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查血栓前状态(血栓前四项)

一、检查项目

1、TAT——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2、PIC——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

3、TM——血栓调节蛋白

4、t-PAI-C——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

二、临床意义

教师

中文名称

参考范围

TAT

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

<4 ng/mL

临床意义

凝血系统激活的分子标志物,提示凝血酶活化,血栓开始形成。

1、证实凝血酶的生成,凝血系统启动的标志物;

2、提示DIC或排除DIC;

3、浓度升高可预估血栓的早期形成和程度;4、抗凝治疗的效果判定,尤其是溶栓治疗后的再栓监测。

PIC

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物复合物

<0.8μg/mL

临床意义

反映纤溶系统激活的早期标志物,提示纤溶酶启动,血栓已经形成。

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标志物,提示血管内皮受损。

1、具有捕捉凝血酶,抗凝以及抗炎作用,判断血管内皮损伤或恢复情况;

2、浓度升高时提示内皮系统受损、肾功能受损、DIC 等;

3、TM升高,预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进展。

t-PAI-C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 复合物

男性<17ng/mL

女性<10.5ng/mL

临床意义

综合反映纤溶系统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分子标志物,提示病因未去除,血栓形成进行中。

1、静脉血栓栓塞(VTE)的最佳诊断指标之一;

2、心肌梗死的风险指标;

3、判断术后血管内皮系统修复程度,监测血栓治疗药物效果。

为什么查血栓前状态(血栓前四项)(1)

三、标本采集及注意事项

1. 标本采集

静脉血/蓝帽真空抗凝管(3.2%柠檬酸钠),采血量1.8ml。

2. 注意事项

(1) 空腹或餐后3-4小时进行采血。

(2) 采血后轻轻颠倒混匀5-10次,禁止剧烈摇晃采血管;抽血量要求绝对准确。不要拍打患者手臂进行采血,止血带不应扎得太紧,时间最好不超过2min,采血应顺利,以防激活凝血反应。

(3) 溶血、血液凝固的血样均严重影响结果,不能用于检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