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玉兵符(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

  绵阳博物馆馆藏文物以汉代文物精品闻名海内外,其中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摇钱树、铜佛像、大铜马、说唱俑,被誉为绵阳博物馆五大镇馆之宝,备受学术界、文物界重视。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人体经脉模型,为国家一级文物,极为珍贵。

西汉玉兵符(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1)

  西汉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经过专家修复,现陈列在该馆“千载回望古绵州——绵阳历史文化陈列”展厅。资料显示,人体经脉漆木模型残高28厘米、长8.9厘米、宽4.5厘米,20世纪90年代出土于绵阳永兴双包山二号木椁墓,属西汉时期文物。器物造型为裸体,立姿,双手下垂,四肢略有残缺。木胎黑漆,经脉用朱砂红线标出,正面8条,背面5条,头部纵线5条,横线1条。人体经脉漆木模型的出土,为研究我国人体经脉的起源、经脉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人体经脉漆木模型自发现以来,考古学、历史学、中医研究等各学科专家学者陆续对其展开研究。如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的何志国教授1994年在《中国文物报》上发表《我国最早的人体经脉漆雕》,介绍了材料动态。其后,又撰写《西汉人体经脉漆雕再考》(《四川文物》2000年第12期)等。中国中医研究院(今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马继兴撰写《双包山汉墓出土的针灸漆木人形》(《文物》1996年第4期),研究认为这是全世界发现最早的标有经脉流注的木质人体模型。

  同时,多学科学者展开联合研究,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和绵阳博物馆的学者撰写《西汉人体漆雕经脉研究》,刊发于《上海中医药杂志》1998年第5期。他们研究认为,这件漆雕描绘的经脉循行与传统古籍记载既有相同近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不仅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早的针灸经脉立体模型,在很大程度上还弥补和丰富了我国古代经脉学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医学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传世典籍博大精深,而近年来地不爱宝,考古界多有新的重大发现。2012—2013年,在成都老官山西汉木椁墓又出土一件人体经穴漆木俑。二者比较而言,老官山人体经穴漆木俑年代略晚,经络循行路径和交汇信息都更为丰富复杂,反映出当时医学认识的进步以及巴蜀医学的深厚传统。人体经脉模型、医学简帛材料等的相继出土,有力推进了学界对中国传统医学的认识及相关研究。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张想

欢迎关注中国社会科学网微信公众号 cssn_cn,获取更多学术资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