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新年的来历和风俗简介(藏历新年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藏历新年的来历和风俗简介(藏历新年的由来和相关知识)(1)

——古老的藏历新年

相传,西藏的历法约始于公元前100年左右的《噶莫帕玛历算法》。每当庄稼成熟并收获一次后,藏族群众都要举行一次聚会庆祝丰收,逐渐形成了“以麦熟为岁首”的物候历。

到了唐代,文成公主入藏,带来了各种天文历书以及内地的耕作技术。公元9世纪,结合汉地的农历、印度的时轮历和藏地本有的天文历法,藏历由此产生。

藏历新年有着悠久的历史,也与藏汉民族间的文化交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受到汉族农历的影响,藏历也采取了干支纪年的方法。不同的是,藏历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代替十个天干,以十二生肖代替十二地支来计算年、月、日。

藏历的正式使用,是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时值农历丁卯年,从这一年开始,每12年为一个小循环,60年为一个大循环,称为一个“饶琼”(公元1027年为第一饶琼的第一年)。2017年是农历的丁酉年,藏历称之为“火鸡年”。

受春节习俗的影响,如今许多藏族群众在过藏历新年时,也会选择在家门上张贴年画和对联。对联上用藏文写着吉祥的祝词,年画的主题则大多是吉祥八宝、十相自在等。

每家都要准备竹制或木制绘有吉祥图案的“切玛盒”(五谷斗),里面装满炒大麦、酥油拌成的糌粑、人参果等食品,上面插上彩色的麦穗、鸡冠花和用酥油做的彩花板,并准备一个彩色酥油雕成的羊头。这一切,都预示着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唱歌聚会,互致祝福。

藏历二十九这天,每家都会换上新的门帘,房顶插上新的经幡,画上吉祥符号,燃起桑烟;各教派寺庙还要举行驱鬼仪式,跳起金刚舞,念经唱经诵吉祥。除夕晚上,各家都要吃一种称为“古突”(意为“九味面”)的食物,除了享受美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观看藏历新年晚会,这也是除夕夜最开心的一刻。

初一拿着“切玛盒”相互拜年;

初二感受藏族人家屋顶挂心经幡的场景等年俗活动,还可以跟随转经的信徒,到大昭寺、财神庙扎基寺祈福;

初四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宗教节日——传昭大法会。法会期间,西藏三大寺(大昭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僧人汇集大昭寺,向释迦牟尼的佛像进行祈祷,并举行格西学位的考试,法会一直到正月十五迎请弥勒佛后结束。在此期间,游客还可前往色拉寺、哲蚌寺观看大型诵经活动和酥油花制作过程;在神山冈巴拉雪山口,亲手挂起五彩经幡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