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1)

自10月7日起,2019年度的诺贝尔各大奖项陆续揭晓。

在已公布的获奖者中,物理学奖的获得者显得很“另类”:与其他奖项获奖者单独研究获奖相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有一个组合,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团队,因“发现一颗围绕类太阳恒星运行的系外行星”分享了物理学奖德一半奖金。

众人拾柴火焰高”,以两位物理学家为代表的群体的成功合作仿佛印证了这一句话的正确性。但是,我们不是也常说“两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吗?这就涉及到一个严肃的心理学问题:群体会阻碍还是会促进集体任务完成呢?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2)

诺贝尔奖背后的故事: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就是我们紧密合作的产物

我们还没有看到米歇尔·马约尔和迪迪埃·奎洛兹团队的很多言论,但另一位诺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尼曼也许能给我们启发。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3)

左为丹尼尔·卡尼曼

丹尼尔·卡尼曼,是以色列裔美国心理学家。由于将心理学成果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成为了行为经济学的先驱,获得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其风头在心理学界一时无两。

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分享了与特维尔斯基合作的故事:

1969年的春天,我和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同事特维尔斯基在午餐时会面,并分享了我们不断出现的关于“思维判断”的想法,我们对人类知觉的研究就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我对我们以前的合作很满意,不过这次更神奇,特别是特维尔斯基非常聪明,也十分有趣,我们能在长达几个小时的工作中享受彼此给自己带来的乐趣,他工作时总是带着自信和优雅的气质,令人高兴的是,我现在想法也与这些特征联系在了一起,当我们合作写出第一篇论文的时候,我非常清楚,它比我自己先前写的那一份要强很多。

我们所有的想法都是共有的,我们在一起完成了几乎是合作计划的全部工作,包括设计问卷和撰写论文,我们的原则是把每一个分歧都讨论到解决,而且直到彼此都满意为止。我们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就是那时我们紧密合作的产物。

在卡尼曼的描述中,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们合作的乐趣,以及他对这一段合作的享受和怀念。

他和特维尔斯基共同分享拥有一个“能下金蛋的鹅”的喜悦之情,联合起来的智慧,胜过他们各自的头脑,他们是一个团队。

他们合作的最大乐趣——可能也是合作的成功所在——来自于他们能够详尽地输出彼此刚刚产生的想法,如果一个人表达了一个未成形的看法,另一个人会很快明白,甚至可能比对方要更明白些。也许,这就叫“soul mate(灵魂伴侣)”。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4)

从卡尼曼和特维尔斯基的合作中,我们也会回倾向于“众人拾柴火焰高”,或者“群体合作会促进任务完成”。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5)

集体任务的失败:在群体中,我不再是那个勤奋、自律、清醒的我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6)

即使看到了以上群体成员成功合作的美丽故事,我们也没有理由忽视似乎同样普遍存在(甚至更为普遍)的、完成集体任务时失败的现象。

通过分析集体任务的失败,心理学家从成员个体出发,分析失败的原因。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7)

一是群体成员自身产生社会懈怠,没有了单独完成任务时的勤奋

大约一个世纪前,法国工程师林格曼通过观察发现,在团体拔河中集体所付出的努力,似乎比所有个人单独努力之和要少很多。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英厄姆,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一推论的正确性。

在英厄姆的拔河实验中,他们把被请来参加研究的人(被试)安排在拔河位置的第一位,并告诉被试:“你和你身后的人一起拉绳子,每个人都要尽力拉”。而实际上,被试身后的人都是研究者请来的“群演”,只有被试一个人在拉绳子。结果显示,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一个人在拉,那么使出的力气比以为身后还有人在拉的情况多出18%。

这表明,与“团结就是力量”的普遍观念恰恰相反,实际上,在集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有时反而更小。

英厄姆等研究者把这一现象称为“社会懈怠”。在群体中,当人们不单独为某事负责时,所有小组的成员的责任感都被分散了,社会懈怠就发生了。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8)

二是群体成员相互影响使失去自我感,没有了单独完成任务时的自律

1967年发生过这样一起事件:200多名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围观一个声称要从塔顶尖上跳下来的同学,下面的人起劲地同时呼喊着:“跳!跳!······”最后那个学生真的就跳下来了,当场身亡。

在这个事件中,这个由200名大学生组成的群体要完成什么任务呢?当然是想方设法,阻止塔尖上的同学跳下来,因为这关系到一条人命!

然而,这些群体中的成员行为都失控了,他们一起做出了他们单独一个人时不会做的事情,从而导致了群体任务的失败——没有成功阻止那个学生跳下来。

正如社会心理学著作《乌合之众》所说,在某些群体中,人们会抛弃道德的约束,以至于忘却了个人的身份和自律,而顺从群体中的其他人,也就是变得失去自我感觉,让自己“同流合污”。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9)

三是群体成员相互影响使被“群体极化”,没有了单独完成任务时的清醒

群体极化,指的是群体强化了个体本来所持有的态度,以至于最终达到质变和无法控制的地步。

莎士比亚的作品,以凯撒的拥护者们面对受伤的凯撒时的一段对话,描述了观点相同的群体,所具有的极化力量。

安东尼:善良的灵魂啊,你为什么会哭泣,你来看看吧,就像你看到的那样,这就是背叛图弄伤的凯撒。

市民甲:多么可怜的景象啊!

市民乙:高贵的凯撒!

市民丙:真是糟糕的一天!

市民丁:叛徒,恶棍!

市民甲:最血腥的景象!

市民乙:我们要报仇!

所有的人:报仇!就在附近!去搜查!烧吧!放火吧!杀吧!不能让任何一个叛徒活着!

在这一事件中,这些市民在最初只是对凯撒的受伤怀有敬意和怜悯,没有打算采取如此极端的方式,也不愿意承担如此极端行事的后果,因为或许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但是,群体的力量使每个市民都极端化,没有了清醒的头脑,无法理性选择问题的最优解,从而更好地完成集体任务。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发现,群体完成任务有时之所以会失败,一是因为责任分散、社会懈怠,不再勤奋;二是因为自我感消失,自律减弱;三是因为受群体氛围影响,头脑不再清醒,观点和行为极端化。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10)

在群体任务中,如何使群体的效益最大化?

针对以上群体任务失败的原因,我们可以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就“在群体任务中,如何使群体的效益最大化”提出针对性建议: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11)

一是事先把明确责任,写下“责任状”

这包含了两个过程:第一,在事前让成员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在群体中的重要性,达到理性的认同;第二,通过签订“责任书”、书写承诺等仪式化行为,在感性上加深成员的“心理痕迹”,降低责任分散的程度和风险。

二是在交流中将群体和个体的头脑风暴相结合

心理学家布朗和保卢斯的研究显示,在群体成员交流时,先进行群体头脑风暴,再进行个体头脑风暴,比反过来进行和单独使用效果要好。因为有了在群体头脑风暴中产生的新想法,个人可以继续思考,从而减弱群体的影响,突出自我感觉,从而增强自律。

三是在交流中,让小组成员通过书写、网络等方式互动

让小组成员用书写和阅读来代替说和听,一方面,可以解决“每次只能听一个人的意见”的矛盾,让所有人都能积极参与;另一方面,可以减弱成员间语气、语调等非理性因素的影响,保持头脑清醒。

今日我们该怎么看待诺奖(关于诺奖的思考)(12)

总之,我们要在群体任务中,激活人类区别于动物性的独有天赋,让每个成员勇于负责、严于自律、保持清醒,以人性的光辉,推动共同任务的实现。正所谓要“众人拾柴火焰高”,而绝不是要“三个和尚没水吃”!

看完,您有没有收获呢?如果有,请把它转发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得到帮助,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