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孩子的学习本来很简单,有书、有老师、有笔和纸就行了。甚至都可以没有老师,有目标的指引,有学的内容就够了。 因为真正的学习,最后都是自觉学习,自我学习。有人教是幸运的,有人指点是幸福的,但也不过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罢了!

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1)

一般学生到了高三时,各科老师也不再讲什么了,都是学生自己复习,老师答疑。 试问有几个家长还能给高中的孩子进行辅导呢?小学的课程都已经挺难了,因此,精明的家长应该让孩子早点学会自我学习。 孩子不爱学习,不想学习,怎么办? 首先,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不学习,你干嘛去呀?在家呆着?还是外出打工?即使打工也至少要在十六周岁以上呀。 其次,既然是必须的,那就不能凭借兴趣,学习的兴趣最终只能从学习本身中找。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60分到80分的进步这足以激发出兴趣,甚至都是一种力量,一直向上攀登的力量。 再次,在学习之前,先学会坐住凳子,坐不住凳子那是“白瞎扯”。

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

我想我说的就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这个原理。但是世间的事情永远是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坚持下去就更难了。 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孩子竟然还有很多干扰。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曾经有一句话:“整个华北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那是有外敌入侵,国人被迫要反击,学生被迫要放弃学习。 今天,有哪些干扰呢?第一、手机的干扰。

手机干扰是自找的。 比如: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就是给了孩子一个很大的干扰。 手机支付咋就那么好呢?还得记住密码,还得防丢防盗。给孩子点零钱,愿意咋花就咋花。 有的孩子买根冰棍,也得掏出手机,用手指头在那里“杵”半天。我觉得不如直接掏出一块钱,那么简单。

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曾几何时,老师或者课代表都是把作业写在黑板上,学生抄下去,回家写完,第二天交上去,老师批改后再发下来。 现在好嘛!感觉离开了手机,老师也不会留作业了,学生也不会学习了。 如果说手机就是用于支付和留作业也就好了,但是事实呢?玩游戏、追明星、追电视剧……紧随着那一点点儿的“正事”,“干扰”也如滔滔洪水滚滚而来。 有一天,我去结账,收银员说,没有零钱找给我,让我手机支付。我客气地说:“我不会用手机支付,有没有零钱是你们的事。” 如果一个学生说:老师,我没有手机,我只能用笔和本抄下来作业。我觉得这肯定行!

第二、兴趣班的干扰。 有的孩子学音乐、美术、舞蹈、电竞……,如果学几天就放弃了,或者“半梦半醒”地学了很多年。我觉得这也是自找的干扰,穷尽人的一生,也就能把一两件事干得很好,这还是在专心致志的情况下。

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4)

世界上存在学习成绩特别好,又在音乐、舞蹈、美术这些方面样样精通的“全才”吗?反正我在我的生活中是没见过任何一个。 等高考完毕,拿着“名落孙山”的成绩回头一看,发现那些所谓的技能、爱好竟然成了影响高考成绩的“捣乱分子”。

第三、信息的干扰。 还有一些干扰是来自外界的,有的人心甘情愿地被“干扰”。 例如,有人说全国千万资产的人都称不上中产阶级;有人说有车有房,存款五十万的人有多少多少……看到了不禁就自我思索一番,然后又想了想自己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 还有曲艺圈、文艺圈、各种圈里的“重大新闻”等等,也让我们忍不住想想,做做民间的“法官”断定孰是孰非。

儿童动点问题解题技巧(在孩子身上两点之间线段最短)(5)

有的人不看着脚下的路,不看手里的书,眼睛总往旁边看,有人行礼,大人物的一句美言,一张和颜悦色的脸都让他心动。走着走着,就忘了两点之间的那两个点,当然也忘了线段最短的这个原理。 有时,我们极力创造出一种适宜的条件,尚且时常被干扰,况且追逐那些喧闹的场景呢?

橙子老师认为:

各位家长,“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个不仅用在数学上,在生活、学习上也是无处不用的。在两点之间可以走出很多曲线,虽然有不得不的原因,我们最终走的还是曲线,但是心中要时时刻刻有那两个点,那就是出发点和目标,要力争走那条直的线段,如果左摇右晃,或者偏离得太远了,那实现目标的时间也就越长。其实,如果足够坚定,那么就没有任何人可以左右自己的生活;如果足够理智,也就不会受到那么多干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