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

朋友,您是林头方村人吗?您是林头方村的方家人吗?如是,那您知道名叫方智的开国英雄(烈士)吗?他,是全村的骄傲,更是方家人的骄傲。让我们以隆重的心礼,向这位已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致敬吧!

方智,祖籍林头方村方家,按族内取名排辈,属于''智''字辈。方智的父亲名叫方孝保,新中国成立前出门在上海做生意,于是方智就在上海出生并读书。在校期间,方智接受了进步思想,于1941年参加了革命,1947年解放战争中在山东牺牲,时任华东野战军101师连政治指导员,牺牲时才25岁。

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1)

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2)

根据现有档案,只知道方智出生时间、参加革命的地点、时间、职务和牺牲时间。档案很简,这也可以理解,因为1947年是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形势严峻,对烈士的登记工作相对粗略。但那是个特殊时期,越是简略,其内涵就越不简单。

我在1974年见过方智的烈士证书。证书上盖有两寸见方的大红方印:''华东野战军'',印旁有开国元帅陈毅和开国大将粟裕的亲笔签名。证书的文句格式是竖排的。''1947年7月''是烈士牺牲时间还是证书颁发时间,已记不准(2003年建造烈士墓时,因无遗骸,受委托的亲戚只能把烈士证书和取于方家烈士老屋内的一抔土放入墓穴内)。

根据烈士证书或档案中查阅到的''烈士牺牲''时间分析,方智可能牺牲于解放战争两大战役的其中一役。

第一种可能,牺牲于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此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参战部队是华东野战军,司令员是陈毅,副司令员是粟裕,整个战役由粟裕亲自指挥,在山东孟良崮围歼了蒋介石王牌整编74师。当时的势态是,国民党45万军队进攻华东野战军30万军队。国民党74师被华东野战军包围在孟良崮,解放军外围又有40多万国民党军队包围着。国民党妄图里应外合,消灭30万解放军,所以形势万分危急。华东野战军必须快速以仰攻(从山下往山上攻)方式,攻下孟良崮,消灭74师,才能化被动为主动。这是解放战争中决定全局的一战,国民党74师是蒋介石的王牌军队,师长叫张灵甫,部队一律美式装备,整编师的建制实质是军级人数,共三万多人,部队的战斗力很强。打掉蒋介石的王牌部队,对解放战争初期提振解放军军心,扭转当时敌强我弱的局势,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粟裕指挥下,华东野战军苦战几天几夜,终于攻下了孟良崮,击毙了74师师长张灵甫,也导致外围的40万国民党军无心恋战,一举扭转了解放战争的势态。电影《红日》,就是这场战役的真实写照。方智牺牲于这场战役的可能性极大,因为孟良崮战役在五月中下旬结束,战争结束后需要呈报烈士名单,又需要审核,这样在七月才发下烈士证书。如果''七月''是烈士证书颁发的日期,那么,方智烈士牺牲于孟良崮战役就无疑了。

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3)

第二种可能,牺牲于南麻临朐战役。如果档案中的''7月''不是烈士证颁发的时间,而是烈士牺牲的时间,那么,方智就牺牲于1947年7月发生于山东境内的南麻临朐战役。这场战役也是陈毅为司令员的华东野战军实施的,由粟裕直接指挥。当时针对的是蒋介石另一支王牌整编11师。这支国民党军队也是一式的美式装备,师长叫胡琏,全师三万多人,战斗力不亚于74师。当时,蒋介石实施对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集中了三十万国民党军队,其中包括了九个类似于74师、11师一样的整编师。这三十万军队,几乎都是国民党的精锐。因为当时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为了配合刘邓,按中央军委毛主席的战略意图,一边实行分兵策略,把本来已经集中的优势兵力一分为三,多方牵制国民党军队,陈毅粟裕领导其中的三分之一部队,继续在山东解放区与蒋介石精锐部队进行恶战。南麻临朐战役,就发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这场战役,由于国民党军队普遍吸取了孟良崮74师覆灭的教训,胡琏老奸巨猾,再加上天气对解放军极其不利,华东野战军打得非常艰难,牺牲特别大。但这场战役在解放战争中的历史作用也不可小觑,因为既配合了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区插刀(千里跃进大别山),又总结了经验教训,成了解放战争中由内线作战(在解放区防御性作战)转向外线反攻(把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的转折。方智烈士证书上或档案中的''7月''如是指具体的牺牲时间,那就是牺牲于这场战役。

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4)

南麻临朐战役

不管牺牲于哪一场战役,方智都是千千万万开国烈士中的一员。他作为连队指导员,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壮烈牺牲。他的骸骨不知今在何方,也许已被战场上的炮火埋没,但青山作证,他将浩气长存!

方智的烈士证书和墓碑上,都赫然写着:林头方人!说明他在军队里登记的祖籍,就是林头方村的方家,也许他在生前,一直惦记着自己的老家,相信他牺牲后的英魂,也一直在向往着回归故里。

现在,烈士的墓,都已经修在距村仅两公里的莘峰烈士陵园了,但村里知道烈士事迹的,有多少?

笔者走访了林头方村的方家,问了些年轻人,对方智烈士一无所知。拜访了几位耄耋老人,也都语焉不详,所述与档案所记相去甚远。又看了一遍村里的各宣传栏,也没有方智烈士的任何介绍。再问了方家人,那修葺一新的方家祠堂内,有没有关于方智烈士的记载,答曰:没有。

我很惊愕,只得连说:遗憾!遗憾!

事后经过细究,有两大原因,使烈士七十多年来一直被冷落着。

一是方智父亲方孝保新中国成立前在上海是资产阶级。这在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可以理解。但现在提倡实事求是了。父亲的阶级成分不应再成为宣传烈士事迹的羁绊,更何况当初方智是背叛家庭去参加革命的,这种精神更难能可贵。

二是村里人尤其是方家人,一直以为方智是在上海读书时期参加革命的,似乎与家乡无关。

这是严重的认知的误区,是有悖国家的烈士政策和人之情理的。中国革命中绝大多数先烈,都是革命在外地,牺牲在外地,但牺牲后国家都是按烈士的籍贯备档并公布的,意在让烈士''魂归故里''。任何地方,都是祖籍所在地对烈士予以崇高的礼待。——笔者强烈呼吁:对待方智烈士也早该如此!

再说,方智参加革命时,尚是学生,他读过书的学校,也许早已不存在,如在,因为历史变迁,也早已物是人非,唯有家乡,才有烈士血脉所系不离不弃的根基。这一点,从新中国成立后烈士父母带着儿子的烈士证书回家乡养老,也能得到证实。他们始终认为自己是林头方村方家人,叶落归根,方家祖屋,一直是他们魂系梦牵的地方,把烈士证书带回家,在他们的感情上,就是领着儿子(烈士)回家。

方智的烈士证书,在方家的老屋墙上,静静地挂了几十年。烈士的父亲——耄耋老人方孝保,整日默默地坐在墙边,陪伴着儿子的烈士证书,不言不语。——这是四十七年前某个除夕,笔者陪同公社武装部长老沈去慰问时看到的一幕。这苍凉的画面,像一幅剪影,永远定格在笔者的记忆中。将心比心,这是超越阶级的天然人性,年迈的父亲,终日望着烈士证书上儿子的名字,心底在不停地呼唤,与儿子默默地对着话……

烈士魂归故里后,岁月就这样流逝着。村里人,方家人,没有几个人知道方智是烈士;更没有人知道,他是解放战争中著名的孟良崮战役或南麻临朐战役中的烈士,从而没有给过他应有的地方礼遇,使他一直处于孤寂之中。

据了解,直到80年代后烈士的双亲相继离世,他们再无后代,2000年,老屋被委托的亲戚处理时,发现蒙满灰尘的烈士证书仍静静地挂在墙上,㝠㝠中,烈士的魂似乎不愿离开系着自己根脉的自家老屋。

后来据说房子已出售,经时任支部书记俞兴岳协同烈士亲戚奔走,有关部门愿意为烈士筑墓。墓筑成后,受委托的亲戚在烈士的老屋内捧了一抔土,连同墙上的烈士证书一起,放入了烈士墓穴……

抗日英雄张吉智(一位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英雄)(5)

呜呼!了解了如此悲壮和凄凉的结局,谁不潸然动容?竟然以烈士证书和故土代骸骨!——创建新中国的勇士先烈,您的遗骸何在?我们没有理由再冷落您了!

向方智烈士致敬!英雄魂永远在故里!

但愿已被冷落了七十多年的方智烈士,能在村里被家喻户晓,也希望村里的年轻一代,尤其是共产党员,弘扬烈士精神,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攻坚克难,为更美好的生活而继续奋斗!

2022年9月

(笔者附言:此事发生于浙江宁波北仑区大碶街道林头方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