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格测试(网红人格测试仅供参考)

来源:【生命时报】

最近“MBTI人格测试”风靡网络,微博上与其相关的话题阅读量高达8亿。据称,还有公司以该人格测试的结果来直接决定是否录用员工,很多网友也用此测试结果来指导自己择业、择偶。那么,MBTI的结果真的可靠准确吗?

科学人格测试(网红人格测试仅供参考)(1)

MBTI测试全称为“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类指标”,由美国作家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布里格斯在20世纪40年代编制。这个测试一共包含93个问题,通过驱动力的来源(外向还是内向)、接受信息的方式(感觉还是直觉)、决策的方式(思维还是情感)、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判断还是知觉)这四个维度来将人分成16种人格。比如,内向-直觉-思维-判断(INTJ)者被认为是“策略家”,有想象力、决策果断;外向-感觉-情感-判断(ESFJ)者则被认为是“守护者”,关心周围的人、爱交际等。MBTI测试于1999年被引进我国并编制中文版,逐渐在各个领域受到广泛使用。

要看一个心理测试是否可靠,最科学的指标是“信度”和“效度”。信度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人每次的测量结果是不是一致。不管是今天测还是明天测,结果都是一样的。效度是指测出来的结果是否准确。迄今为止,许多学者都对MBTI测试进行了信效度测试,结果众说纷纭。有的研究显示其有良好的信效度,有的研究则显示其结果不尽如人意,并且在不同的人群中施测,信效度不一样,比如在文化水平高的人群中测试,信效度比较高,在文化水平较低的人群中容易测不准。

另外,人是复杂性非常高的生物,真的有什么测试能精准地分类并描述一个多面且多变的人吗?MBTI的“重测信度”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个问题。重测信度是指同一测验方法,对同一组被试者先后两次进行测查,然后计算两次测查所得分数的关系系数。相关度为1,说明同一个人两次测的结果一模一样;相关度为0,则说明同一个人两次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在几项研究中,MBTI测试8周的重测信度均在0.5~0.6之间,也就是说,8周之后同一个人重新测试,两个结果的相关度只有50%~60%。这意味着,就算此时MBTI测得准,未来也会变个样儿。人格是流动的,不会一成不变,以当下结果来对一个人下永久定论,或者就此来指导人生,难免有失偏颇。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包括MBTI在内的所有心理测试,对认识自我、指导人生都是“仅供参考”。任何心理测试都有局限性,心理测验是通过观察少数人有代表性的行为,去推论和数量化分析更广泛人群的心理特点,这就意味着,它并不能全面地描述每一个人。而从网友的反馈来看,MBTI的测试结果相当准确,大受追捧。这可能与“幸存者效应”和“心理暗示”有关。一方面,只有觉得准的人才会大肆宣扬,导致我们看到的评论都是清一色的“说的就是我”;另一方面,一个人觉得测试准不准,主观判断影响很大,因为别人都说很准,而且测试结果也有某部分击中了自己的内心,就会觉得“确实很准”。就像很多人认为星座靠谱一样,也是类似的心态。

当然,可靠性存疑不代表这份测试没有价值。一个人愿意通过较为合理的工具来了解自我是值得肯定的。总的来说,MBTI测试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性格特征的一部分,但不能仅以单一的测试结果来判断一个人的全部。建议用多种方法、从多个角度来考察,再结合心理测试进行辅助分析,这样才可能得出一个比较可靠、客观的人格判断。

本文来自【生命时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