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一门没过怎么复习(一级建造师备考技巧)

一级建造师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含金量证书之一,拥有它是你能够担任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你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从事工程相关行业的小伙伴们,工作再忙也要努力考一下我也是考证大军中的一员,好在通过我的努力,已成功取证,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的复习经验,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正在备考的伙伴,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一级建造师一门没过怎么复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级建造师一门没过怎么复习(一级建造师备考技巧)

一级建造师一门没过怎么复习

一级建造师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十大含金量证书之一,拥有它是你能够担任项目经理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你专业能力的一种体现,所以从事工程相关行业的小伙伴们,工作再忙也要努力考一下。我也是考证大军中的一员,好在通过我的努力,已成功取证,下面我来谈一谈我的一级建造师(机电专业)的复习经验,希望能帮助到更多正在备考的伙伴。

一、定目标与学习计划

目标就是一次通过四科,这个不是夸张,定这个目标很重要,如果你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迫切地想一次通过四科,那谁都帮不了你。目标的实现是要通过每一天的努力去实现的,不静下心来复习,没有足够的时间投入是无法实现目标的。有了学习目标,计划也很重要,要制定长、中、短期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越详实越好,不能简单地列表,今天复习法规,明天复习管理,要具体到实际,比如今天学习几个小时,目标是学习完第一章第几节,明天学几个小时,学完管理第几章,学完后章节习题做一次,错题弄懂等等。

二、学会抓重点

相信大家都是有工作的人,都特别忙,时间不够用,要想通过考试,就要提高复习效率,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抓住重点。这个重点不是靠凭空猜测的,重点知识的来源就是历年真题。教材很厚很复杂,老师的授课任务就是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上课的时候老师们会突出重点来讲课。复习过程简单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抓住重点,切忌就是面面俱到。我们的目的不是成为施工管理专家,我们的目标就是为了通过考试,抓住重点考点知识就能事半功倍。

还有注意复习的时间分配,四门功课都要通过才能通过考试,不是总分制,不能偏科,坚决不能有“瘸腿”,哪个科目比较弱,一定要多投入精力补上来。专业实务难度较大,一定要多花时间,实务专业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应该是三门公共课的总和。

三、做历年真题

科目重点知识都来自真题,考点也来自真题。而且3门公共课,历年考点重复的概率比较高,也就是说你做完近5年的真题,所覆盖的知识点,那也差不多是你今年的考试范围了。大家要认真做真题,而且要做到“三知道”,一是每道真题都知道哪个选项对,哪个选项错;二是要知道每个选项为什么对,为什么错(不能光记选项答案);三是要知道每道真题对应的知识点是什么(是起重吊装方案的内容,还是焊接工艺评定知识,或者是动力设备安装等等)。做到这三点你想考不过都很难。通过考试才是王道,应试第一,能做题就是应试能力,题海战术就是有效。真题数量并不多,大概 800 道题足够了,配合几套模拟题,这个题量并不大,拿下一建没有问题。

四、听课程

网上的视频课程很多,眼花缭乱,每位老师讲课都有自己的风格,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中挑选适合自己的老师(建议选择名气比较大的网校课程,名气大的网校师资资源比较优越,知识点总结也比较全面)。

对于公共课3科,我就听2位老师的精讲班课程就够了,听多了反而造成精力不够。可以反复多听几次,但是不要盲目地听,要有针对性,带着问题去听。听第一遍精讲课程,一定要结合课本,把讲到的重点、考点知识画下来,第一遍不求快,但要认真。听完第一遍后,再看一遍课本所画的重点,就可以打印1-2套往年真题做一遍,这2套题,一定要认真完成,遇到记忆模糊的,不会的,可以去翻书找到该段文字。遇到错题,要分析错误的原因,是概念不清晰,还是记忆混淆了,或者是记忆不牢等。把2套试卷彻底弄懂后,可以带着问题,再听一次精讲课程,这个时候听课就豁然开朗了。

对于实务科目,如果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可以多听几个老师的,每个老师的授课方法以及侧重点不一样,多听几个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选择题总分40分,很大一部分靠的就是基本功,要想考过实务科目,最好在选择题上少丢分,务必要拿到30分以上,所以技术部分的讲解要听仔细,书一定要看仔细。案例更是重中之重,对于案例题,每个老师都会讲方法,我重点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多动手,自己总结,多动手做案例题,试着按照标准答案的模式来练习。针对比较热门的考点(如起重吊装、焊接、管道安装、通风空调、进度管理、质量管理、索赔管理等等),重点知识必须要达到能默写出来的境界,所以平时复习一定要多动手写一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五、备考方法

1、充足的复习时间

谈到备考方法,首先要解决的是时间的问题,强调一点:时间是要挤出来的,而不是抽时间学习。如果你想着抽时间学习,基本上就没时间了,白天大家都要上班,下班偶尔有应酬,晚上说不定还有小孩闹,放假了又有亲戚朋友约,最后一拖再拖,直到考前才肯下决心开始。

哪些时间可以挤出来呢?如果好好规划一下,相信每天还是能学习几个小时的,但同时也要做出一些牺牲,如应酬、聚会、娱乐等等(成功考取证书的人,每个人都要做出的取舍)。我是2020年2月1日开始复习的,当时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每天学习不少于4个小时,距离考试还有220天,那学习时间就要不少于880个小时。那这每天的4个小时从哪里挤出来呢?早上上班时间公交车上能利用0.5小时听听精讲课,中午下班时间能利用1小时学习,下午下班路上也能利用0.5小时听听课,晚饭后能利用2~3小时学习,周末双休或者假期时最少保证每天学习6小时(平时偶尔忙的时候没有完成的任务,利用周末补回来,确保每周学习时间达到预期计划),这样算下来,距离考试时我总共学习了将近1000个小时。制定好计划以后就要坚持下来,刚开始半个月也是断断续续地学习,半个月以后逐渐养成了每天学习的习惯,如果当天没有完成学习任务,那第二天就要想办法给补回来,就这样坚持了7个月。

特别提一点,就是要学会挖掘碎片化的时间,现在有一些微课堂、电子书等,随时可以看几分钟课程,看几个考点,做几道题,利用一下零散的碎片化时间学习,俗称微习惯学习法,充分利用好每一分钟。我是办公室人员,时间相对多一点,如果是在工地上的,时间就要靠自己挤出来了,考证期间,抖音、小视频之类的软件我全部卸载了,电视剧也将近一年都没看过,为了考证也是拼了。

2、复习安排

一次考4科的新学员,建议从工程经济开始入手,工程经济刚开始接触的时候觉得比较难,需要多学两遍,当然实务科目也要同步学习(实务是所有科目最难的),管理和法规都是理解性的东西,学起来比较容易上手,可以放到5月份再开始学习。刚开始学的时候,不要被困难打击学习的信心,比如说工程经济,计算题各种公式虽然多,但是只要把概念弄清楚了,再多动手做做题,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这样慢慢地就会增加你学习的信心了。

实务科目技术部分是难题,管理部分内容与公共课的管理有部分相似,所以重点要多花时间学习技术部分。5月份之前我已经把经济学习了3遍,实务学习了3遍,后来发现时间真的是可以挤出来的(平均下来每天至少学了5个小时)。5月份开始法规和管理的学习,5月底结束所有课程的精讲学习,6—7月份开始加大真题还有模拟题的练习,通过习题检验学习效果,发现哪章节掌握不好的,再重点复习。8—9月份进入冲刺阶段,重点的知识点反反复复记忆,针对实务科目的案例考点,边复习的同时一边默写,从而再次检验掌握程度,8月份的时候我发现实务整本书标记的案例考点我已经能默写出来80%以上(真不开玩笑,学习过程中我都是边重点考点边抄写的,A4白纸至少用掉300张)。网上说的要考过实务,至少要把书看够5遍,我想说我已经把书看了不少于15遍了,听起来很夸张,但确实如此,特别到了8月底,一天5个小时就能把一本书的重点知识全部过一遍。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成绩出来了,实务115分,虽然不算特别高,但及格和满分都是同样的效果,公共课也全部都通过了(经济78分,管理96分,法规102分)。

六、应试技巧

1、单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4选1,考核的大都是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题目相对简单。答题原则:宁可错选,不可错过,必须要选一个,不能留空白(哪怕是猜)。

2、多项选择题答题技巧

多项选择题从5个备选项中找出至少2个是符合题意的,至少1个是错误的,多选题决定成绩高低,决定是否通过。 历史数据表明,多选题的分数低的原因在于你多选了,而非少选了!所以多选题宁缺毋滥!

特别是实务科目,整个选择部分40分,多选占20分,50%,而且只有10道题,每题2分,如果有一个选项错误,那整道题都不得分,少选按一个选项0.5分,所以只要有2个答案确定是正确的,那就已经能保证能拿1分了,不确定的答案尽量不要选,尽量少全错的,那么实务选择题30分以上是绝对稳的,通过考试的概率能达到90%。

3、案例题答题技巧

案例题没有特殊的技巧,只有靠平时的复习积累,但卷面不应留空白,如果遇到真的想不起来的考点,那么可以联系案例背景资料,把一些能记住的相关知识点写下来,说不定也能得一部分分数,尽量要做到卷面整洁。

4、做题时间分配

对公公共课:单选平均1分钟1题; 多选平均2分钟1题; 涂卡 检查50分钟;开考前的时间一定不要急于答题,先保证信息填涂正确:试卷代码、姓名、准考证号等。

对于实务课:选择题一般40分钟内必须完成,否则案例题时间不够用,案例题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看背景资料,做每道题之前定个时间,30分钟完成一道案例题。

好了,花了这么长时间梳理了一下我一次通过4科的学习经验,分享给大家,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所帮助,那就多多关注我,感谢您的支持,祝您考试也一次通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