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

【开篇语】自幼长在孔孟之乡,虽不才亦多受传统文化之影响,一向喜欢探究历史,追溯既往。一直以来,对地名颇感兴趣,充满好奇——为何金乡并无金矿,济南、济宁、济阳得名的济水消失去了哪里,而鱼台、嘉祥又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凡此种种,都让我浮想联翩,于是我决定去探究这些地名的由来,以及这名字背后隐藏的历史,还有,关于这里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1)

汶上地图

【地名由来】

汶上县夏商时称劂国,周初名郡国,春秋为中都,战国称平陆,汉改东平陆,后齐称乐平,隋复称平陆,唐天宝元年复称中都金贞年改称汶阳。汶上作为专用地名始于金泰和八年,因地处汶水之滨而得名。有人疑问汶上之名,说汶上在汶水下游,何以为汶上,汶上取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汶上地处汶水下游。下字是不吉利的字眼,即使有下人们也不说下。因此就出现了汶上之名。

汶上地处山东省西南部,东临古城兖州,西接水泊梁山,南依微山湖,北枕东岳泰山。东经116°40′—116°18′北纬35°31′—35°36′,大部分地区处于平原地带,汶上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汶上县境内有大汶河,小汶河流经北部以及西部,又有泉河等河流流经中东部而后汇流到小汶河,包括县域下面的地下水也全部源于汶水的补给,汶上整个县域地处汶水之上,因此得名汶上。

【寻欢汶上】

一千多年前,李白来到济宁地带,游历济宁各地,留下许多诗篇,其中汶上也有多首,誊一首如下: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2)

李白

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

五月梅始黄,蚕凋桑柘空。

鲁人重织作,机抒鸣帘栊。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举鞭访前途,获笑汶上翁。

下愚忽壮士,未足论穷通。

我以一箭书,能取聊城功。

终然不受赏,羞与时人同。

西归去直道,落日昏阴虹。

此去尔勿言,甘心为转蓬。

汶上的老先生一定是一位饱学之士,让李白直抒胸臆,一泄愤懑之气。作为一名剑客,李白来山东学剑应是笑谈,不如寄情山水,从汶上骑辆单车直去兖州,一路赏尽齐鲁美景,岂不快哉!

【历史沿革】

汶上县境内约在15000年前,即有华夏先民在此繁衍聚居。位于城东3千米的东贾柏遗址,是济宁境内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距今约7000年左右,是北辛文化的重要代表,属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的发展阶段。至商代,境内置厥国。周代,先后置郕国,中都邑、阚邑,周武王封同母弟叔武于郕,公元前501年,鲁“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战国时,齐置平陆邑。

秦统一中国,行郡县制,县境内约分属薛郡的张县(治邑在今东平县霍庄)、无盐县(治邑在今东平县无盐村)。

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前后,境内始置东平陆县,隶属兖州东平国。此为汶上建县之始。

三国魏晋,今县境统属兖州东平国(郡)东平陆县。南朝时改称平陆县、乐平县。隋初仍称平陆县。

唐天宝元年(742)三月,改称中都县,移县城于今治。

金贞元元年(1153年)更名汶阳县。金泰和八年(1208年),取”汶水在上(北)”之意,更名汶上县,此为“汶上”专用地名之始,沿用至今。

明万历年间,汶上境域,北至东平界沙河站张村,东至宁阳县界西梳村,南至济宁州界康庄驿,西至郓城县界肖皮口,西北至安山西面的士集(今属梁山县),西南至孟姑集以西申家海(今属嘉祥县),东南至南唐阳,东北至琵琶山。最大横距75公里,最大纵距35公里。此县界明清时稳定时间较长,境域也较大,约为今县境的2.5倍。

民国时期,汶上县面积1380平方公里,为山东省较大县之一,曾有“一滕二曹三汶上”之说。

【汶上物产】

汶上芦花鸡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3)

汶上芦花鸡

汶上芦花鸡因全身羽毛灰白相间,斑纹宽窄一致,呈芦苇花状而得名,明清以来芦花鸡享誉京津,一度成为贡品。 [24] 芦花鸡原产于汶上县的汶河两岸故为汶上芦花鸡,现以该县西北部的军屯、杨店、郭仓、郭楼、城关、寅寺 6 乡镇饲养数量最多,另与汶上县相邻地区也有分布。

汶上大荸荠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4)

汶上大荸荠

荸荠原名乌芋,“其根如芋,而色乌也”(李时珍语),荸荠之名始于元代的《日用本草》。早在600年前,汶城西南鹿庄村方外3公里的地带就有种植。据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车驾出巡,驻跸汶上,鹿庄袁某曾以荸荠进奉,受到皇帝及其近臣的交口称赞。自此,汶上荸荠声价倍增,秧种者历代不衰,远销济南、徐州、京津、江淮、沪宁以及东北各省。建国后,荸荠的生产扩大到次邱、辛店两乡的大部分村庄。1985年,秧种面积达2700余亩,一般亩产1600-2000公斤,高者可达2500-3000公斤。

汶上大荸荠的确不负盛名,同其它产地荸荠相比,其突出优点是:1、个大、皮薄,色泽光亮(重枣色),牙嘴小,可食率达98%以上;单个荸荠一般重15克,大者可达20克以上;2、肉质细嫩纯白,食之清脆爽口,有冰糖味,不涩口,不打渣,既可生食又可熟餐。本县厨师善用荸荠加工菜肴,其中最称著者有“蜜汤荸荠”、“琉璃荸荠”,堪称酒宴美味;还可加工成“清水马蹄”、“糖水马蹄”罐头,又是馈赠佳品。

鲁西黄牛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5)

鲁西黄牛

是我国五大地方良种之一,它体躯高大,耐粗饲,抗病力强,结构匀称,健壮威武,肉用价值高,公牛体重平均体高156.4cm,体斜长164.2cm,胸围204.9cm,体重800公斤。

【汶上文化旅游】

汶上乃是中华文化融会贯通之地,儒学、佛学、东夷等文化交融于此,造就了汶上璀璨丰富的文化现象。汶上古称中都,发掘的北辛文化遗址和细石器化距今约1—1.5万年。公元前501年,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初仕中都宰,现境内仍有文庙建筑群,文庙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县城西北隅的太子灵踪塔始建于宋代,1994年3月,在塔内发现了141件佛教圣物。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汶上相继有四人出任尚书之职。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6)

东护城河

儒家文化

汶上历史上素以孔孟之乡、礼仪之邦闻名遐迩。公元前501年孔子初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今有孔庙、孔子讲堂、孔子沟、中都故邑碑、夫子履、平陆祠等建筑遗址。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7)

孔子

孔子宰中都遗址:在汶上县次丘镇湖口、朱庄、荣庙一带。公元前501年即鲁定公九年,定公以孔子宰中都,行之一年,四方则之,政暇之余设教、讲学、钓鱼,据史载,这里有孔子讲堂、钓鱼台,孔庙大成殿等,此地朱氏以居孔子所宰之地为荣,故朱氏族谱中,有孔子讲堂、钓鱼台等画图。

佛家文化

古代汶上县(齐鲁地名探究汶水之滨而名)(8)

汶上宝相寺

佛教于西汉哀帝元寿元年传入中国,至东汉末年三国曹魏南北朝时期渐传入汶上。唐宋时期已成为北方佛教圣地,及至明清,县境内寺院尼庵林立。据《汶上县志》记载,县内较大寺院数十处,至今尚有十余个以寺命名的村庄。

运河文化

始于战国吴越,开凿于隋,而盛于元明清的京杭大运河,贯穿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而运河之南旺段,为大运河水脊咽喉。南旺分水龙王庙古建筑群,始建于明初,后不断拓广葺修,至清咸丰十年尤曾新修。占地面积达五万余平方米。 [20]

东夷文化

汶上境内所分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 化等均属东夷文化范畴。蚩尤是东夷(亦称“九夷”、“九黎”)部族首领,制造弓、箭等兵器,与黄帝大战于阪泉、涿鹿之野。后被擒杀,身葬异处。古阚城(今汶上县南旺镇西南十余里)有蚩尤冢,高七丈,有赤气出,当地称“蚩尤冢”。并有蚩尤祠碑立于冢前。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太白

明代万历年间编纂的《汶上县志·艺文志》载有李太白《别中都明府兄》、《鲁中都东楼醉起作》、《醉中都小吏携斗酒双鱼于逆旅见赠》、《过汶上寄杜甫》、《五月东鲁行答汶上翁》五诗,俱为太白游汶上所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