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遗的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百年非遗

鼓是我国传统的打击乐器。从如今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可以确定鼓大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在古代,鼓不仅用于祭祀、乐舞,它还用于打击敌人、驱除猛兽,并且是报时、报警的工具。

随着社会的发展,鼓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与舞狮离不开的还有鼓、锣、镲,他们的组合就如虎添翼。威风凛凛的狮子,气势汹汹的锣鼓声,动作刚劲的表演,让人止不住掌声和惊喜。

关于非遗的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百年非遗(1)

狮鼓是舞龙、舞狮、武术以及巡游等活动主要伴奏乐器,其制作是一门独立的民间传统扎作工艺。狮鼓制作工序复杂,工艺精巧讲究,是独具特色的岭南民俗文化艺术精品,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整套复杂的狮鼓制作技术,传人至少需要十余年才能全面掌握所有工序。

今天,就让艺摄实践队带大家一起到佛声工艺厂了解“狮鼓”的制作工序吧。

挑鼓板。鼓板由木材商根据鼓的大小而提供,而且做鼓用的都是苦棯木,主要因为硬度足够。所有的鼓板都是要隔年才使用,也就是说2020年做的鼓,那鼓身2018年就要备好。

关于非遗的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百年非遗(2)

选鼓皮。一块牛皮一般都要风干一个多月才能用,要让牛皮里面的水分都蒸发干净,否则鼓声就会沉闷。传统的岭南狮鼓,用的都是水牛皮,因其韧度够高、晒干后也够硬。

关于非遗的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百年非遗(3)

拉皮上钉。把鼓板都根据形状拼接,用乳胶漆粘起,然后刨鼓身打磨,然后下竹弓围起,最后用一层层的竹篾打箍固定,放上鼓机。所谓“鼓机”,其实是一个如同八爪鱼一般的机械,中间位置固定鼓身,每一根触手都有5只铁钩,铁钩上还有螺母调整松紧。用铁钩把每一个鼓皮的穿孔都固定后,然后一根根进行调整。

关于非遗的实践报告 暑期社会实践百年非遗(4)

狮鼓就是醒狮的灵魂,每一步都要根据鼓点来走,一个鼓响不响亮,声音是否有震慑力,就要看做鼓的环节有没有扎扎实实完成。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道也,进乎技矣”......制鼓匠人在选料、拉皮、紮架、裱纸、绘色、抹光油、安装等制作过程中精益求精、反复琢磨,把工匠精神融入生产制造的每一个环节,每道工序、每个工艺都凝神聚力、臻于至善、追求极致、追求卓越......持匠心,铸匠魂,他们敬畏职业、追求完美,在坚守和传承中追求突破、实现创新。

时代呼唤“匠人精神”,需要像这些草根本色的手工艺人,更需要用这种匠人精神引领更多有内涵、有情怀、有温度,好用、耐用的作品的回归。

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和学习,学习他们“追求卓越”的精神,学习他们“执念细节”的态度,学习他们“坚持不懈”的毅力……让我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时代风尚。

这就是制作狮鼓基本的步骤啦,如果有小伙伴对制作狮鼓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自行联系佛声工艺厂进行深一步的了解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