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表情包含义图解(发挥表情符号正向价值)

■维 辰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号日,某求职招聘平台向数千职场人发起Emoji社交沟通使用调查,试图了解不同职场人对Emoji的使用态度以及背后代表的情绪“潜台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任何表情包含义图解?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任何表情包含义图解(发挥表情符号正向价值)

任何表情包含义图解

■维 辰

7月17日是世界表情符号日,某求职招聘平台向数千职场人发起Emoji社交沟通使用调查,试图了解不同职场人对Emoji的使用态度以及背后代表的情绪“潜台词”。

调查有三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其一,近九成受访职场人在社交沟通表达中习惯使用表情符号,非文字的职场社交沟通已经成为刚需。其二,外资/合资企业中高频使用Emoji等表情的人群占比达67.6%,国有企业次之,反映了职场人对表情符号的使用受场合因素影响。其三,“微笑”表情最被讨厌,接着是“尴尬”和“擦汗”。受访的70后、75后职场人中,鲜有人讨厌“微笑”,但大多数年轻人认为其真实意思相当于“呵呵”,通常用于冷漠嘲讽。

Emoji等表情成职场沟通刚需,不免又会引发“表情符号滥用导致语言能力下降”的担心。但从职场人使用Emoji的场合和频率来看,政府/公共事业单位重视信息及时准确传达,主要通过文字沟通,趣味性更强的表情符号更多出现在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中。使用者根据不同场景需要,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是一种主动适应,不至于引发语言能力的大幅下降。

职场沟通与日常沟通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重效率,围绕清晰的任务和解决问题展开,后者重趣味,重点是增进感情。基于这种目标差异,同一个人在工作场合和非工作场合的表情符号使用风格可能大相径庭。同样地,Emoji表情既可以是拯救职场尬聊的社交润滑剂,也可能是问题和矛盾的导火索。如员工在群里对领导回“ok”表情,遭批不懂规矩被开除;再如前不久江苏高院发文指出,表情符号已被写入法院判决书,可成为“呈堂证供”。这都提醒我们,使用表情符号,不可过度娱乐化。

以“微笑”表情为例,调查还验证了表情符号使用的代际差异。以受访70后、75后为代表的群体,一般按照“官方含义”使用Emoji。但大部分年轻人从“实际含义”出发,倾向于将之理解为假笑带给人的不适。诸如此类,在“官方含义”基础上衍生出“实际含义”的表情还有很多。“Emoji十级学者”能够知悉并“准确”运用其“实际含义”,其实是“Emoji使用礼仪”“微信社交礼仪”在年轻群体传播的结果。

客观来看,“官方含义”和“实际含义”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理解差异之别。而这种差异是不同群体的独特印记,也是外界了解认识他们的窗口。调侃归调侃,即便近六成职场人讨厌“微笑”,也不妨碍别人继续按照“官方含义”使用。互动过程中,双方考虑到共通的意义空间,尊重、理解差异,Emoji等表情就能成为职场高效沟通工具,让社交更有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