一番筛选下来,最后长孙皇后的两个亲儿子李治和李泰脱颖而出。

大唐一个朝代竟然如此多绝世之才(大唐人才济济此人能力平平)(2)

然而,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从各方面来讲,李泰的能力更胜一筹,就连李世民对他也十分喜爱,且常常在大臣面前有意无意地暗示自己有立李泰的意向。加上李泰是老二,论资排辈也有优势,而李治比他小了9岁,且才能、心胸都不如李泰,如此一来,众人都把筹码压在了李泰的身上。

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李泰将继承大统,君临天下。可是长孙无忌持有不同观点,并且在他的主导下,李泰最终被排除在外,让李治捡了个大便宜。

按理说,李泰和李治都是长孙无忌的亲外甥,对于立储一事上原可不偏不倚,不管是谁当了皇帝,他这个舅舅照样地位显赫。可是长孙无忌有着自己的小九九,在他看来,让一个能力稍弱的人当皇帝,他就可以在朝堂之上横行无忌。

大唐一个朝代竟然如此多绝世之才(大唐人才济济此人能力平平)(3)

唐太宗后期,长孙无忌已经权倾朝野,如何将这种优势保持下去是长孙无忌一直思考的大问题,如果李泰继位,长孙无忌的美梦或将成为泡影。况且,在李泰的身边已经形成了一个文官集团,可以说,一旦李泰继位,这些人将是他的政治班底。

更让长孙无忌担忧的是,李泰素来对自己不冷不热,甚至还有些轻视。可想而知,一旦李泰做了皇帝,他必不会倚重国舅,长孙无忌的好日子也将一去不复还。

对于长孙无忌的这个算盘,英明的李世民又岂能不知,只不过李治在长孙无忌的运作下得到了元老派的支持,为了自己在死后能将贞观政策得以延续,李世民也不得不作出让步,同意立李治为太子,就这样,李泰被舅舅耍了一番手段,断送了前程。

大唐一个朝代竟然如此多绝世之才(大唐人才济济此人能力平平)(4)

然而,事实证明,李治并非长孙无忌想象中的那般懦弱,在后来的立武氏为后的争论中,李治的态度超乎一切的坚强,长孙无忌百般阻拦未果,还因此得罪了武氏,最终落得个削爵流放、自缢身亡的结果。或许,当初要是支持李泰,长孙无忌还不至于有此一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