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四字成语(成语里的故事辽东之豕)

【释义】

辽东之豕:比喻孤陋寡闻,知识浅薄,少见多怪。辽东:地名,在今辽宁省东南辽河以东;豕:古称猪。

山海经中四字成语(成语里的故事辽东之豕)(1)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浮传》:“往时辽东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河东,见群豕皆白,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典故

朱浮,字叔元,沛国萧(今安徽萧县)人。初从光武帝为大司马主簿,改任偏将军,从定河北。后拜大将军领幽州牧,驻守蓟城。为了捞取声誉,对于当地名士和旧官僚皆加意笼络。其下属渔阳太守彭宠对此极为反对,朱浮则向朝廷密奏彭宠蓄意谋反。彭宠自负功高,知道后,立即发兵攻打朱浮。朱浮又写信反唇相讥。他在指责彭宠居功自傲时说:“你居功自傲,自以为了不起。过去,辽东有个小猪生下来头是白的,当地人以为稀奇,将此进献皇帝。走到黄河以东地区,见所有的猪都是白头,十分羞愧地返回了辽东。如把您的所谓功劳,放在朝廷上比量一下,不过是辽东的白头猪而已,有什么可骄傲的呢?”后遂用“辽东豕”表示孤陋寡闻,少见多怪,自命不凡。

山海经中四字成语(成语里的故事辽东之豕)(2)

辽东之豕

例句

考据之功,非书不可;子贫士也,势不能购尽天下之书,偶有所得,必为辽东之豕。 ——清·袁枚《再答黄生》

【近义词】

桑中生李、蜀犬吠日、吴牛喘月、井底之蛙

  • 桑中生李 说在古代的南顿县(今河南项城市辖地),有个叫张助的人在田里耕种时发现了一个李子的核,随手拾起就扔到地头一棵桑树的树洞里。此人也怪,看到树洞有土,就又浇了些水,有了水土,核就生根发芽了。一日患有个眼疾的人看到,就感到惊奇;于是就在树下祷告疾愈,他本身就是小毛病,过不了多久自然会好,可是他却相信是李树的“作用”。消息传开后周边县郡的百姓都来此跪拜。等到张助知道这件事,就告知大家,这没有什么神奇的,李树是我种进去的,于是就砍了。
  • 蜀犬吠日 该成语出自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意思就是蜀地的南边是盆地平原,由于四周都是大山,空气潮湿,水气不散,那里的狗经常看不到太阳,所以太阳以出来便觉得奇怪,而后大叫。后用“蜀犬吠日”比喻少见多怪。
  • 吴牛喘月 据说江浙一带的水牛害怕酷热,见到月亮也以为是太阳,因此发喘。《太平御览》卷四引《风俗通》:“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后用以比喻因遇到类似的事物而胆怯,也借指天气酷热。
  • 井底之蛙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指井底的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现比喻人见识短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