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

一年两度大破纪录,赵无极点亮佳士得晚拍

11月25日晚,佳士得香港以“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晚拍”拉开了秋季拍卖的序幕。

本次晚拍共计57件作品上拍,成交率逾84%,35%以上拍品超估价成交,并且再次以6.04522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震撼了艺术市场。

无论总成交额,单件作品纪录还是现场竞买活跃度,均创下了香港佳士得现当代晚拍近3年来的最好成绩。

其中,领衔拍品、赵无极所作《29.01.64》更是以2.026亿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艺术家今年在佳士得香港春拍刚刚创下的个人世界纪录;而这个新的最高价,也同时创下了亚洲油画的世界纪录。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

佳士得亚洲区总裁魏蔚在拍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也难掩激动的心情:“上周佳士得在纽约创下了达·芬奇的全球艺术品成交纪录,今天很荣幸又创下了赵无极的拍卖纪录,尤其值得鼓舞的是大中华地区的买家非常踊跃,而东南亚、日韩买家也各有收获,这是我们近几个季度最活跃的跨区域竞标。”

赵无极(法国/中国,1920 - 2013)《29.01.64 》

油彩 画布 260 x 200 cm 1964年作

估价: 85,000,000 -125,000,000港元

成交价:2.026亿港元

点燃全场热情的无疑是赵无极1964年的力作《29.01.64》,这件首度释出市场的大尺幅画作,拍前估价即达到了8500万-1.25亿港元,为赵无极作品的最高估价。

拍前佳士得特别声明此件作品已入选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法国国立现代艺术美术馆举行的赵无极回顾展,买家必须履行借展义务。依笔者看,佳士得事先声明,这其中更多的应该是激励买家争相竞价。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2)

赵无极《29.01.64》拍卖现场,现场买家竞价

《29.01.64》以5000万起拍,拍卖师喊出5000万港元的起拍价后,便瞬间被一位电话买家直接加价至8000万,全场都为这手凶猛的加价而错愕了近半分钟,不过当各路买家回过神来,竞争却才刚刚开始。

在多达3位现场买家和接近7个电话委托买家的交替出价间,这件作品的价格很快被推至1.25亿,已非常接近今年5月同样于佳士得刷新纪录的1.35亿落槌价。

当最后一位现场买家退出,《29.01.64》进入由印尼、台湾和亚太区专家代表的电话买家竞争中。1.35亿港元的纪录很快应声告破,价格水涨船高至1.7亿港元。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3)

印尼专家电话委托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4)

佳士得亚太区副主席李昕电话委托

最后的对决出现在佳士得印尼专家和佳士得亚太区副主席李昕的电话委托之间。今年5月,这位印尼专家曾被电话委托以1.528亿港元拍下了刷新赵无极纪录的《29.09.64》。

不过对于这件赵无极狂草时期融汇“书画同源”理念的精品,李昕所代表的电话买家意愿更强一些,在最后一口小幅加价至1.78亿港元后,成功竞得《29.01.64》,全程只用时12分30秒,成交价最终定格在2.026亿港币(折合人民币1.7124亿元,2595万美元)。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5)

《29.01.64》落槌瞬间

在很多市场专家眼中,今年亚洲现当代艺术市场无疑是属于赵无极的。如此说法不仅仅因为2017年于香港佳士得夜场连续两度刷新拍卖纪录,每次提升幅度都在35%以上。更在于其一级市场和公共机构的展览中所表现出的巨大活力。

而在佳士得之外,亦有多件重要作品在亚洲各个拍场中以高价位成交,赵无极二级市场于2017年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而且在速度和力度上均超越了前一个市场节点。

作为东西融合的艺术典范,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在国际艺术涌入亚洲当下,正愈发展现出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魅力。如佳士得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所说:“在艺术品交易市场中,赵无极最好的时代显然已经来了。”

赵无极这件作品是由赵氏家族提供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6)

2015年4月赵无极太太马凯来台湾召开记者会情景

2015年4月20日,赵无极的遗孀马凯Francois Marquet在赵无极过世二年之后,首度选择来到台北与媒体见面。

那次的记者说明会赵太太也特别提到关于赵无极遗产争议的事,家族间也已经得到圆满的解决。同时也宣布已经于2012年设置赵无极基金会,以保留赵无极作品的完整性。

而这个基金会一方面要积极打击假画、并发放真画认证。包括这幅亮点拍品〈29.01.64〉及其他赵无极精彩画作,也都是家族所放出来,应该也是为了筹募基金会运作用途。

巨作赏析

书法狂草系列的巅峰之作

1960年代是赵无极艺术生涯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时期,《29.01.64》及于今年5月佳士得香港春拍期间刷新其作品世界拍卖纪录的《29.09.64》即是该时期的代表之作。

1957年,赵无极先后前往纽约、日本和香港,并在长达一年的旅程中与各地艺术家进行深入交流。 这趟旅程令赵无极置身于战后国际艺术对话交流的中心,并由此开始了一场具有启蒙意义的艺术思考过程。

当时,当代艺术核心(与政治主导权)正逐渐从巴黎转移到纽约,赵无极在纽约初遇了包括法兰兹・克莱因(Franz Kline)、菲利普・古斯顿(Philip Guston)和马克・罗斯科(Mark Rothko)等在内的一众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

这一经历为赵无极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鲜视角。赵无极为抽象表现主义运动以及纽约画派的笔到意至、行云流水的运动感所触动,开始在画作上采取更粗犷的笔势和更沉雄的力量感。

美国之行后,赵无极续航前往日本,在那里结识了墨人会的成员。墨人会成立于1952年,创始成员是5位京都书法家,他们以革新水墨书法传统为目标,为之注入新的精神内涵。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7)

赵无极与《29.01.64》合照

赵无极幼承国学,其后在法国成名,自然对纽约与东京两地不同文化之间的积极交流有所感通。而他在日本的所见所闻,启发他将更直接地将书法融入艺术创作。

因此从1957年开始,赵无极将书法直接融入绘画,他以中国文字为表达工具,然后逐渐去除符号的形态,探究书法的丰富变化,直至完全进入抽象的境界,到1964年,书法对赵无极的创作影响达到巅峰。

《29.01.64》和破纪录之作《29.09.64》都完成于1964年,在这两件作品中,赵无极将旅程中的所思所得圆满呈现于画幅上,可以被视为艺术家创作激情澎湃时期书法狂草系列的巅峰之作。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8)

赵无极《29.01.64》 油彩 画布 260×200cm 1964年作 成交价:2.02亿港币

《29.01.64》气势恢宏磅薄,在赵无极的作品中可谓前所未见。他借取书法字体和山水画的丰富变化,用狂乱游移的细线,笔触及色彩分色晕染的变化,使深层结构更复杂。

与此同时,他也开始任由画笔驰聘,在更大的画布上任意挥洒。《29.01.64》呈现一个复杂混乱而美丽的天地,比起小尺幅作品,画家在宏大的画布空间中与作品达至道家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

《29.01.64》的空间表现与西方艺术传统亦有可比之处。横扫画面的一大片深色笔触在赭棕色的背景上尤其突出,并与数处白色形成对比。

深棕色与白色的对比营造出画面的深度,以及犹如明暗对比法的戏剧性三维效果,这种油画技法在文艺复兴期间发展起来。赵无极将这种用以表现真实感的古典西方油画技法融入抽象艺术的天地里,开拓出一片想象空间。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9)

《29.01.64 》局部

抽象的亚洲书写方式—舍书法之形体而取其精神

赵无极将书法文字视为艺术创作的基础。通过书法,赵无极得以用中国文人画家的方式表达内心感受,这亦是他艺术生涯上的最终理想。赵无极舍书法之形体而取其精神,抽象艺术遂成为艺术家的个人语言。

赵无极很多画作只以完成日期作名字,就好像此画一样。其实这是他自1958年以来的习惯,是要让观者自行诠释心中山水,不希望画名令大家先入为主。

远观这件作品,观者甚至可以从中获得一种直观文字的形象——彷佛可以从画中看到一个「爱」字,或是一个「寿」字,完全取决于观者与作品的之间的互动性。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0)

《29.01.64 》局部

《29.01.64》生动展现了赵无极的抽象书法新概念。大片深棕色的刚劲笔触,令人想起北魏书法,其结构方正雄健,而意态奇逸。

在奔放大胆的构图之上,一堆随意地缠结交织的线条挟着速度感,又如同豪气奔放的狂草书法。本作的色调简化至如山水画般,强调了其创作与书法的关连。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1)

《29.01.64 》局部

1964年,即《29.01.64》完成的同年,赵无极曾表示:「书法是动态的自我展现」。当时,赵无极已经摸清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与亚洲的当代书法革新运动之间的关联,并在作品中尽情自如地表现出来。

如果说1950年代的甲骨文时期是赵无极探索书法的开端,那么到了1960年代,书法艺术开始以不同形态的方式全面影响他的创作,并达到高峰。

值得指出的是,在赵无极的重要作品中,书法线条以全然抽象的语言姿态明显地占主导地位的例子,除《29.01.64》以外寥寥可数。

山水传统的新面貌—取山水画法之精华

传统中国文人画讲究诗、书、画合一,诗词题跋与画面互相补足,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个普遍的艺术表达空间,亦可以说是一种别具风格的艺术门类。

赵无极凭着内心体会,将书法线条融入抽象构图,并取山水画法之精华,将书画互通的境界带到一个新层次。

赵无极的抽象艺术同样与宋元山水画渊源深厚,这可以从《29.01.64》的垂直构图中略见一斑。《29.01.64》就与台北故宫三宝之一的《早春图》有相通之妙。

《早春图》出自北宋郭熙之手,全景式构图气势恢宏,高山巨木盘纠。画家用墨技巧丰富细妙,着重表现同一自然景观的四季变化,予人幽远变幻、飘逸空灵之感。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2)

《29.01.64》与《早春图》

赵无极的构图同样恢宏开阔,通过自由无拘的抽象表达方式,用整个空间和形态表达幽远空灵之感。

细看之下,《29.01.64》仍可见自然元素的轮廓。不少人也像法国历史艺术学家Jean Leymarie(下图)一样,从中看到了「风暴中屹立的巨树」。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3)

《29.01.64》承袭中国山水画的伟大传统,表现出无形的存在。赵无极虽置身传统当中,但凭超凡技艺成功令它换以全新形态。

正如佳士得亚洲区副主席、亚洲二十世纪及当代艺术部国际董事张丁元所说:「《29.01.64 》充分展示了赵无极如何融合西方表现主义技巧和当时的创新艺术运动,以独树一帜和无可比拟的风格开创先河,将『书画同源』 的理论融汇在这张作品里面。 」

《29.01.64》完成至今已半个世纪,它历经了时间的考验,依然慑人心魄,教人沉思良久。作品引领观者穿梭于千百年的古老文化之间,教我们在当下和过去中重新寻找自己的定位。

张丁元总结道:「《29.01.64》是一个中国艺术承前启后的典范,也是东西方艺术沟通的桥梁。 」

还有哪些赵无极作品上拍?

除《29.01.64》外,本季拍卖亦带来其他多幅赵无极作于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材质的重要作品,通过这些作品,藏家得以完整回顾这位大师从早期到成熟期的创作历程。

在本次佳士得晚间拍卖中,共有6件赵无极作品上拍,6件作品共取得2.96亿港元的成交额,占据近5成的总成交额。

除刷新纪录的《29.01.64》,还有赵无极创作于1979年作《8.11.79》以超估价3倍的4960万港元成交,位列本场第三高价。

《29.01.64》及《8.11.79》这两张画都代表了赵无极的“狂草系列”的成就,代表了赵无极对中国线条之美的感悟。一件从风景概念入手,一件从文字角度出发,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4)

赵无极《无题 (茶壶、花瓶与花枝) 》油彩 画布 54 x 65 cm 1951年作

估价:10,000,000 - 15,000,000港元

成交价: HKD 10,660,000

《无题( 茶壶、花瓶与花枝)》是赵无极在1950年初期所完成的一幅静物作,不但珍稀,也生动彰显了他早期的绘画风格。

本作品完成于他抵达巴黎仅3年后,画面中古色古香的花瓶和茶壶充满静谧之美;细枝所呈现的书法质地,并以质朴却又引人入胜、充满饱和的色泽作背景,毫无疑问地使本画成为赵无极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作。

1951年,此作由出版巨擘哈利・艾布拉姆斯直接从艺术家手中购得后,在过去66年来一直是艾布拉姆斯家族的藏品之一,因而保留了作品甫完成时的生气和活力。

作品自购入后亦参与过多个展览,包括1952年赵无极在纽约毕趣画廊之首展和1959年沃克艺术中心的重要年展,并曾于1966年在纽约的犹太博物馆亮相。对每一位赵无极画作收藏家而言,《无题( 茶壶、花瓶与花枝)》均是一幅珍贵且具代表性的大作。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5)

赵无极《漂浮的城市》油彩 画布 46 x 55 cm 1954年作

估价:7,000,000 - 9,000,000港元

成交价:HKD 13,300,000

《漂浮的城市》作于1954年,是赵无极负笈巴黎后创作的作品。

刚到巴黎时的他渴切跳脱东方水墨窠臼,企图由现代主义开擘出一个绘画的全新视角,由追朔文艺复兴林布兰以降至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哥雅,再到印象派、立体派、野兽派以至巴黎画派。

本作更见证赵无极以东方思维跨入西方领域之重要演进。

画中突破多层绘画技巧,以油彩笔触臻至干湿参合的水墨意境描绘空间的轻盈,以低限色彩彷佛制造出光影让透明形体在空间飘浮,赵无极在画面上让色彩与线条互相激荡,交织出安详、空寂、温暖以及蕴藏着深度的神秘之感。

此作品标志着赵无极逐步脱离具象绘画的重要阶段,而他也由此展开为中国现代美术史在20世纪中叶与西方艺术冲撞、激荡、裂变、交融而新生的重要历程。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6)

赵无极《小树林》油彩 画布 53 x 80 cm 1957年作

估价:15,000,000 - 18,000,000港元

成交价:HKD 17,500,000

《小树林》的光影对比微妙蕴藉,观者眼睛被不同光源吸引,因而去寻找亮与暗的因由,多种空间交错成一种大自然的层次,不再屈于「风景」的窠臼。

土黄背景的光影玄奥变化,与黑、蓝、啡三色的组合构成无穷尽的空间、色彩趣味。 赵无极于画面上黑线主导的部分,运用扫、擦、染多种技法表现了丰富的光影转化。

黑线团块之间又偶尔间有蓝线勾勒、棕啡擦笔,当中的亮曙焞耀相间,带给观者光影婆娑的感觉。

潜藏在作品中一丝一丝或是强烈、或是恻隐的情感,大自然种种黭幽之事,由变幻多端的黑、蓝、啡、黄笔触,触发观者的无限联想。

《小树林》是赵无极踏入1960年代半抽象、全面抽象时期前的重要作品,见证艺术家竭力思索绘画语言的阶段性成果,盛载于艺术家而言别具意义的「树/ 林」题材,实为不可多得的藏品。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7)

赵无极《无题》水彩 水墨 纸本 裱于画布 75.7 x 56.5 cm 1964年作

估价:1,000,000 - 2,000,000港元

成交价:HKD 2,000,000

对纸墨游刃有余的掌握,使赵无极并不受限于西方对纸上作品的认知,而能别开新局。

《无题》的色彩层次与能量展现丝毫不逊于油画,色彩与墨色之间呈现既彼此交织,亦互相辩证的关系。

赵无极对色彩的控制功力尤见于对这两者的调度;墨色以浓淡、疏密、粗细、轻重而显得丰富多变,近乎白、极为节制的淡蓝与淡紫则有着明亮、空灵而跃动的印象,并运用浅棕底色带出和谐与深度。

在色层细腻转折之间,诞生了一个广阔深远、充满想象性的诗意空间,既如梦似幻,又有着精准秩序感。墨色与蓝紫色交错渲染,强劲、动势分明的笔触,每一笔触间的紧张关系与巧妙布局,在在唤起自然中风云陡然变化的氛围。

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赵无极29.01.642亿港元成交)(18)

赵无极《8.11.79》 油彩 画布 90 x 116.7 cm 1979年作

估价: 12,000,000 - 18,000,000港元

成交价: HKD 49,600,000

作于1979年的《8.11.79》画面以横向三段式的空间构图。

下方三分之一的空间像似地平线下的平静湖面,中段以黑色、褐色、黄绿、与闪烁其中的红棕色、白色、蓝紫和紫红等色铺展出自左向右延伸的空间,令人联想到传统风景画中置于中景层迭的绵延山峦和蓊郁树林。

上方则以水平刷揉、干擦、流淌等技法交错,在细微的色彩变化中暗示了光线的穿透,彷佛是天空中日光正要透出云朵的晨曦时光。

右方中段稀释后的黄绿色油彩流淌而下,对照左方以水平刷揉出轻柔透亮的明亮色彩,一动一静,虚实之间相互映衬;地平线分隔出的上下空间,又彷若是阳光透过晨雾、越过山峦轻泄而下,翠绿山影倒映在湖面上,正所谓「 疏影横斜水清浅」,阳光洒落下的波光粼粼反射出烟云迷蒙的山水景观,也蕴含东方艺术空灵、冥思的精纯意境。

从《8.11.79》中,可以看到赵无极此时期更加自在熟稔的运用东方和西方美学的意境和技法,同时悠游于水墨与油画的尝试,不仅影响了他这些年的油画作品,更是接续地开启了赵无极自1980年代起以流动性笔触营造空间氛围的晚期作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